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能力,子产几乎可以称得上春秋第一嘴,自从他参与外交工作以来,郑国在外交上几乎是无往不利。在他之前,郑国搞外交一开始是靠武力,后来几乎就是老大说啥就是啥,甚至还有被扣住好几个月。但是自从子产做了正卿之后,他自己不做外交官,也不写外交稿子了,郑国在外交上依旧无往不利?你说奇怪不奇怪?
比如《古文观止》第31篇,《子产却楚逆女》便是郑国的子羽出面与狼子野心的楚国令尹交涉而大获全胜的实例。难道是因为子产之后,郑国的外交人才都打通了任督二脉吗?是也不是。
如果不清楚子产在其中的操作,这篇文章只能说是读了五分。
先看内容吧。
01
楚国令尹公子围要跟郑国的公孙段结亲,伍举作为副使跟着公子围去郑国接亲。
这件事情传出来的时候,引起了郑国人的反感。为什么呢?因为,这俩都不是什么善茬,他们凑着。郑国的国君建了个豪华的园子给自己住,结果公子围把人国君赶了出去,自己进去借住。国君的亲卫,他也借来给自己做护卫。这是干嘛?分明就是想那个位置了。
而公孙段更是神奇,他直接开创了后世三让受国的先河,不过他是三让受卿。
郑国的驷氏和良氏发生争斗,死了一个人,空出来一个卿位,郑国人把这个位置给了公孙段,结果公孙段拒绝了。他拒绝以后,传话的人就走了,结果他又把人叫回来,让人再请他一次,他又拒绝了,这种操作来了三次,第三次他才接受了卿位。能够这般操作的,绝对是个又狠又蠢又虚伪的角色。连好脾气的子产都对他反感起来,让他的位置比自己次一点,以进行压制。
这两国的两个野心家凑到一起,谁敢说没有点猫腻?
果然,还真就有猫腻。
公子围迎个亲,直接带了一支军队去。
这操作,傻子也知道,他是想借接亲的名义给郑国来个偷袭,或者搞场政变什么的来为自己将来篡位培养狗子。
子产那么聪明,他哪能不知道?把他们放进来就等于开门揖盗,引狼入室。《左传》里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子产的反应——“患之”即以之为患。
他立即做出了反应,这次他不是自己上,而是派了个人上,这个人就是子羽,现在任郑国行人的角色,行人就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
他让子羽去和公子围交涉,阻止他们进驻郑国的馆驿。不仅阻止他们入驻馆驿,也不让他们进城接亲。
春秋时期的迎亲,女婿一般从女方的家庙中接走新娘,子产不愿意让楚国大军入城,所以,便让他们在郊外辟墠代庙行亲迎之礼。
子羽说:“我们地方小,容不下你们这么多人,所以请让我们帮你们在城外开辟一块空地吧。”
楚强郑弱,子羽的态度放得很是谦卑。
但公子围是个不要脸的,他对郑国势在必得,觉得自己压一压,郑国铁定放行,他说自己作为正卿,和丰氏的结亲是在楚国的祖庙祭拜过的,而到了郑国却让他们在野地里举行结亲仪式,有点侮辱人。这是准备以楚国来压迫郑国,让子产妥协。
面对公子围的指责,子羽也不委婉了,他直接开怼:“小国依靠大国,是希望借助大国安定自己的国家,而不是让包藏祸心的人来图谋的。郑国要是依靠楚国却被楚国偷袭,这传出去,诸侯谁还敢依靠楚国,到时候楚国的命令谁还敢听从?我郑国对于楚国而言不过是一个看守馆驿的,在这里阻止你们只是好心提醒你们为了楚国的霸业,也不要干这种短视的事情而已,哪里是心疼一个丰氏的宗庙了?”
小国跟大国的交锋中,通常很难获胜,只有抓住大国的痛点才能让他们有所收敛。楚国跟晋国争霸主之位,其痛点便是诸侯小国的归附。郑国自从子产以来就很喜欢拉拢国际小国来为自己争势,每每都让诸侯小国受益。比如“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与“子产坏晋馆垣”这两件事都是子产借助诸侯的力量获得成功,而诸侯也得到了实惠,减轻了贡赋还改善了出差待遇。所以这时候的郑国在诸侯中说话也是很有一定分量的。
子羽用诸侯来压公子围,也起了作用。
伍举听了子羽的话,知道郑国国内是有了准备的,偷袭是不成了,于是请求让众人倒着弓袋进城,弓带倒着表示没有弓箭,没有武器,子羽这才允许了。
02
从上面的简介里可以看到,郑国的这次外交活动明明是子羽进行的,可是《古文观止》选用这部分文字,用的标题却是《子产却楚逆女》,因为这件事情背后的操盘手确确实实是子产。
“子产患之,使子羽辞。”
这是子产和自己的下属之间的完美配合下,发生在自己国门口的一次外交胜利。
这是子产和其他执政者的不同之处。在我看来,子产是个全能的天才,若让子产自己去和公子围交涉,凭他那点石成金的嘴,必然也是轻轻松松,可子产不会因为自己全能就把什么事都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到他的作用。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写道: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游吉长相貌美,善言谈有文采,子羽对四方诸侯的政令十分了解,就连各诸侯的大夫们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等都一清二楚,更优秀的是他还善于辞令。裨谌善于谋略,但是这人有个毛病,在城内谋事不准,野外谋事很准。
每当郑国要派人去联络诸侯的时候,子产便问子羽那个国家的情况,然后让他写辞令,写了辞令之后,还要和裨谌坐车到郊外,问他某事能不能成,或者该怎么改。然后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来决断,而后再将一切跟游吉说,让游吉这个门面去跟诸侯交涉。
这一套下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大夫们具体是如何谋事的,也让我们看到每一件国家大事的背后都是群策群力的结果,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
团结,才是一个团队的制胜法宝。
执政指挥的人也尤其重要。
这次公子围带着大军迎亲,子产发现了不对劲,但事发突然,子产没法将那一套外交流程走一遍,也不管门面不门面了,当机立断,让熟悉诸侯之事,善于辞令的子羽去交涉。
这个安排可以说十分恰当。
说明什么呢?说明子产很善于决断!
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不仅要有敏锐的嗅觉,还得有当机立断的决断力,判断力,以及随机应变的危机公关能力,还得不拘泥于规矩条框。
有这些能力,何愁团队不强大。
如果不知道子产在其中的作用,这篇文章读下来怕是总觉得少点味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