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海德 :康庄小学纪事

0
分享至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康庄小学纪事

文/海德

康庄小学,这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

康庄小学,这是我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母校……

1

随意报了名,走进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文化启蒙,一路跃马扬鞭闯进知识的草原……

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

吃过早饭,我就和小伙伴野侯玩在一起。我觉得奇怪,不是什么节日,野侯却穿了一身新衣服,好像出门走亲戚的模样。我问,今天到哪家亲戚?他摇摇头:“不是。”我的目光变得狐疑起来,不走亲戚,穿新衣服干嘛?“我牙(南通话音译,牙即父亲)带我去报名。”

野侯的“牙”小名叫“保侯”,大名叫陈汉元,是南通市日用化工厂的一名木匠,早出晚归上的常日班。隔三差五的从城里下班时,挑着满满一担泔水,就是工人在食堂吃的剩饭剩菜,一路嗐着号子从我家东墙边走过。他家养的猪由于泔水滋润,长得又肥又快,人家猪差不多一年出圈,他家只要6个月。

听说野侯去报名,平时形影不离的我,顿生好奇心,也跟着他父子俩去,反正在家也是玩,那就出去玩一趟呗。好像走了蛮多路,到了一排高大的平房面前。这房子还真的又高又大,我家住的茅草屋与之相比,好像就是一户茅草披披,无法同题并论。房子里面有小孩子在上课,原来这是一座学校,没有招牌,不知校名。就是挂着学校招牌,我们也不知道,因为我们不认字啊!野侯报名是想上学识字。

野侯父亲带着儿子走进一间房子,里面放着几张窄长的桌子,与我们家吃饭的四方桌截然不同。老师坐在桌子后面,叫办公桌。上了学才晓得,老师办公的桌子和我们上课的桌子是一样的,叫学桌,又叫课桌。那时正是提倡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乡村小学条件简陋,老师办公室只是比教室小些。一位老师坐在桌子后面问野侯叫什么名字,“我叫野侯。”这位30多岁的老师连忙又问:“你的学名叫什么?”学名?上学还得另起名?野侯一时楞住了,自己的学名是什么?“他叫陈金贵。”野侯的父亲接口回答,毕竟是城里上班的工人,懂得多。接着又问今年几岁、住在哪儿?一一回答登记在册,不一会儿,报名手续完成了。我和野侯紧靠在一起,我是跟来玩的,没我什么事,准备离开了。突然,那位老师又问:“还有一位小朋友,叫什么名字?”我看看周围,小孩除了野侯,就是我了,这是在问我?我是来玩的,没想报名啊?既然问我,那也就如实回答吧,和野侯同来同往一起上学,也挺好的。我又返回老师办公桌前,我知道不能回答小名了,“我叫陈海德,今年8岁。”本来是跟着来玩的,歪打正着,自己做主自已报名上学。老师告诉我们,你俩9月1日来上学,到时就是康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哦,这所学校叫康庄小学。到了上学时,才知道接受我们报名的老师叫姚梓臣,是康庄小学的首任校长。

1957年9月1日,我们背着书包上学堂。

我的书包,是我母亲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从旧衣服上拆下了几块布,拼接缝纫而成。敝口的,包口系上一根细长的布带,背在身上,跳跳蹦蹦地上学了。书包里两支铅笔,一块橡皮,空空荡荡的,到了学校才能领到新书本。我们村里同年般辈的小孩知道我们报名上学了,相继在家长的带领下也去报名了,七、八名男小孩犹如一群快乐的小鹿跳跃在田间小路上,向康庄小学奔去……放学时,我们的队伍庞大了,有十五、六个小孩。分别是袁家坝的、马家桥的、白家园的入学孩童。走着走着,人渐渐散去,他们离学校比较近,最后又剩下我们村里七、八个小孩。我们村里上小学都是男孩儿,竟然没有一个女孩。我们全班40多名学生,也只有几名女同学。那时不知原因,后来才知道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造成的——男孩儿传宗接代,女孩儿早晚会嫁给别人家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都是因为没有文化,那是后话。

康庄小学,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

推开教室的窗户,是一片广阔田野。

我们到校时,只有一座高高大大的平房,全校一共2个班,还有一个班里1956年9月1日开学的,比我们高一届,是我们的学长。我们上5年级,全校有6个班,200多名学生,教室不够用了。原来的平房隔着一块场地又盖了一排房子,空地就是我们上体育课的操场,什么单杠、双杠、蓝球架一无所有,连砖砌的乒乓球桌也没有。上体育课,就地取材,踢踢毽子跳跳绳,跑跑步来做做操,最有意思的就是老师拿来几只皮球大家玩……分不清足球、篮球、排球,只知道是皮球,追逐着、抢夺着、热闹着,玩得过瘾,就行!

康庄小学,这个校名还是挺洋气的。

为什么叫康庄小学?这是时代所然。

我们附近有曹公祠小学、梅观堂小学、姚港小学、陆洪闸小学等,这些学校都是由曾经的寺庙改建的。唯独康庄小学无庙无寺,白手起家,康庄,不是地名。那么康庄小学因何而来?

