在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个名字常被人忽视,他就是糜芳。作为刘备的小舅子,糜芳跟随刘备征战沙场,历经艰辛,整整24年。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他却选择了投降东吴,成为了历史上的"背叛者"。这一举动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追随多年的亲信如此轻易地改换门庭?是关羽的霸凌行为让他心生怨恨?还是其他不为人知的隐情?糜芳的选择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无奈与苦衷?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探寻那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往事。
一、糜家与刘备的渊源
世人皆知刘备乃汉室宗亲,却鲜有人知他与徐州首富糜家的渊源。要说这糜家在徐州的地位,那可真是响当当的存在。糜家祖上几代经商,到了糜竺、糜芳兄弟这一辈,家业已是蒸蒸日上,俨然成了徐州的首富。
那时的糜家,光是仆从就有上万人,家产更是数不胜数。徐州城里但凡有点规模的生意,十有八九都与糜家有些牵连。糜竺为人精明能干,又善于经营,使得糜家的势力如日中天,在徐州可谓是呼风唤雨。
可谁曾想,糜家的命运会因为一个名叫刘备的落魄军官而彻底改变。话说那是建安二年(197年),刘备被吕布赶出徐州,流落到了曹操麾下。正当刘备处境艰难之际,糜竺慧眼识珠,看中了刘备的才能和人品。
有一天,糜竺设宴款待刘备。酒过三巡,糜竺对刘备说道:"明公乃当世英雄,只是如今困于曹营,实在可惜。不如我糜家助你一臂之力,助你东山再起如何?"刘备闻言大喜,连声道谢。
就这样,糜竺不仅将自己的妹妹糜夫人许配给了刘备,还送给他两千名家仆和数不清的金银财宝。这一举动,可谓是为刘备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糜芳见兄长如此大手笔相助刘备,也不甘示弱。他将自己的积蓄尽数献给刘备,还组织了一支精锐的私兵,誓死追随刘备左右。从此,糜家兄弟与刘备的命运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刘备的处境并未因糜家的相助而立刻好转。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势力日渐强大。刘备见状,不得不再次投奔吕布。这一次,曹操亲自出兵讨伐吕布,刘备再次流离失所。
就在这危急时刻,糜竺再次伸出援手。他不顾个人安危,将刘备藏匿在自己的庄园中,并暗中为其筹集粮草军需。糜芳则化装成商人,四处打探消息,为刘备的东山再起寻找机会。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终于等来了转机。他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此时的糜家兄弟,早已将家业变卖一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刘备的事业中。
糜竺凭借其经商才能,为刘备管理军需后勤,使得蜀汉军队始终粮草充足。糜芳则凭借其交际能力,四处笼络人才,为刘备招揽了不少能臣干将。
就这样,糜家兄弟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们的付出,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也没有辜负糜家的期望,在立足益州后,便将糜竺、糜芳擢升为重臣,位居众人之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想到,糜芳跟随刘备二十四年,最终却选择了背叛。这其中的曲折,实在令人唏嘘不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糜芳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还要从糜芳的二十四年跟随之路说起。
二、糜芳的24年跟随之路
糜芳跟随刘备的24年,可谓是荆棘满途,充满了艰辛与波折。这段时光,始于建安二年(197年),终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糜芳见证了刘备从一个落魄军官到三分天下霸主的蜕变,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初始阶段,糜芳主要协助兄长糜竺,为刘备筹措军需物资。当时刘备势微,常常缺衣少食。糜芳便四处奔波,利用家族在商界的人脉,为刘备军队筹集粮草。有一次,刘备军队被曹操围困于下邳,粮草告急。糜芳冒着生命危险,化装成商人,带着一支商队穿越重重封锁,为刘备送去了救命的粮草。这一举动,不仅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更让刘备对糜芳刮目相看。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此战过后,刘备势力大增,开始谋划荆州。糜芳此时被委以重任,负责管理荆州的后勤供给。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商业才能,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了一套高效的供给体系,为刘备在荆州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糜芳的才能并不仅限于后勤管理。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决定进军益州。在这次行动中,糜芳展现出了出色的外交才能。他多次被派往与益州各地豪强进行谈判,成功说服了不少人投靠刘备。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成功劝说了益州名士法正投靠刘备,为刘备收复益州立下了大功。
