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前,革命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凝练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校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传承者、弘扬者。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优异答卷,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实践的、也是理论的,要深化学理阐释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百年经验的深刻总结,与党的伟大实践相互生成、相互推动,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成果,体现了"两个结合",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昭示了信仰追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明确了奋斗主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揭示了精神品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了政治立场。
伟大建党精神是重大理论命题,从源头上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最大精神密钥,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也是珍贵的理论宝库,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作为服务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高校有能力更有责任通过体系化、学理化阐释,把伟大建党精神上升到学理认识、上升到理论规律,在阐述真理、阐释学理、阐明道理上下功夫,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思想的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要发挥育人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百年奋斗探索的生动写照,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与崇高的历史地位;又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活力,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生动素材。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我们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激发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的豪情壮志和奋斗激情,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取得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精神之源,是思政课最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高校要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堂主渠道,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上好"大思政课",让学生在宏大时代、鲜活实践、生动现实中坚定信仰、增长才干。
伟大建党精神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要厚植文化沃土
精神力量是无形的,却可以通过有形载体显其内核,通过文化建设厚其土壤。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复旦地处上海,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校。104年前,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建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也奠定了复旦人的红色基因。自此以后,一代代复旦人追随鲜红党旗,弘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形成了"党有召、我必应,国有需、我必行"的优良传统,凝聚而成的精神气质与伟大建党精神相融相契。
近年来,学校把弘扬"精神之源"与传承"信仰之源"联系起来,将陈望道旧居打造成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组建"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年均讲解700多场,累计服务各界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星火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复旦师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起来,把无形的精神力量同有形的文化环境结合起来,用好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部校文化共建,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让伟大建党精神"活"起来、"火"起来,激发广大师生在新征程上不懈奋斗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力量。
作者:
文:裘新(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