1953年,新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一穷二白。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国民经济,其中也包括注重培养人才、开展六年业务教育。康庄小学是南通市在“一五计划”实施中,第一批建立的乡村公立小学之一。那时口号是“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天梯,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对于翻了身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来讲,既是理想目标,又是实际体验。大家同唱一首歌“社会主义好”。康庄大道是一条明亮的闪闪发光的社会主义道路。康庄,原本是一个名词,使用频律高,流行广泛的口号,也成一句滚烫的时髦常用语,康庄小学因此而得名。虽是乡村小学,目标是六年制义务教育的“完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六年制”,在康庄小学一次性读完,毕业直接考初中。附近的“梅观堂小学”是四年制,上五年级的学生全部并到康庄小学,再上两年一起小学毕业。

2

小学生过起了集体生活,半夜惊魂让我们想念温暖的家,一块锅巴至今回味无穷……

上了小学三年级,我们过起了集体生活。

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

——那时,正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这首歌让人们唱得意气风发,也是我们小学生必唱的歌曲。

苏联老大哥的集体农庄,是中国乡村农民向往的生活。中国流行一句顺口溜:“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的大食堂办得如火如荼,集体生活从小学生抓起,小学三年级的我们过起学校的集体生活。住的可不是“楼上楼下”的集体农庄。我们从家里背来被褥,有同学搬来木板搁成床,我家没有木板,父母抬来一张芦苇编织的“芦苇障”,放在地上铺上被褥,变成了一张简易的床。平地上的床也有好处,万一睡梦中滚下来,平地摔倒不分高低,没有疼痛。

我们住的是学校西边的一户周姓人家,在我们地铺紧邻的是一个黑漆堂堂的棺材,也叫寿材——是为尚在人世的七、八十岁老人定制的。这是当地的风俗,为老人预制“寿材”,可以除病消灾、延年益寿。我们小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寿材”,只晓得棺材是放死人的,总感觉里面有死人,不知什么会推开棺材盖,面目狰狞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想到此情此景,不由地让人毛骨怵然。那时农村不通电,点的是煤油灯,周家是“芦苇障”围成的墙,外面的风从障缝里钻进屋里,火苗一闪一闪的。一会儿长一会儿短,飘忽不定,犹如鬼火一般,又增加了我们小孩的恐惧感。再加上胆儿大的同学恶作剧,突然在半夜里冷不叮地喊了一声“鬼来了!”,煤油灯恰巧熄灭了,黑咕隆咚的,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半夜惊魂,我连忙把头缩进被子里,大气都不敢吭一声,有的同学吓得嚎啕大哭起来……这一夜,大家彻底失眠了。

第二天,班主任批评了吓唬人的同学。滔滔不绝地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告诉大家,世上本来没有鬼,那是人吓人的鬼话。我们从小生长在父母身边,从来没有远离亲人,更不要说单身薄体地住在一户不认识的陌生人家。这样的集体生活过得提心吊胆,也不知能回到温暖的家?

住的是民房,吃的是食堂。

我们自己带的碗筷,全班同学在一起吃饭,煞是热闹。新鲜不过几天,渐渐地觉得吃起饭来索然无味,老三样,吃多了吃久的就会腻的。我的同班同学陈玉华,他住的房子和我家紧隔壁,他的母亲陈红姑娘,我叫“姑奶奶”。她被招到学校食堂做饭,被称作“炊事员”,据说是她女儿的关系进食堂的。每次吃饭时,她儿子不和我们在班上吃饭,而是在食堂里和他母亲一起吃。饭毕,回到班上他嘴巴上油光光的,看样子肯定比我们吃很好吃得饱。有一天中午,我三扒两咽,草草地吃好饭,拿着碗去食堂门口水池去洗。正好陈红姑娘、我的姑奶奶也出来洗碗。我响朗朗地叫了一声“姑奶奶”,她满脸皱纹笑成一朵花。她返回厨房,拿了一片手掌大的菜饭锅巴给我。我说,我吃饱了,不要。她说,没事的,快吃,老好吃的。我再三推辞,她硬塞在我手上,恭敬不如从命。我拿着放里嘴里咬了一口,脆脆的香香的,那种口感是无法形容的,直到今天写这一段文字时,我仿佛还是满口飘香,回味无穷……

这段集体生活没有多久,我们又回到自己家里。

毕竟我们都是少年儿童,没有单独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又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学习生活。从我家到康庄小学的路,可不是康庄大道,而是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途中还要经过两座乱坟场,就是乡下埋葬死人的墓地。人多时,不觉得害怕。特别是单人匹马,夜晚更是胆颤心惊,不过是自己疑神见鬼。夏夜搧着扇子乘凉时,大人们口无遮拦,讲的神鬼故事根深蒂固,挥之不去。再加上有的同学说,他经过乱坟场时,看那鬼火,一亮一灭的,还跟着他跑……我们说,哪有什么鬼火?那是荧火虫。荧火虫,怎么会跟人屁股后面跑?见人还躲之不及呢!有一天放学后,我在班上值日做卫生,离开学校时已是傍晚时分,走到学校南边的一块大乱坟场边上。本来就心意慌慌的,回头一看,还真有个类似荧火虫的亮点跟在身后,而且是淡蓝色的。我跑得快,它跟得快,吓得三魂吓掉二魂,直到跨过一条灌溉渠,走到临江大队八小队大场,遇到看夜的社员,我的心才平静下来。回头一看,后面什么也没有啊!难道是过度紧张,产生的幻觉,自己吓自己?