随着刘备势力的不断扩大,糜芳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正式占据益州后,糜芳被任命为益州别驾从事。这个职位虽然名义上是副职,但实际上掌管着益州的行政事务,可见刘备对糜芳的信任。
在益州期间,糜芳勤勉尽责,为蜀汉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减轻农民赋税、鼓励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等,这些政策大大促进了益州的经济发展,为蜀汉的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然而,糜芳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称汉中王,开始大规模任用关羽、张飞等宿将。相比之下,糜芳虽然是刘备的亲戚,却因为缺乏军功而逐渐被边缘化。这种情况在关羽被任命为荆州都督后更加明显。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派糜芳前往荆州,协助关羽防守后方。这看似是重用,实则是一种变相的疏远。因为此时的荆州,已经成为了关羽的"一言堂"。糜芳虽然名义上是荆州重臣,但实际上却难以施展拳脚。
在荆州期间,糜芳与关羽的矛盾日益加深。关羽性格骄傲,常常对糜芳等文官百般刁难。有一次,糜芳提出要加强荆州水军建设的建议,却被关羽当众呵斥,说他一个文官不懂军事。这种种遭遇,让糜芳对关羽的不满与日俱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曹魏,留下糜芳等人守卫后方。此时的糜芳,已经跟随刘备整整24年。然而,就在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投降东吴。
这个决定,不仅让糜芳背负了千古骂名,也为关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糜芳做出如此选择?这还要从关羽的为人和当时的局势说起。
三、关羽的霸凌行为
关羽,这个在民间被神化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真实记载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他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不仅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也成为了糜芳最终选择背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羽的霸凌行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随着他在军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他的傲慢也愈发明显。尤其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被任命为荆州都督后,关羽的行为更是变本加厉。
在军事方面,关羽常常独断专行,不听他人劝告。有一次,糜芳提出要加强荆州水军建设,理由是东吴水军强盛,荆州临江,若不防范,恐有后患。然而,关羽却嗤之以鼻,当众呵斥糜芳道:"汝一介文官,何懂军事?我关某人征战沙场多年,岂能不知兵家之事?"这番言论不仅让糜芳颜面尽失,也让其他将领不敢再提出不同意见。
不仅如此,关羽还经常对文官们进行人身攻击。有一次,在一场军事会议上,糜芳因为身体不适,来迟了片刻。关羽当即大怒,当着众人的面讽刺道:"我当是何人耽误军机大事,原来是我们的糜大人。想必是昨夜饮酒过度,所以今日起不来床吧?"这番话不仅羞辱了糜芳,也让其他文官们感到不适。
关羽的霸凌行为,不仅限于言语上的侮辱,还包括实际行动上的打压。他常常刻意忽视文官们的功劳,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有一次,糜芳成功说服一个本欲投降东吴的小城守将继续效忠蜀汉,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战争。然而,当关羽向刘备汇报时,却只字未提糜芳的功劳,反而说是自己的威名震慑了对方。
更为严重的是,关羽还经常干预文官们的工作。作为军事主官,他不仅插手民政事务,还经常以武力威胁文官就范。有一次,因为一起民事纠纷,关羽竟然带着亲兵闯入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家中,逼迫其改判。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法制,也让文官们感到深深的恐惧。
关羽的霸凌行为,还体现在他对待降将的态度上。当时,荆州有不少原属曹操的将领,他们因各种原因投降了刘备。关羽对这些人极为不屑,常常在公开场合羞辱他们。有一次,在一场军事会议上,一位原属曹操的降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羽不仅没有采纳,还当众嘲讽道:"你这等背主求荣之徒,也配议军国大事?"这番话不仅伤害了那位降将,也让其他人感到寒心。
