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小丽江”之称的深圳龙华上围艺术村,潺潺溪水从山间流过,黄彬凌走过每一家门口,路过的村民都会亲昵地跟他打招呼:“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呀?”黄彬凌对每一家村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叔,你的手腕好点没?”“院子里的草长高了许多啊。”与社区里的人“拉家常”,是黄彬凌的工作。
▲草图营造团队(左一为黄彬凌)考察中山旗溪村香草花园。 受访单位供图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黄彬凌是一位社区营造师,从2019年开始,黄彬凌和他的团队就通过“社区营造”这种全新的社区治理工具,营造构建“熟人社区”。
“社区营造”充满无限可能与创造力
“社区营造”是一个社会学概念,通俗来说,就是把社区里的人连接为一个整体,让大家有责任、参与意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来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
简单的概念背后,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撑。对于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黄彬凌来说,这正是他的强项。2019年,黄彬凌和大学同学袁振宇在深圳创办了“草图营造”。这个名字如同他们的工作一般,充满了无限可能与创造力。“社区营造其实是社区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和政府、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起,以专业的技能参与社区治理。”黄彬凌说。作为一个专注于参与式设计与营造的团队,草图营造所做的包括但不限于城乡社区营造、校园营造、参与式城市更新以及社区服务。
早在大学期间,黄彬凌和袁振宇就热衷于“社区营造”的工作。当时,带着满腔热情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他们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校园公益营建社。“当你动手去搬砖挖土,它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自我教育,让你学会用专业领域的知识去解决事情。”这是两个年轻人达成的共识,2016年春天,他们在校园不花一分钱,两个月时间,拿着锄头和镰刀种花、除草、铺路,将一片100多平方米的废弃荒地,改造成一个充满童真与梦想的小花园,并命名“幼稚园”,初步成功积累实现梦想的经验。
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龙华区政府看到“幼稚园”的作品,决定邀请他们到龙华大和村做社区营造的尝试,以大和村城中村综合治理为契机,在社工站沿线110米长的街道上积极探索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国内第一条以“社工”为主题的步行街——“龙华社工街”,两个年轻人接下了这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龙华区福城街道半亩田园共享农场。
发展社区“KOL” 营造社区和谐氛围
大和村的改造,和大学里的“幼稚园”打造所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利益都不一样,如何在求同存异中推动工作向前走?黄彬凌的秘籍就是将“刺头”变为社区的“KOL(意见领袖者)”。在黄彬凌看来,“刺头”们其实是社区最敏锐的触角,他们的每一次“针锋相对”,都表达了对社区事务的关心。一旦说服他们达成共识,他们便会成为社区中的意见领袖,自发承担起游说者角色,向居民解释其中缘由,为社区营造和谐氛围。
在对社工街进行改造时,黄彬凌发现,街道上机动车侵占空间,孩子们只能在门前狭窄区域玩耍,老人则坐在商铺门口的台阶上。为了打造无车街区,团队成员叩开了每一户人家的门,逐户拜访,征求意见。初次涉足社区工作时,必然会遭遇诸多挑战与困难。“特别是关于车辆停放的问题,往往会成为社区居民表达的焦点。”黄彬凌说,“于是我们要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接收并处理社区成员所传达的意见和诉求。同时,我们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或引导居民调整观念。”
黄彬凌回忆,社区里的糖水店老板娘敏敏起初很抗拒他们的工作,后来通过协调,她决定贡献自家封闭已久且带车位的院子。于是社工和团队成员协作,带领居民、小朋友们参与设计,以老板娘儿子威威的名字,打造了“威威乐园”。改造后,不仅有儿童攀爬泡泡和陀螺仪、亲子陪伴座椅,就连烟囱都彩绘成长颈鹿。老板娘敏敏激动地说:“遇见你们我的心门也打开了,院子变美了,世界变大了。”通过黄彬凌的设计,打造了专门停车区,对居民车位进行统一管理。
在黄彬凌和袁振宇的设计和居民改造下,大和村这个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客家村落,从一条停满车的街道变成复合开放空间,整条街道变成随处可坐下来交流的城中村户外客厅。
▲龙华区观湖街道大和村社工街。
深圳人愿意以主人翁心态参与城市事务
社区营造的兴起,与深圳的发展脉搏息息相关。深圳40余年高速发展模式下,空间利用挑战严峻。2024年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韧性、枢纽、智慧城市。
▲南山区沙河街道汇客厅共建花园。本组图片均为受访单位提供
深圳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为黄彬凌提供了实现自身理想的客观条件和基础。更重要的是,包容的深圳也让黄彬凌能更轻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黄彬凌说:“浸染于包容文化之中的深圳人,无论大小都更愿意以主人翁的心态去介入城市事务。”截至目前,黄彬凌和他的团队一共完成了100多个共建花园和街区改造。
如今黄彬凌身上有多重身份:草图营造创始合伙人、深圳市龙华区政协委员、深圳市龙华大和社工村党支部书记等,但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共建美好社区的“搬砖人”。
▲龙华区观湖街道草图营造工作室。
随着“草图营造”的名声渐起,一群同样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被吸引而来,草图营造团队日益壮大。2022年加入团队的袁文丰打趣说:“我的同事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名校,‘211’毕业的我算是团队里最普通的了。”黄彬凌说:“其实我们的主创团队除了毕业于北大景观设计专业外,还有电影、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的伙伴,是一支跨学科队伍。我们的期望很简单,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实习生 吴晓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