后来看到一篇科普资料,是关于“鬼火”的答疑。世上本无鬼。为什么乱坟场会出现鬼火?别的地方而没有。过去,没有火葬一说,人死了,是装进棺材进行土葬。上面堆成半圆形的坟堆,天长日久,坟堆平了;风吹日晒,棺材破碎,尸骨就外露在泥土外,产生一种叫着磷的化学元素,遇到高温在夜晚发出蓝色光亮。随着空气的流通,游游荡荡,忽明忽暗。如人走到附近,就随人而行。因为闪现在坟场,这是人们印象中“鬼魄集中的地方”,于是称之为“鬼火”。

尽管虚惊一场,身在其中,想想还是让人后怕。

——知识,就是力量。这些都增加了我学习的兴趣,有时间有条件,我就拼命读一些课外书籍,包罗万象的,只要是书,就读。书读多了,就能解惑答疑,曾经的“为什么”,就会迎刃而解了,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人享受一辈子。

3

城市的老师把文化知识的种子播放到乡村,女教师有的转岗,有的坚守初心不悔……

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

康庄小学上下课,是打铃。

——校长姚样臣就是打铃人。

我们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全校只有两个班,真的没有几位老师。每年增加一个班,增加的老师都是从城里来的。城里的老师,教乡村孩子,有利于缩少城乡差别,也是我们乡村孩子的幸运,从小享受的是城市学生的教育。

康庄小学,没有围墙,因此也没有校门。教室门口是操场,也是附近村民的交通要道,这段路比田间小道不知宽敞多少倍,还真是实至名归的康庄大道。敞开的学校,来去自然,村民经过时知道教室里学生们在上课,走起路来路来轻手轻脚,从不大声喧哗。有的村民挑着沉重的担子,一路嗐着号子,到了校门口也偃旗息鼓,怕影响学生们听课;有的村民推着载着货物手推车,吱吱呀呀,宁可多绕些弯路,不走教室门前的捷径。城里来的老师把知识送到我们乡村,让我们下一代学习文化,掌握知识,不再当文盲,德智体全面发展,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要知足;

我们要感恩;

我们要支持,从细微之处做起……

乡村小学的简陋与艰苦,确实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康庄小学,看似是一座“完小”,没有宿舍,没有食堂,没有的太多,该有的太少。就说从学校出去进城,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走的是灌溉渠的岸沿。这条灌溉渠源头在城山路的倭子坟的北堍,两根粗大的管子从城山河抽上来的水,沿着灌溉渠送到四面八方。康庄小学东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灌溉渠,南到德兴镇,北到城南的坎坎桥。说是桥,并不是桥,而是一座坝。这条灌溉渠是人造的土地上一条人工河,筑渠的土从何来?刚好是人工开挖西山河时土方,筑槽成渠,渠内流水,渠岸成路行车走人。西山河,南穿过马鞍山直通长江,引江水北流,滋润两岸农田。马鞍山脚下的炸洞筑闸,当时由狼山驻军负责爆破,炸成了半圆型山洞,由一扇铁制水门升降的水闸控制,西山河是狼山军民团结一条心的产物。当时开挖的西山河数丈宽,可行船,正如一首歌儿唱的那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不,应该是“我们就在岸上走”。可惜,这条西山河造到城南坎坎桥就戛然而止。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否则和南通城里的濠河相贯通,那南通城市南面城乡的格局就是另一副模样了。

还是说西山河旁那条路吧,这是城市通往康庄小学的主干道,并不是平地上的康庄大道,而是灌溉渠岸堤,最高处高出土地好几米,低凹处不到一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倭子坟脚下的灌溉站抽上来的水,沿着灌溉渠汩汩而流,穿过西山河上的灌溉槽,按照南北走向的灌溉渠分道扬镳……

每天早晚走在灌溉渠岸,看着潺潺流水,不时地通过分渠通向更远处田野,心里又是什么感受?十几里的西山河上竟然没有一座像模像样的桥,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康庄小学东北不远处,横跨西山河是一座灌溉槽,本地人叫做“灌溉泷”。上面留着一行水泥字“南通市人民政府建”。举政府之力,应人民之需,只能建一座水泥槽,可见乡村条件多么艰苦!康庄小学老师很少,女老师更是少之又少,有的来一个学期,下一个学期就看不见其人影了。我记得有一位女老师姓马,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马老师细皮嫩肉,长得也蛮漂亮,就是脸有点长,还真像马脸,只背后评价,当面不敢说一个字。可惜,马老师来到康庄小学不到一个学期,就调走了,据说调到城里人民路一家水果店当营业员。哎,城里的姑娘,哪吃得了乡下的苦?好好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当,宁可去卖水果,偏僻的乡村小学留不住城里的老师啊!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由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舒绣文、邱岳峰、史原配音。讲述了一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在经历了大半生时间,最终桃李满天下的故事。中国不少有志青年看了这部电影,纷纷奔赴乡村当一名教师,振兴最底层的平民子弟教育。不知我们康庄小学的女老师看了这部电影没有?如果看过,可能也不会离开乡村教育的岗位,离开那些渴望知识的农民子弟,而转行进城另起炉灶了吧?

