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是拉近博物馆与公众距离的“桥梁”,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2002年5月,嘉定博物馆和嘉定区普通小学携手成立“疁城少年义务讲解队”,充分利用教化嘉定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探究嘉定历史,传播家乡文化。二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小讲解员在博物馆这片沃土上锻炼成长。如今,他们已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却仍时常重返博物馆,以更加成熟稳重的姿态,继续为参观者讲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是我们嘉定标志性的一个建筑,也是教化嘉定的源头和载体……”7月27日下午,在嘉定博物馆的展厅内,陈宇娇神采飞扬地向观众讲解嘉定孔庙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观众听得入神,不时发问,沉浸于历史之中。
细致的讲解、亲切的笑容,这是陈宇娇担任志愿者的第16个年头,当年她还是一名普通小学学生,如今已入职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两年有余。从孩童到职场,多年来坚持志愿服务,源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我还记得当年第一次来到孔庙,那座巍峨的仰高牌坊,还有它蕴含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精神,激励着我从事志愿服务讲解,并深入钻研嘉定历史文化。”陈宇娇说。
陈宇娇小时候(第二排右二 )
在陈宇娇看来,志愿服务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启迪之旅。观众在聆听中汲取知识,而她也在每一次的讲解中不断成长与精进,“要讲得更生动,平时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普通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疁城少年义务讲解队”带教老师周蓉倩为自己一路见证这支队伍的成长感到自豪。她介绍,如何分析讲解词、理解展陈意图,如何引领观众、控制讲解场面……每一批志愿者都经过严格选拔和专业培训。
“我们在学生三年级时进行选拔,通过筛选后为他们提供培训。假期期间,安排学生跟随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实习,亲身体验讲解工作。等他们技能成熟,便独立上岗实践,直至五年级时圆满结束这一阶段的志愿服务。”周蓉倩说,这段经历对许多学生而言是难以忘怀的。即便步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职场,他们仍会利用闲暇时光,重返博物馆,继续以志愿者的身份,将这份热爱延续下去。
传承与延续的故事,在嘉定博物馆的志愿者队伍里还有很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徐寅忆也是其中一员。
自2017年加入嘉博志愿者队伍,7年间,她的身影活跃在各类活动中。从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到仲夏夜游的“博物馆奇妙夜”,从亲子手工活动到专家讲座,她把每一次志愿服务当作拓宽专业边界的好机会。
徐寅忆(右一)
嘉定博物馆陪伴了徐寅忆的整个大学生涯,见证了更好的自己,如今成为博士研究生依旧舍不得离开这里。“博物馆能够培养一种文学研究的现场感,这是课本无法比拟的。”徐寅忆坦言,得益于讲解员的经历,观赏字画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作家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情感寄托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她的研究充满了历史感和生命力。
徐寅忆(左一)
一次意外发现,让她对博物馆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徐寅忆回忆,在一次西大街主题展上,她惊讶地发现梁启超给黄守孚的楷书题字:“梁启超是文学大家,黄守孚则是嘉定名门之后,两人都曾留学日本。西门黄氏是嘉定望族,其父黄世荣在1901年创办了普通小学,黄守孚后来接任校长。巧合的是,百余年后我恰好从普通小学毕业。”
这次展览让徐寅忆感受到自己仿佛与历史产生了微妙的联系。她感慨道:“文脉绵远,蔚为大观。嘉定人一直站在历史舞台中央,而博物馆的意义就在这里。”
一批又一批志愿者背后,离不开良好的志愿者团队建设。嘉定博物馆办公室主任袁晔珺认为,志愿者并不是“工作人员短缺时的后备军”,而是“帮助博物馆进行文化推广的合作伙伴”。
“志愿者各有专长和特色,是专业讲解员无法替代的。”袁晔珺表示,在少年讲解队的基础上,嘉定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已壮大至五十余人,他们跨越年龄界限,覆盖社会各行各业,以各自的专业技能和独特视角,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的宣传策划、文物保护、内部管理等多个环节。
她表示,嘉定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将定期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希望更多热爱文博事业的志愿者加入,共同守护、传承、展示嘉定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嘉定的历史文化之树更加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撰稿:杨育杰
编辑:袁悦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