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小柴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订单量大降14.9%,你们都不打网约车了吗……」,引发热议。
数百条评论中,有这样的声音:「不是乘客不打车了,而是乘客变成了网约车司机」!
诚然,各种数据都显示,网约车市场,每月都有十来万格子间失意者加入网约车大军,司机真的饱和了「网约车司机日均营收创新低,但这恐怕还不算噩梦……」
但也有大量柴友表示,啥都涨,工资不涨的时代,还打车?能共享单车的坚决不打车。
自然,这一观点背后,也有数据佐证,的确,这一年多以来,共享单车市场正在疯狂的切走四轮出行市场的蛋糕。
比如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共享单车用户同比增长约20%,骑行时长增长超过6%,尤其在一线城市,骑行时长和里程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两位数。
把这些数据翻译一下就是,共享单车原本解决最后一公里需求的产物,正在蚕食三公里需求网约车的市场。
这也让小柴又一次感慨,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也不是白象,有可能是美团外卖,当网约车、出租车司机和萝卜快跑疯狂较劲的时候,万万没想到,他们的蛋糕,竟然被共享单车分走了……
而面对这样的变化,共享单车市场的玩家,开始了一轮接一轮、毫不手软的大搜刮。
还记得五一假期,共享单车经过一轮的涨价「1小时费用超0.5L油价,年轻人快骑不起共享单车了……」据小柴当时报道,五一期间,某品牌共享单车费用至少涨价20%。并粗略计算,骑共享单车一小时,代价超过了半升油。
但万万没想到,时间仅过去两个月,关于共享单车又涨价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也越来越多了。
比如,不少消费者表示,广州、成都等地,共享单车又涨价了,不过这一次不是直接涨,而是起步时间发生大变化,即正式迈入10分钟起价时代。
根据网友们提供的信息,在成都、广州等地,多家共享单车品牌不约而同将起步价从原来的「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遇到节假日、周末,则是「前10分钟1.8元」。
小柴没记错的话,前三十分钟1.5元的历史,还不是那么久远,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起步价短时间内涨了三倍了!
同时,超过10分钟后,计费标准为15分钟1元,大概粗略计算,如果骑共享单车一小时,以前花4.5元,现在大概花费要近6元,如果节假日则更高。
看到又一次涨价,吃瓜群众们纷纷不淡定了。「我买了电动车,跟丫永别了」「以后的无人出租车一样的 没有竞争对手了就涨价」
「有次骑了11分钟一看扣费2.5元我都懵了。我以为我骑了电动车。但是我的脚好像出工出力了啊」
看到这里,小柴大概想起了几年前的共享单车,不到1元就可以骑一小时,随后,计时价和起步价,那更是变着节奏涨价,比如起步价格涨至「2元/30分钟」「1.5元/30分钟」「1.5元/15分钟」,然后又到了「1.5元/10分钟」.
咱不是这个价格已经贵过油钱,简直让四轮的公交车和地铁无语的说不出话来。
也有网友表示:「这属于趁火打劫」「当年说它良心的人呢」「共享单车能亏损也是奇了怪了,资本的运营一般人是真的搞不懂」
「资本的做法,先低价垄断市场,再慢慢收割平民百姓」
「占用公共道路,赚私人的钱」「和无人驾驶一样,慢慢割韭菜」
自然,用户愤怒,是因为用户是有记忆的,有低线的!短短几年时间,共享单车6元一小时,竟然成了常态,这温水煮青蛙,像极了视频网站的会员收费「会员也无法跳120秒广告?爱奇艺们的温水烫到青蛙了……」
而别小看几毛几毛的涨,从一开始对比,共享单车几年时间的涨价幅度超过了600%。
而在单次骑行温水煮青蛙式的涨价之外,很多消费者为了省钱而购买的月卡、季卡也是屡屡涨价,比如早在2022年,几家品牌不约而同对这类「卡」进行涨价。
比如其中一品牌,7天卡无折扣价由10元调整为15元,30天卡无折扣价由25元调整为35元,90天卡无折扣价由75元调整为90元;另外一品牌7天卡、30天卡、90天卡无折扣价分别由10元、25元、60元涨至15元、35元、90元……
而同时也要知道,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逐渐进入品牌存量时代,也就是玩家格局固定,运营方在车辆投入门槛、车辆投入以及获客方面的成本,都是在大规模下降的。
同时,按照规模巨大的骑行量,这一次一毛两毛的涨价,就能给运营方创造大量的利润,比如仅在北京,去年一年的骑行量就达到10.88亿次。
但也就是这样需求量巨大的市场,共享单车品牌个个叫苦,称自己是亏损的,这都亏了十年了,怎么还热衷干这门生意呢?
