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染
又名李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专委会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导师
《青少年书法报》副社长
京华印社副社长
中国文化促进会书法篆刻院研究员
大米艺术主编
云艺拍美术馆艺术总监
武汉大学博士
书法审美
“小刀会”的来由
“小刀会”是比较纯粹的沙龙形式的聚会
在“书法入画”的创作形式中畅游时间
李强
主持人:李强先生您好。
李强:您好。
主持人: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一声招呼吧。
李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采访您之前我在网上做了一些资料的查阅,发现您之前的个人经历都特别的有趣,您最开始的身份是记者,然后又兼任书法教师和“樯·艺术空间”主持,这些多重身份的层叠中,您最喜欢哪一种身份带来的经历呢。
李强:当然我还是喜欢记者带来的经历。为什么我喜欢这个身份,因为有这个身份我接触了很多名家,接触了很多事件,也采访了很多真正从事书法创作的一些书法人。我在接触当中学到了很多,这个经历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好的鼓励作用。因为在与他们交往当中,不光是优秀的创作,同时也感觉他们优秀的人品。这对我人生的道路起了很好的一个作用。
主持人:那您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生进入这个书画界想法的,还是其他时候与书画结缘的?
李强:那到不是,我本身是专业书法记者,《青少年书法报社》的记者,接触的本身也是书法专业人士,在我20岁的时候,就采访到了全国第三届中青展的很多人和事,当时在合肥,看了那么多作品,看了那么多评委争论的场景,都对创作起了很大作用。我的创作之所以成今天这样,跟我很小的时候接触这么大的场面,有这样一个很大的宽广的视野,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主持人:那您现在是致力于传授书画知识还是创作?
李强:现在主要是创作了,也有学生,比如在清华美院、北京大学名家班都开工作室。一个班大概有十五六个学生。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创作。比如说今年我要办展览,要出书,主要是这些活动。
主持人:我看到您介绍作品的风格是秉承了高古之风,但是对于不熟悉艺术领域的我们网友来讲,高古之风恐怕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您能给我们简单讲述一下这个风格的特点吗。
李强:这个高古主要从篆隶中过来,我们看汉朝的隶书,秦朝的篆书,那样的东西经过多少年时间的淘洗,经过历史的沉淀,他这个作品是很高古,很沉雄的。它具有一种金石气,这个金石气跟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大众审美还是不太一样。现在喜欢书法的人,更多的喜欢写的好看的,漂亮的字,他觉得这样的字我能看懂,我觉得这个才是好的。但是真正的优秀的传统不是漂亮,而是很有特点、有个性的作品,这才是中国书法最值得我们研究和欣赏的部分。可以这样说,如果大众能欣赏读懂了这些东西,我觉得中国的书法才有更大的希望。这些古雅的、深厚的东西,才是中国书法的内核。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那么从视觉上来看,高古之风的字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李强:高古实际上是比较含糊的概念,像汉隶、北碑还有金文,都属于高古的东西,我们看离我们最近的中国人民银行那样的字,那几个字就是马文蔚老先生所写,他就是从魏碑中取法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就显得非常踏实、非常厚重,就是高古的一种体现。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与一些艺术家创办了书法篆刻团体小刀会,当初是怎么想到做这件事情的。
李强:这个说起来是一个非常高兴、非常值得回忆的一件事情。当时是1991年,我们几个比较年轻的书法篆刻家,经常在一个好朋友董国强家聚会,现在董国强是非常有名的匡时拍卖的老总。当时在他家我们是一周一次聚会,每次我们拿来作业,互相评点互相批判提意见。这样的一个氛围,使我们的篆刻在短时间有很大的提升。当时因为篆刻是小刀吗,一个朋友说我们一周会小刀,我就说干脆叫小刀会吧,就是这样,这个名字不胫而走,传遍了艺坛。
虽然说我们活动搞的不多,但是小刀会这些英雄人物在书坛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我们活动少了,但是我们这些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很高很高的成就。
主持人:简单的把小刀会理解成一个早期的比较前卫的文艺沙龙吗,书画界的沙龙。
李强:对,应该就是简单的沙龙形式的聚会。
主持人:现在还有没有一些类似的团体,就像小刀会一样。
李强:现在也有很多,各种各样形式,结社本身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志同道合的就可以搞一个名字。现在很多,但是我们那个时候是1991年,我觉得来的非常纯粹,大家没有各种功利,那个时候也没有市场,大家在一起聚会是非常非常的真诚。那个时候结下的友情是真正的友情,我们那时候什么也没有,都是骑车去。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有车了,但是我们聚会反倒少了。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事。
主持人:也看出您回忆当年岁月的时候,仍然眼神里充满了那种澎湃还有期待、向往。
李强:是,虽然朋友们见面少,但是创作都通过微信什么的,每天都看,见朋友创作出新作品,我们都高兴,也为他们取得的成就自豪。
主持人:依然可以在线上看到朋友的动态,您曾经说过您是通过不断的获奖、参展步入书画艺术道路的,这个问题可能对您来说比较尖锐,您认为这样的参展、获奖这些行为,是否与艺术家脱俗的天性相悖呢。