我记得留在康庄小学时间最长的女老师,她的名字叫“周爱玲”。那时,学生是不能叫老师名字的,遇见众口一致地叫“周老师”。她高高的个子,夏天穿着一身连衣裙,走在灌溉渠岸上,犹如天上仙女下凡,引起过往行人的目光。同学们都愿意上周老师的课,好看的形象,好听的声音,赏心悦目,一堂45分钟的课,匆匆而过。大家都希望她的课能延长再延长,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再多一些。如果周老师两天没来上课,有同学就借口去办公室打探消息,这自然是班上男同学。没看见,没来上班,随之是一声声叹息。

1962年,中国出了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伟大领袖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我们乡村小学也不例外,办墙报、出专栏、排练节目,我们班表演的是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下了课,周老师辅导我们表演动作,边唱边舞,对于我们这些“天生舞盲”的乡下孩子,根据歌词手舞足蹈算不上难事,十几个同学动作一致就没那么容易了。不是出手快了,就是他伸腿慢了,杂乱无章乱成一团。周老师见了这场景,尽管锁紧了眉毛,脸上却没有一丝责怪同学们的表情。她轻声细语地告诉大家,记住歌曲旋律的节奏,轻重缓急,动作要落实在点子上……个别同学,平时看起来蛮聪明的,跳起舞来却频频出错,直到周老师手把手地纠正他的动作,方才跳得与大家和谐起来。不知道该同学是故意为之,争取与周老师多接近的机会,还是真的是位笨小子?其中谜底,别人猜不透,只有他自己是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

终于要上场表演了,乡村小学没有舞台,最好的选择在操场。

我们穿上白衬衫、蓝短裤,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表演前,周老师给我们每一个同学化妆,用眉笔画眉毛、用胭脂涂脸颊、用口红画嘴唇,这些都是她自己从家里带到学校的,免费提供。雷锋,已经离我们远去,周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活雷锋”。再调皮的男同学,被周老师拉到怀里化妆时,温顺得像听话的小猫咪,没有一丝私心杂念,不敢乱说乱动。化妆后的同学,个个美丽无比,出落成天上下凡的仙子,丝毫看不出乡下孩子的一点痕迹。我也是第一次化妆,从镜子里看,自己都认不出自己。全校师生围坐在操场上,附近的村民闻讯起来,站在后面观看。那时伴奏是脚踏风琴,自然伴奏的是周老师,过门一响,我们“吱溜溜”从两边走向场地中央。“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我们边唱边舞,歌声高吭响亮,动作整齐划一。加上全场师生一起高歌,我们的表演把全校联欢会推向了高潮,赢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去南通市妇联采访,遇到周爱玲老师。我认得她,她都不知道我是谁了?是啊!她教了那么多学生,怎么能记得住姓啥名谁?作为学生,记住老师是应该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女老师,权当为母了。如今,周老师,早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了……作为学生,祝周老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4

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无数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少先队员,感到无比荣光……

小学三年级,我们戴上了红领巾。

那时不像现在,全班一齐戴红领巾,分几批入队,即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首批是班干部,成绩好的,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让同学奋发上进。老师平时给我们灌输是人生三个重要阶段,即入队,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入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果都实现了,人生也就圆滿了,当然,小学生只要入了队,戴上红领巾,就是优秀少年了。

红领巾,三角形的红布做成的,系在脖子上飘扬在胸前,犹如一束火苗燃烧在眼前,少先队队徽就是五角星加火炬。大队辅导员经常给我们讲,我们的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老师讲得形象生动,讲得激情昂扬,讲得热血沸腾……让我们暗暗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我是班上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充满了自豪感。那天,回家都舍不得解开,直到睡觉前才把红领巾解下,放在枕头旁边。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头等大事就是系上红领巾……