关羽的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军心,也严重损害了荆州的政治生态。许多有才能的文官和将领,因为不堪关羽的霸凌而选择离开或者消极怠工。这直接导致了荆州防务的松懈,为后来东吴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糜芳作为刘备的亲信,原本应该受到优待。然而,在关羽的统治下,他却成为了霸凌的重点对象。关羽似乎特别针对糜芳,常常在公开场合羞辱他,贬低他的能力。这种持续的精神压力,让糜芳感到深深的挫败和绝望。
更为糟糕的是,当糜芳试图向刘备反映这些情况时,却发现自己的信件根本无法送达。关羽控制了所有的通信渠道,任何不利于他的消息都无法传到刘备耳中。这让糜芳感到自己已经被完全孤立,在这个他曾经付出全部忠诚的政权中,再也找不到立足之地。
关羽的霸凌行为,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伤害,更是对整个荆州政局的破坏。它不仅alienated了许多原本忠心耿耿的将领和官员,也为东吴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糜芳的背叛似乎变得不那么令人意外了。然而,仅仅是关羽的霸凌就足以让一个追随刘备24年的老臣背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全面理解糜芳的选择,我们还需要考虑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
四、复杂的政治局势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荆州,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这一年,关羽率军北伐曹魏,留下糜芳等人守卫后方。然而,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下,一场足以改变三国格局的政治风暴正在酝酿。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荆州在三国争霸中的重要地位。荆州地处长江中游,不仅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更是连接蜀汉和东吴的战略要地。谁控制了荆州,谁就掌握了争霸中原的主动权。正因如此,荆州一直是曹魏、蜀汉和东吴三方争夺的焦点。
在这场三国争霸中,刘备虽然占据了荆州,但他的统治并不稳固。一方面,荆州本土势力对刘备这个"外来政权"始终心存芥蒂。另一方面,东吴对荆州的觊觎从未停止。孙权一直认为,荆州应该是属于东吴的territory。这种复杂的政治局势,为糜芳的背叛提供了可能性。
关羽北伐之际,曹操派遣于禁、庞德等大将率军抵抗。双方在樊城展开激战,关羽initially占据上风,连破曹军七个将领,一度威胁到曹操的统治中心许昌。然而,这场看似顺利的北伐,实则暗藏危机。
首先,关羽的北伐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也导致荆州后方空虚。大量精锐部队被调往前线,留守荆州的多是新招募的士兵和老弱病残。这种军力配置,让荆州防御变得岌岌可危。
其次,关羽的北伐引起了东吴的警惕。孙权深知,如果关羽攻下曹魏,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东吴。因此,孙权决定趁关羽主力北上之际,出兵夺取荆州。
更为复杂的是,曹操并未坐以待毙。面对关羽的进攻,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他不仅加强了防御,还派遣使者秘密联络东吴,提议共同对付蜀汉。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
在这种情况下,守卫荆州的糜芳等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需要防备东吴的进攻;另一方面,又要为关羽的北伐提供后勤支持。然而,由于关羽带走了大部分精锐部队,糜芳等人手中可用的兵力十分有限。
更糟糕的是,关羽在北伐期间,完全忽视了后方的安全。他不仅没有留下足够的兵力守卫荆州,还拒绝了糜芳等人增兵的请求。关羽认为,凭借自己的威名,东吴绝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傲慢的态度,让糜芳等人感到深深的忧虑。
与此同时,东吴的吕蒙开始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他首先假装生病,让关羽放松警惕。然后,他秘密集结兵力,准备一举夺取荆州。吕蒙的这些举动,虽然没有引起关羽的注意,但却被敏锐的糜芳察觉到了。
糜芳多次向关羽报告东吴的异常举动,但都被关羽嗤之以鼻。关羽甚至斥责糜芳"多疑",认为他是在危言耸听。这种情况下,糜芳不仅无法得到增援,还因为"妄言"而受到惩罚。
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东吴的使者秘密接触了糜芳。他们向糜芳描绘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如果糜芳愿意投降,不仅可以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还能在东吴获得高官厚禄。相比之下,如果继续死守,不仅可能丢掉性命,还会连累家人。
这个提议,无疑给了糜芳一个新的选择。在关羽的霸凌下,在蜀汉seemingly无望的局势中,东吴的橄榄枝似乎成为了糜芳唯一的出路。
然而,决定背叛的过程绝非易事。糜芳在忠诚与生存之间反复权衡。一方面,他对刘备24年来的栽培心存感激;另一方面,眼下的局势又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在这种矛盾与挣扎中,糜芳最终做出了那个改变历史的选择。
