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在一国军少将的家中,叶剑英亲自出席了他的秘密入党仪式

分享至

1947年2月4日,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少将军务处处长谢士炎家中,房间窗户关得严严实实,墙壁正中间挂着一枚鲜红的共产党党徽。布置好一切,谢士炎在家等候。突然,房门口传来敲门声,没人说话。谢士炎听是约定的信号,走到门口,敲了几声,门外人做出回应。

谢士炎打开门,看到叶剑英和马次青一起过来,很激动,紧紧握住叶剑英的手:“叶剑英同志,非常感谢你能来参加我的入党仪式!”

叶剑英热情回应:“你的政治表现和情况我都了解,你有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信念,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听了叶剑英这话,谢士炎红了双眼,表示愿意为革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那么,为什么能让叶剑英亲自出席谢士炎的入党仪式呢?他究竟是何身份?做了什么?

毅然奔赴战场

谢士炎,1912年2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7岁那年,父母早逝,把他送到祖母家,是祖母和叔父母把他养大。

1926年7月,谢士炎在白山高小毕业。当时,国内处于国共合作,出师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带领军队,浩浩荡荡经过南岳衡山,向湘潭、长沙进军。谢士炎和人民群众,在街上齐声高唱《北伐军歌》,热烈欢迎北伐军队伍。

谢士炎一路跟着北伐军队,直到军队出城才作罢。之后,他内心深埋着一个军人梦。

北伐军走了,但谢士炎每天还唱着《北伐军歌》,有人非常不解,北伐军走了,不用唱。听到这话,他生气地说:“我是唱给自己听的!”

这年秋,14岁的谢士炎,怀揣着“打倒列强军阀,保家卫国”的决心,考入国民党南京“军辎学校”,开始了军队生涯。在校期间,谢士炎勤奋努力,从不偷懒,永远最晚睡最早起。因此,他的成绩非常优秀,精通俄、英、法3国语言。

几年后,谢士炎考入中央陆军大学深造,是第十四期学员。1937年,谢士炎毕业,恰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不聊生,战士流血流泪,国土沦陷,他感到十分悲愤,毅然加入战斗。

谢士炎在浙江担任第三军区第十六师步兵团长时,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和日寇一个旅团战斗,这场仗打得十分艰难,持续两天两夜。之后,由于兵力悬殊,谢士炎部被日军团团围住,兵力也被分散,谢士炎身边只剩勤务兵谢新明,他们被逼至河边。

危急关头,谢士炎灵光一现,他拿出一条毛巾捆住腰部,让谢新明抓住他的毛巾,跳到河中,摆脱日军追击。这次虽没把敌人歼灭,但谢士炎带领一个团歼灭敌军2000余人,还成功击毙日军旅团长。

谢士炎骁勇善战,深受第三战区司令员顾祝同的赏识和信任,在众人面前,顾祝同大力称赞谢士炎“年轻有为,能文能武”,是优秀将领。

1944年,谢士炎表现出色,升任至第六战区,少将军衔,各部的作战计划大多出自他手。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谢士炎被派往武汉。

武汉接到消息,派遣部队指战员到机场迎接。中外各报知道后,也赶到机场。谢士炎在机场发表重要讲话,所有报社刊登这一重要消息。板报头条,赫然有“风华正茂,文武双全”几个大字以及他在机场讲话,英姿飒爽的照片。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