小学生,戴上红领巾,觉得无尚光荣。

也有同学不以为然,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一块三角红布。更有甚者,有位同学,长得五大三粗,说起话来口无遮掩,信口开河。这位同学是班上最后一个入队的,发给他红领巾,谁知他第二天,上学竟然没有戴红领巾。老师问他,怎么没戴红领巾。他回答,忘了。老师苦口婆心,谆谆教诲,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无数烈士用鲜血染成的……什么?鲜血染成的?红领巾上有鲜血,我更不敢戴了,我怕血!这个同学怎么是一根筋?老师讲的是比喻,他竟信以为真?不可救药了,我也替这位同学揑了一把汗,胡说八道什么呀?简直不可理喻。这位同学三代单传,家里人把他当“惯宝宝”——捧在手上,怕摔;含在口里,怕化;兜在心中,怕闷。娇生惯养,溺爱成“另类”,和同龄少年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其实,还不能怪这位同学,他从小怕见血,有时看见杀鸡出的血、迟鱼(南通话,杀鱼)流的血,他都要呕吐,严重时头晕昏倒,医学上叫“晕血症”。红的东西,只要一说是血,就条件反射不能自已。遇到这样特殊的同学,老师又有什么办法?又不能像过去的私塾先生,拿起戒尺抽他手心!更有甚者,夏天高温酷暑,男孩子都喜欢泡在水中,享受清凉。有一位同学,别出心裁,把两条红领巾对角缝在一起,做成三角游泳裤,套在身上,避免赤身裸体,十几岁的大男孩,也怕羞了。可不知,他犯下了天大的错误,这是不尊重红领巾,对革命先烈的大逆不道!农村人厚道,从不上纲上线,只是善意批评。这位同学知错就改,“浪子回头金不换”,每天系戴红领巾,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后来还担任小队长,臂上佩戴“一道杠”。

我曾担任康庄小学少先队大队长,左臂佩戴“三道杠”,是第二任。当时我纳闷,为什么“三道杠”戴在左臂上,而不是右臂上?左,难道代表革命派;右,标志着是右派?因为那时“反右”成风,这只是我个人猜测。后来看到电影,八路军、新四军的臂章也是戴在左臂上,知道这是一种传承,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就习以为常了。康庄小学第一任少先大队长是陆进同学,比我高一届,家住中山路。康庄小是1956年年初建造的,当年竣工当年开学,他是首届入校学生。

当了少先队干部,时时以身作则,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少先队开会,我这位大队长是要发言的。我事先写好发言稿,让大队辅导员修改,会上我照本宣科。我们是乡村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逢六一儿童节,自我娱乐庆祝而已。不像城南的“通师三附”六一那天,洋鼓洋号喧天,高音喇叭响亮,同学服装整齐,男同学白衬衫、西装短裤;女同学白衬衫、齐膝短裙,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成了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最难忘的是参加南通市第一次少先队代表大队,地点:南通军分区礼堂。我小心翼翼地跟在学校大队辅导员郑老师后面,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鲜,甚至有点不可思议。洋鼓队分立道路两边,洋号一阵阵吹响,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参加大会的代表鱼贯入场,享受着至高无尚的贵宾待遇。我这乡村少年长这么大,第一次经历这样场景,仿佛在梦里……我紧紧抓住郑老师衣角,她觉得我的紧张,连忙牵着我的手穿过欢迎的人群,走进了大会堂。就坐没多会儿,全场响起一片掌声,南通市有关领导入场,走上主席台入座。男女司仪主持大会,领导们一个个讲话作指示,我一直沉浸在无比激动之中……我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走进这隆重而热烈的大雅之堂,参加南通市高规格的少先队代表大会,这是何等荣耀!我记住的是文艺表演中,叶庆霖和丁福基说的相声,那时他俩还年轻,一高一矮,穿着长大褂子,风趣的语言,夸张的表情,诙谐的包袱,不时引起全场的笑声和掌声……多少年后,叶庆霖当上南通话剧团团长,饰演的角色惟妙惟肖,深受观众喜爱,我们成了好朋友。特别是叶先生朗诵,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可谓“南通一绝”,直抵观众的心灵……

5

乡村小学的“农忙假”,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我们去同学家劝学,扬起理想的风帆……

我们是乡村小学,每学期有一个礼拜的农忙假,特别是夏收夏种,我们放假就到生产队田里拾麦穗。

我记得,当时流行甚广的有一张苏联的宣传画“拾麦穗”,是油画,小孩跟在大人后面,在收割后的田里,拣拾掉在地里的零散麦穗。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苏关系蜜月期,中国以苏联马首以瞻,什么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夏天,阳光酌热,我们在田地里仔细寻找散落的麦穗,汗流浃背。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天下来,也真拾到不少麦穗。这是集体的财产,不能拿回家的,全部交给生产队,受到生产队长的表扬。虽然劳累,很有成就感,衣服被汗浸湿了。没关系,衣服一脱,赤条条跳到河里,游上几个来回,心旷神怡,快活如神仙……

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来自康庄小学的附近乡村,我们村里的学生是胡萝卜煮南瓜——一色,都是男孩儿,没有一个女孩。这样也好,玩起来没有顾忌,放学后,过了马家桥,我们拉下裤子,玩㴬虚(南通话,撒尿)接力赛。憋了一下午没有撒尿,就是为了比赛看谁尿的路程长。庄稼长得茂盛,田间的泥路行人少,正是我们展现尿技的大好时机。一个接一个的尿,有时能从何家园舍尿到王家园舍,可谓是尿完全程,圆满。