糜芳的背叛,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那个复杂政治局势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改变了糜芳个人的命运,更是扭转了整个三国格局的关键一环。然而,这个选择的后果,远比糜芳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五、背叛的后果
糜芳的背叛,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波澜,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更是彻底扭转了三国格局,成为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背叛发生的那一刻,糜芳或许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困境,获得了新生。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简单。当东吴军队顺利进入荆州后,糜芳立即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首先,东吴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给予糜芳高官厚禄。相反,他们对这个背叛者充满了戒心。尽管表面上给了糜芳一个虚职,但实际上对他进行了严密监视。糜芳从一个受人尊敬的荆州重臣,沦为了一个备受猜疑的背叛者。
其次,糜芳的背叛给蜀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荆州的失守,不仅意味着战略要地的丧失,更是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当关羽得知后方失守的消息时,已经为时已晚。他被迫撤军,却在途中遭到东吴军队的伏击,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关羽的死,对蜀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仅失去了一员大将,更重要的是,这极大地动摇了蜀汉军心。许多将士开始质疑刘备的领导能力,军队的凝聚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对刘备而言,糜芳的背叛更是一记重创。他不仅失去了一个多年的老臣,更是失去了对荆州的控制。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重大挫折。刘备一直以仁义治天下,糜芳的背叛让他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损害。
在得知糜芳背叛的消息后,刘备勃然大怒。他下令彻查糜芳的亲属和关系网,凡是与糜芳有关联的人,都受到了严厉惩处。这种株连九族的做法,虽然彰显了刘备的震怒,但也让许多原本忠心的臣子心生恐惧,进一步动摇了蜀汉的根基。
与此同时,糜芳的背叛也给东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虽然东吴成功占领了荆州,但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却埋下了隐患。首先,东吴内部对待糜芳的态度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重用糜芳,以示笼络之意;也有人主张严惩糜芳,以儆效尤。这种分歧,加剧了东吴内部的矛盾。
其次,糜芳的背叛让东吴对其他投诚者也产生了戒心。他们开始怀疑,这些背叛者是否也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背叛东吴。这种普遍的不信任感,严重影响了东吴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
更为严重的是,糜芳的背叛彻底激怒了刘备。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刘备发动了著名的夷陵之战,誓要为关羽报仇。这场持续近一年的大战,不仅消耗了东吴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差点导致孙权丧命。虽然最终在陆逊的指挥下,东吴取得了胜利,但这场战争的代价之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对于整个三国格局而言,糜芳的背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改变了荆州的归属,更是彻底打破了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同盟关系。原本联手对抗曹魏的两个政权,从此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这种局面,最终benefited了曹魏,为他们统一天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糜芳本人的结局也颇具讽刺意味。在东吴,他始终不被信任,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据说,他晚年常常独自一人,望着荆州的方向长吁短叹。他的背叛,不仅没有为他带来想象中的荣华富贵,反而让他陷入了永恒的悔恨和羞愧之中。
糜芳的背叛,是一个个人的选择,却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改变了整个时代的走向。它不仅影响了当事人的命运,更是重塑了三国的政治版图。这个事件,成为了研究三国历史不可忽视的一环,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