李强:这应该说是挺尖锐的问题,但是现在的书坛也好、画坛也好,如果是想要取得人的理解,得到认可,只能是通过这种大展,这是中国书坛一种特有的形式。包括现在所有的书坛成名人物都是从这条路过来的。如果你不想通过这条路,通过自己办展览,也有这样的,很少。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年轻的时候要投稿,跟平常创作、自由创作不一样。但是我觉得通过这种投稿、准备,还有一些对创作的思考,我觉得对自己也提升了很多。这样的感觉我觉得都是有利的。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想表现自己个性的同时,也要关乎到展览的特性。这样,我们的创作才既有个性又符合展览,我觉得这样的作品,一个是写出自己的东西,也通过贴合当时的时代。我们都是这样一个路数过来的,画坛其实也是这样。这是中国特色。
基本上我们这波人也不投稿了,过了投稿的阶段了,现在我们大部分都是评委了,我们已经有些影响了,像这种展览我们参加得相对少了。我们更多参加邀请展、学术展这样的活动。也是一个过程。
主持人:但是通过参展或者获奖这样的评选入行或者得到一定的知名度,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李强:现在是只有这么一个途径。
主持人:其实对于很多受众来讲,他与艺术之间一般都存在一种距离,如果你不是这个行业的人的话,所以我们想听您聊聊现在书画市场或者书法市场这个大环境是怎样的。
李强: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是书法、绘画的盛世,是最好的一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应该是最幸福的。因为随便一个作品就能得到很高的价值,得到很多人的仰慕。现在你要说一个很有名的艺术家,很多人追求者无数,这样的荣耀确实任何时代都没有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书法的收藏也好,都有点不好的问题。比如说大家更多的喜欢工笔的,以前全国美展以工笔获奖的多一些。其实对于很多名家来说,工笔盛行不一定是好事。更多的我们应该关注中国书画比较传统的本质的东西,比如书写性,有很多的文人气,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才更能体现中国书画优秀的品质。
主持人:工笔的特点是什么,您为什么呼吁要更多的关注一些传统的本质的东西,他们的区别在于那里。
李强:工笔的东西更多的是画的像,它很细腻,比如画这个花跟真花一样,就是很漂亮。中国的书画跟西方不太一样,西方是以像为最上,最高叫写实派,画的跟照片似的。中国的艺术不是这样的,中国的艺术写意,我虽然同样画这个花,我不一定画的很像,我就点了水墨的几笔,把它的精神表现出来了,让它有了想象的空间,这个是中国书画最高明的一点。如果没有收藏很多东西,他更多的喜欢看我能看懂的东西,所以说像漂亮的东西、工笔的东西更容易走进收藏市场。收藏也需要引领,因为收藏市场很可能会左右艺术家,他们与艺术创作之间是有关联的。比如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办展览,他是写的很豪迈、很奔放的作品,但是这个展览我看着非常不一样,他说我现在的作品,我特别想写喜欢的东西;但是他的画廊也好,他的经纪人也好不让他写,就让他写漂亮的,细腻的,楷书一类的作品。他说没办法,这就是市场。
主持人:那有没有想过受众或者收藏家为什么就单单偏爱这种,是他们的审美只处于一个初级的视觉享受阶段么。
李强:不能说初级,但是我觉得现在收藏更多的是运营,他买了作品他再卖,这样一个过程,不是说收藏作品,我看好你,一年我收几件作品慢慢以后升值。这样的很高的收藏家并不多。更多的现在画廊是买了一批赶快炒红了再卖,大部分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了急功近利,这样一批人,比如一买你几十万、上百万的作品,你天天在这写,你不能干别的,就写的很漂亮。久而久之,你的艺术和思想就废了。
主持人:这个有点像流水线。
李强:所以我们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从得到市场认同的同时,也在把自己创作的能力毁灭,这是一个双刃剑。
主持人:所以您认为书写或者是绘画在当下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吗。
李强:书画应该说在这个时代,虽然是小事,我们可能没有吃的喝的不行,没有书画可能可以。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大环境经济发展以后,最需要一种上乘的精神文明,这种精神文明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就是书法和绘画,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更能体现国民的素质,也更能展示我们国民特有的气息。比如我们到国外的时候就发现,我们去德国的时候,那么多人一到周末就去美术馆看展览。我们也去看了,作为搞艺术的人来说是挺高兴的,很羡慕,但是看到国内相应的环境,一个是美术馆少,只有一个中国美术馆,同时中国美术馆这个机制还没有起来。而私人美术馆更多像是画廊,没有有意参与创作的过程。如果哪天,我们国民把去美术馆当成一个首要的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整个国民的审美素质就提高了。艺术其实是充斥在任何事情当中,我们常说这个人讲话很有艺术,办事很有艺术,这个艺术是很形象化的艺术,有了艺术这种理念,看的东西,写的东西会在一种审美在里面。我觉得这样的话社会就会有很大的提升。我也真诚的呼吁,在我们拥有更多钞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去美术馆看看,这其实才是人生最好的一种启迪,也是最好的一种享受。
主持人:感谢李强老师给我们的分享。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黔艺空间
来 源
鹿羊说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黔艺空间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联合创办,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教育、艺考动态、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文房四宝、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