每年农忙假一过,班上少了几个同学,说是退学了。退学?就是不再到校上课,开始是女同学,后来男同学也加入了退学的行列。

我们班女同学本来没几个,女同学退学,班上更是寥若晨星。我们学校没有图书馆,只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我每期必看。特别喜欢图文并茂的“小虎子”,描述的都是我们小学生身边的故事,虎头虎脑的小虎子特别聪明,更善于热心助人,潜移默化中成了当代小学生的榜样。我们也学小虎子,放了学,就去退学的同学家里去看看,反正路不远,多拐两个弯就到了。记得洪江村有个张姓女同学,瓜子脸,皮肤稍微黑些,大家叫她“黑牡丹”。几天没有来上学了,找到她家里,她正带着弟弟在玩。父母都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去了,小孩儿没人带,乡村又没有幼儿园。托付给邻居家,一天两天可以,长期怎么能行?张姓同学眼泪汪汪,哽咽着说,我也想上学啊!可弟弟谁带?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我们只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天王老子也解决这种难题!我们虽然惺惺相惜,也只得作罢,扫兴而归。

也有同学因为照顾家中爷爷奶奶,或者到地里劳动,中途休学。我们多次上门做同学家长工作,开始是水泼不进、针插不入。还反口相讥:“这是我家里的事,你们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小孩子正是学习的时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让你的孩孑去上学吧!”“上学、上学,满肚子文化充不了饥,一坛子咸菜度荒年,我们没有文化,不也活得这么一大把年龄?”“时代不同了,以后没有文化还真不行。”不管我们怎么说,同学的家长认定了死理,钻进了牛角尖就是出不来。我们放了学,反正有时间,多次上门去讲理。“人心都是肉长的”,有两个同学家长,还真的被我们诚心所感动,让自己的孩子又回到学校。小学毕业,都考取了初中,其中一个同学高中毕业进厂工作,还当了工厂领导。现在同学聚会提起往事,仍然唏嘘不已,百般感慨。他说,没有当年你们的上门劝学,不掌握文化知识,哪有今天人生的康庄大道?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叫陈钧,他的画画得非常好,寥寥几笔,就画出一个人物形象。特别画的日本鬼子,高靴马裤,加上丑恶的嘴脸,让人一看就心生仇恨。我俩坐在同桌,也曾多次到他家去玩,他是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解放初期担任乡指导员,类似后来乡党委书记。担任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理应带领乡民积极工作,而他贪图享受,私欲膨胀,竟然不顾一夫一妻的婚姻法,讨了小老婆。这是严重违背党的纪律的,也是犯法的,受到开除党籍、撤销职务的处理。知道陈钧父亲的遭遇,让我想起村里有个姓施的堂叔,也曾经当过乡指导员,也是因为找了一个小老婆,分别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这是怎么了?同样的职务,同样的错误,同样的结局,这些当干部怎么会这样呢?挺好的前程,就为了一个小老婆活活地葬送掉……

陈钧,在班上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表现也挺好,父亲的负面形象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影响。陈钧,虽然没有第一批入队,也不是最后一批戴上红领巾,可惜是,他上到五年级就退学了。我们也上门劝学,人微言轻,撼动不了曾经当过乡指导员的父亲这棵大树,无功而返,只好一声叹气。陈钧,如果继续上学,考上艺术学院,当个画家绝对有可能的。我从小喜欢看《中国少年报》,也喜欢写写画画,没想到当上记者,把业余爱好转变成自己的终身职业,而且其乐无穷。

到了六年级,曾经四、五十人的班,只剩下二十多人了。我们村也就我一个人独来独往,其余小伙伴都”留家看更“,书包束之高搁了。幸好梅观堂小学转来一批同学,否则偌大的教室,坐着十几个同学,稀稀疏疏,还真不成气候,倒像放学差生补课一般。全班女生只剩下一位姓沈的同学,一枝独秀。她也曾想休学,我们多次到她家里劝说,幸好遇见一位明智的母亲。她母亲是大生副厂的工人,大生副厂是清末状元张謇办的第八座工厂,简介八厂,后来改为“通棉二厂”。通棉二厂的纺织女工,“三班倒”,收入也是比较高的。沈同学的母亲也支持女儿继续读书,小学毕业,和我们一起考进“二初中”,再续初中同学情缘。

6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康庄小学的老师如园丁,用辛勤的汗水哺育我们成长……

康庄小学,印象深刻的是班主任张家祥老师。

张老师家住三里墩,南通师范学校一毕业,分配到康庄小学就当我们班主任,一直陪伴我们小学毕业,他教语文,有时还教音乐。

上语文课,同学们聚精会神,很少有人做小动作。他讲起作文来,语言生动,有血有肉,还有不少比喻,让我们过耳不忘。我们上小学,免不了写错别字,他纠正起来语言风趣。比如,有位同学默写生词“马达”,在“达”的大字上多了一点。张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这个“迏”,指给同学们看,这个字错在哪儿?有同学举手回答:“大字下面多了一点。”“同学回答得很好。”张老师表扬了答题的同学,接着又说:“达字多了一点,是不是这个马达漏油了?”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多出的一点是漏油了?细想想还真有点像漏的油。“漏油的马达是坏的,还能用吗?”对于张老师的提问,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对,坏马达不能用。就是因为‘达’字多了一点,记住,这就是错别字,下次写时千万要注意。”循循诱导,步步深入,句句精彩。直到今天,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次上课的情景。

