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为了延续张家香火,张謇在原配妻子的安排下,纳了一房小妾,可小妾迟迟不怀孕,妻子着急道:“这个不行,那就再纳一个!”可第二个不仅也不行,还一生气,出家当尼姑了。
张謇事业有成但子女缘薄,为此可把一大家子都愁坏了,从母亲到原配,一个个都在不停地为他张罗着纳妾生育后代。
张謇出身平凡,但打小就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那股子对知识的渴望劲儿,仿佛与生俱来。
无论是清晨的微光,还是夜晚的烛火,都见证了他埋头苦读的身影。
只不过他的科举之路极其地崎岖坎坷。一次又一次地踏入考场,一次又一次地名落孙山。
那些年,张謇的心中满是失落与迷茫。他不停地问自己,难道真的就与仕途无缘?每一次的失败,都像是命运给他开的一个残酷玩笑。
22 岁那年,张謇在家人的安排下,迎娶了同村的徐氏,喜结连理。
这徐氏是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张家上下的喜爱。只可惜,她没能为张謇生下一儿半女。
好不容易生下个女儿,却也早早夭折,这无疑给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传宗接代在那个时代被视为头等大事,没有子嗣对于张家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眼见着张家的香火延续成了大问题,不仅张母着急,徐氏心里也着急,于是为了家族的延续,徐氏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主动为张謇纳妾。
先是陈氏进了门,大家都盼着能传来好消息,可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氏的肚子始终没动静。
徐氏不甘心,又纳了管氏,结果还是一样,而且这管氏不知怎的,竟一气之下出家为尼了。
这一下更让张謇的母亲着急了,想着一次性给儿子纳两房妾室,概率更大一点。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节骨眼上,张謇的父亲去世了,按照传统他需要守孝三年,纳妾之事只能暂时搁置。
后来三年守孝期满,还是岳母出面安排,张謇这才娶了吴氏和梁氏。
幸运的是,吴氏为张家诞下了一子,取名孝若,这让张家终于迎来了新生命。
但命运无常,徐氏这位一直默默操持家事的贤妻,或许是长期的操劳与内心的忧虑,最终还是病倒了,且一病不起,就这样匆匆离开了人世。
陈氏多年来在这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备受煎熬,眼见着自己未能为张謇生育,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最终郁郁而终。
而梁氏因不满张謇对吴氏的偏爱,选择离开了张家。最终,张謇扶正了吴氏,两人相伴余生。
张謇的家庭生活曲折坎坷,但他在事业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895 年,《马关条约》的签订,犹如一道惊雷,震醒了无数国人,张謇也在其中。
看着那丧权辱国的条约,张謇痛心疾首,心中满是悲愤。他深知,国家危矣,若再不振作,必将陷入更深的苦难。
张謇意识到外国资本对我国实业的威胁,毅然决定弃笔从商,提出实业救国的方案。
他这一决定,让周围的人都大为震惊。一个文人,要投身商界,这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但张謇心意已决,他要为国家的富强尽一份力。说干就干,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质疑,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诸多实业。
这一路走来,那是困难重重啊,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竞争激烈……可张謇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逐渐成为了一位令人瞩目的实业家。
为了节约成本,自产原材料,他还成为了一名拓荒者,在苏北沿海大面积开垦荒滩,将千万倾的荒滩变为良田,惠及百万民众。
不仅如此,张謇通过实业赚来的钱大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他一生参与创办了 370 多个教育学校,为培养人才、振兴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回顾张謇的一生,他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拼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