当然,相比于涨价,更让消费者受不了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共享单车就陷入了「P点之谜」,也就是让用户头疼的,骑车五分钟,还车半小时,还还不成功,最终被扣几十块的调度费。
还记得前不久,最美消费维权人物陈音江就因为这事,把某共享单车品牌,告上了法庭「共享单车还车怎么这么难?陈音江决定和哈啰打1块钱官司……」
据陈音江介绍,自己连续多次遇到这样的事,比如有一次扫了一辆单车到达目的地后,其将车停放在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区域内,但锁车的时候,系统提示不在停车范围。经过多次刷新定位,都无法还车,不得已在附近反复寻找停车点,先后腾挪了十多分钟,依然是无法关锁,因为有事,也不得不交调度费。
而第二次,也是这品牌的单车,到目的地后,找停车点,花了20分钟,还是没找到停车点,不得不又一次支付调度费。
而更让陈音江不能理解的是,真正骑行也就五分钟,但是找「P点」花的时间,也被记在了骑行时长中,也就是本来五分钟,也就是起步费的价格,加上反复腾挪找P点,也被算进了时长计费,更关键的是,折腾了20分钟,还是没找到P点,要支付调度费。
大家可以想想这个过程和场景,情绪再好的人,都能瞬间爆粗,尤其遇到大雨、高温天……自然,调度费更是从一两元,到十几块,再到几十块……
事实上,明明就在P点,却还不了车,似乎如今成了用户骑共享单车最头疼的事,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有关各类共享单车锁车难的投诉记录达1万余条。
这其中,「停车定位不准」「定位失败,重复刷新几次均无用,只有交调度费」「明明把共享单车放在自行车停车区域,却说我停在管理区外」……的投诉也是重灾区。
「这是有多惨,我站在共享单车位置上,还不了车,一直显示这里不是停车位,从16米外到一米外,都是同一个点,最终花了半个小时终于能还车……」
而对于明明在P点,却显示不在P点的问题,多家平台则对此回应,是因为技术导致的定位漂移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技术问题明明是平台的问题,为何要浪费用户的时间,把用户往疯了折腾,最终还要收消费者的钱?
一开始,共享单车停哪里都可以,消费者也是看中了这种便捷,但如今走到哪里,都要找「P点」?以及,到了P点,也还不了车。
那么消费者能不能怀疑,突然多了这么多的P点,加上所谓的定位漂移,单车运营方,会不会是有意为之?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赚不需要运维人员调度的调度费,还赚了用户的骑行时长费!
这可真是一举多得,因为对于现在的共享单车市场来说,或许所谓的用户体验,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来来去去就那两三个品牌能选择,爱骑不骑了……
涨价加上说不明道不清的「P点」之谜,可以说这届年轻人的共享单车自由,也要没有了,这背后也足以看出资本的贪婪与不择手段。
诚然,一年内连续多次变相涨价,背后或许也正是共享单车品牌们有恃无恐的体现,毕竟只要在用户使用成本上不去追平网约车,它们似乎还有很大涨价空间,以及能琢磨出各种收割套路。
如今,正如前文所说,因为宏观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节省出行成本,能共享单车的就绝不打车,这无疑给共享单车市场创造了巨大的意外红利。‘
而面对红利,共享单车品牌们的搜刮,多少有点急不可耐了,那么再这么涨下去,难道大家真的人手一辆电瓶车了吗?
或许人手一辆电瓶车,没那么简单,这不由得让小柴想起了前几天看的那个新闻——用户骑无牌共享电单车被罚……
资本的的电单车无牌可以无门槛、合法的投放,进行生意经营,赚大钱,但无牌的责任要消费者来买单,代价也要消费者来买单……
这好像和共享单车品牌的持续性亏损、自身定位不准让消费者买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秒啊!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贰号
编辑|谭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