有次,张老师布置同学们用“马上”造句,我写的句子是“上课铃响了,我马上回到教室听课。”班上有位同学造的句是:“在山脚下,我看到有位解放军骑在马上。”这个句子,骑在马上,一看就知道造错了。张老师把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这句子怎么样?错了!造错了!同学们七嘴八舌,都说是“错了”。那位造这句子的同学满脸羞红,低下头,恨不得钻到课桌底下。张老师却笑了,这句子本身没有错,解放军骑在马上,正常啊!大家脸上露出不解的眼神,没错?是的,这句话不错,那位同学观察能力很强。造句的同学也莫名其妙抬起头来,怀疑课堂的真实性。“但是,”张老师像说书的先生一样,关键时刻停了下来,卖了一个关子。我们造句的“马上”是时间副词,是“立即”“立刻”的意思。“骑在马上”的“马上”是方位词,指的是马背。古代人对“马上”是通用的,过去速度最快的是骑马,骑在马背上赶来,是可以成立的。现在,“马上”作为特定的时间副词,快的意思。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骑在马上”并不对,希望同学们下次注意。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同学们豁然开朗。造句不能是似而非,反复推敲,选择正确的答案。

乡村小学的老师一人多能,可以教多门功课。

花老师,中等身材,戴着一副眼镜,老有学问的。那时,我们认为,戴眼镜的都是知识分子,他的文化高啊!花老师教美术,是我学画画的启蒙老师。他画桃花,栩栩如生,鲜艳欲滴,几笔描绘,白纸上开了几朵桃花,我们恨不得釆下来,插在家里的玻璃瓶里……我家南面就是桃园大地,桃花开了,灿烂如朝霞,美极了。可惜花期太短,过几天去欣赏,花谢结成了小桃子,花老师画桃花常开不败,四季鲜红。我也学着花老师,用笔把白色和红色调成粉红色,借助毛笔的锋端,在白纸上轻抹细涂。开始由于用力太重,画面没有层次,一团团粉红圈圈点点,不似桃花,却如朦朦胧胧的雪中梅花,也有几分好看。花老师说,画画,重点在于画,就是用笔要准,轻重得当。试了一遍又一遍,画了一张又一张,终算成功了一幅桃花。花老师把我的画贴在教室的后墙,供全班同学欣赏。这一幅桃花,从此开在我心里,直到永远……

花老师,还教我写毛笔字,又叫上书法课。我们带着笔、墨、砚、纸,又叫“文房四宝”。自己磨墨自己习字,花老师写的毛笔字挂在黑板上,让我们依样画葫芦。刚开始,哪里是写毛笔字啊?磨墨时,到处飞墨,手上也沾上墨汁,不小心擦在脸上,竟成了大花脸。手握毛笔,不听使唤,横不平、竖不直、撇不出、捺不长。花老师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上了几堂课,花老师说,多写“永”字,这个字写好了,基本笔划也就算掌握了。老师的话,是金口玉兰。我回家反复写“永”,写着写着,还真的悟出其中的道理。别看一个“永”字,横、竖、撇、捺、点、折、勾,笔划都全了。“永”字,写熟练,也觉得这个字特别耐看。那时年龄小,不知道花老师言外之意,坚持到底,永不言败,总会成功。到了六年级,家里过春节贴的对联都是我书写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书法作品参加江苏省交通系统职工书画展览,还获了奖。花老师几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活了九十多岁。直至今天,花老师教的这个“永”字,已经镌刻在我心里,不时闪烁着光芒……

我记得,小学教体育的孙老师,曾经是南通市足球队队员:教数学的王富泉老师,后来当了康庄小学校长,已是耄耋老人,至今仍健在……

班主任张家祥老师,后来调到陆洪闸小学当教导主任,早已离开人世。他任班主任期间,任劳任怨,诲人不倦,默默奉献。记得那年他新婚3天,就回到学校。因为我班面临小学毕业,迎考初中,丝亳马虎不得。天遂人愿,那年我们全班都考进城里初中,单二初中、即后来的南通市第十二中学就录取班上同学9人,是康庄小学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

作者简介


海德,文化学者、作家、资深媒体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文化,文学学士。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多次获奖,著有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多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马斯克公布“裁员名单”,“吓坏联邦职员”

马斯克公布“裁员名单”,“吓坏联邦职员”

鲁中晨报
2024-11-28 10:40:04
得了中方恩惠后,石破茂看清局势,向中国派出一支等了12年的队伍

得了中方恩惠后,石破茂看清局势,向中国派出一支等了12年的队伍

博览历史
2024-11-29 18:46:41
特斯拉陶琳发声引发热议,网友:我的天! 90天回款都要宣扬了…

特斯拉陶琳发声引发热议,网友:我的天! 90天回款都要宣扬了…

火山诗话
2024-11-29 06:33:40
韩网热议:张元英稍微长一点肉,就无敌了!

