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到7月26日这周,央行有了一个不起眼的变化。
在公开市场操作上,逆回购金额精确到了个位数,甚至在26日精确到了小数点。
这在以前是没发生过的。
以前顶多就是精确到十亿这个单位上。
这个变化很不起眼,但十分重要。
一、从金融压抑到金融放松
从9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金融系统就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银行缺少自由度和灵活度。
它不能决定贷款给谁,也不能决定贷款和存款利率。
给人一种“计划”的感觉。
这样的金融系统在发展的初期没啥问题,一旦过了经济快速发展期后,劣势就暴露无疑了。
这会引起一些很不好的情况:
1.通缩;
2.居民储蓄率高;
3.信贷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需要钱的人,得不到钱)
4.追求数量(规模),忽视质量;
5.管制过多,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产品单调;
6.产能过剩(比如,地方政府帮助当地光伏企业拿到贷款,全国一起玩命扩张产能)。
然而,这种金融压抑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这段时间金融行业各种神奇般的操作。
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道理。
金融行业可以看做是粮草,打仗都是粮草先行。
因此,改革的第一步一定是金融行业先放开过多的管制,让其逐步的市场化。
否则,解决不了上面的那么多问题。
就比如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如果银行贷款给谁,利率给多高由银行来评定,那么就不会明知道产能过剩,银行还玩命借钱给这些企业续命。
因此,可以想见,金融放松后,产能过剩的行业会加速出清。
再比如通缩的问题,当时利率市场化以后,很快就能看到利率降到足以打破通缩螺旋。
最近,政策利率、MLF利率、LPR利率下降以后存款利率立马跟着就调降了。
如果不解决问题,还会继续降。一直降到起作用为止。
在过去,利率可不是想降就能降的。
很多时候,管理层让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但不降低存款利率,银行就吃了很大的亏,净息差不断缩窄。
银行的估值也就一直下降。
通缩问题缓解以后,居民储蓄率也会逐渐改善。
当然,这还需要其他政策来辅助。
二、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限薪令和降薪令?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知道为啥会有金融压抑。
第一个原因是,被从前的高通胀搞怕了。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两拨高通胀的历史。
大家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管理层一直心有余悸,于是就在1993年开始把控货币总阀门,严控信贷规模,制止乱集资,制止银行违规拆借。
从那以后,我国的金融压抑的基调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第二个原因是,国企的遗留问题。
在早期,员工的社会福利是由国企自己负责的。
为了维持国企员工的高福利,国企的盈利情况就比较糟糕。
为了维持经营,它就需要:
1.财政补贴;
2.从银行贷款。
如果换成是一个私营企业,可能早就把冗余的员工给裁掉了,但在国企,这件事就很难办。
因此,我们就看过国企的各种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不足。
金融压抑的一个目的就是信贷故意向国企倾斜。(银行不能自由决定贷款给谁)
不过这种操作就使得体制以外的居民的社会福利很差,社会需求就无法提振。
需求不振,国企的盈利继续恶化。
因此,限薪令和降薪令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方面,金融要放松了,要市场化了,国企不能享受独特待遇,那么原来的找银行贷款的模式就无法继续用来续命。
另一方面,财政也没钱了,补贴不起了。
那么,企业就必须精兵简政,也要市场化起来。
这些年,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渐完善,以后每个人的养老金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搞特殊了,都要一视同仁。
交得多就领得多,交得少就领得少。
国企员工的社保也纳入全国统一,这就给国企减少了负担。
以后,国企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意味着它得盈利!!!不能一直靠输血续命。
三、早期搞金融压抑是有利的
早期,我们一穷二白,问题在于生产,而不是需求。
我们需要快速扩充资本的数量,进行原始资本积累,那么就需要各种资源向企业端倾斜。(包括信贷资源)
但现在资本积累已经过度了,反而是没有需求去消化这些积累。
那么我们就要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
也就是提高整体居民的社会福利,(而不是仅仅是体制内)那么就必须放松金融,让金融市场化。
今年,我们在两个方面开始有了成绩:
1.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转为价格型;
2.银行的定价自主权在提升。
也正是因为市场化在加快,我们才看到文章开头的逆回购操作精确到了小数点。
因为央妈已经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基础货币供应量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靠自己计划。
四、三中全会后的第一枪
三种全会是关于改革的会议。
会议结束后,央行首先宣布调降政策利率和LPR利率,甚至还反常的调降了MLF利率。
正如前文所说,行军打仗,粮草先行。
金融必然是第一个开枪的部门。
随后,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各种改善收入和福利,提振内需的政策出台。
我们说回股市。
改善收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国家队这里至少已经买了5000亿的ETF了。
这难道不是改善收入和福利的手段吗?
而且,与其他部门不同,它始终不宣布自己要买多少。
请大家细品。
相比而言,之前所说的收储和最近的设备更新计划,都大张旗鼓的喊出了要投入的资金。
然后大张旗鼓喊出来的金额还没有国家队悄不做声买入ETF的金额多。
改革都不容易,会充满坎坷和障碍。
但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等到量变转化为质变的时候,很多事会突然间改善。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同名公号:睿知睿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