韩网热议:张元英稍微长一点肉,就无敌了!

文娱没有圈
2024-11-11 11:15:53
52岁陈慧琳忍了,54岁莫文蔚也忍了,54岁苏慧伦我是真忍不了一点

52岁陈慧琳忍了,54岁莫文蔚也忍了,54岁苏慧伦我是真忍不了一点

小冠说娱
2024-11-30 09:42:11
三大消息:俄杀了不该杀的人?中方火速派人抵乌!拜登根本拦不住

三大消息:俄杀了不该杀的人?中方火速派人抵乌!拜登根本拦不住

木晓普照
2024-11-28 15:41:12
遗憾!梅西瓜帅全部缺席巴萨庆典 内马尔现身巴塞罗那却未去现场

遗憾!梅西瓜帅全部缺席巴萨庆典 内马尔现身巴塞罗那却未去现场

风过乡
2024-11-30 07:18:29
北约若宣战,俄首个摧毁目标浮现,中方连喊两个“不”,形势严峻

北约若宣战,俄首个摧毁目标浮现,中方连喊两个“不”,形势严峻

猎火照狼山
2024-11-30 00:05:02
中国释放了3名美国人,美国也释放了3名中国人,他们都是谁?

中国释放了3名美国人,美国也释放了3名中国人,他们都是谁?

慕容青霄
2024-11-29 13:32:31
96岁四叔李兆基近况曝光!40亿豪宅内坐轮椅散步,身边跟四个医护

96岁四叔李兆基近况曝光!40亿豪宅内坐轮椅散步,身边跟四个医护

裕丰娱间说
2024-11-29 10:04:32
哈登生涯总失误数来到4011个!超科比升至历史第五!

哈登生涯总失误数来到4011个!超科比升至历史第五!

直播吧
2024-11-30 10:37:54
台当局偷偷改了规矩:若解放军战机飞临台岛,台湾民众只有3分钟

台当局偷偷改了规矩:若解放军战机飞临台岛,台湾民众只有3分钟

猎火照狼山
2024-11-27 00:05:03
玩家用3000多电脑玩黑神话,铁扇仙衣服都被卡没了,这画面太涩了

玩家用3000多电脑玩黑神话,铁扇仙衣服都被卡没了,这画面太涩了

仟游电竞
2024-11-23 08:21:53
陈熔炼被判13年!安以轩伤心落泪,一人养俩娃,近照邋遢又颓废

陈熔炼被判13年!安以轩伤心落泪,一人养俩娃,近照邋遢又颓废

叶公子
2024-11-29 18:47:25
已经顾不上南海了!菲律宾国内大乱,16万菲军被要求马上行动!

已经顾不上南海了!菲律宾国内大乱,16万菲军被要求马上行动!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11-28 18:55:00
冷藏车厢内8人窒息死亡,官方公布详情:驾驶员等3人已被批捕

冷藏车厢内8人窒息死亡,官方公布详情:驾驶员等3人已被批捕

界面新闻
2024-11-29 14:25:55
蒂姆-哈达威:我在如今的NBA可以场均40分,每场投15个三分

蒂姆-哈达威:我在如今的NBA可以场均40分,每场投15个三分

懂球帝
2024-11-30 10:34:37
这个比FBI还“恐怖”的政府机构,被马斯克盯上了

这个比FBI还“恐怖”的政府机构,被马斯克盯上了

邬所不言
2024-11-29 17:53:58
奥迪比喷子务实,新车发布会骄傲地说:我们使用了中国华为技术

奥迪比喷子务实,新车发布会骄傲地说:我们使用了中国华为技术

码不停蹄
2024-11-27 17:30:02
日本将停止种植牙?注意!这6类人不建议种!6种危害要知道

日本将停止种植牙?注意!这6类人不建议种!6种危害要知道

今日养生之道
2024-11-27 18:38:53
2024-11-30 10:56:49
大河文学
大河文学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5334文章数 10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教育里,幸福比优秀更加重要!

头条要闻

上海一业主将价值20万自行车放楼道 结果车"消失"了

头条要闻

上海一业主将价值20万自行车放楼道 结果车"消失"了

体育要闻

穆雷与德约科维奇能凑成王炸组合吗?

娱乐要闻

一夜爆火的丁真,不进娱乐圈他后悔吗

财经要闻

雪松爆雷前实控人张劲在香港抛售房产

科技要闻

"AGI不是大杀器,是普通人每天在用的产品"

汽车要闻

比亚迪方程豹豹8推送首次OTA 新增暴力模式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时尚
艺术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来伦布夏果感受充满Passion的人生

亲子要闻

视频带儿子去理发店剪头发,他看见镜子里的发型满意的笑了

直播|| 今年冬天只想背这个包!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一块玻璃,如何改变人类世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