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十二个月份
戏曲名家为你逐一打开——
在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郑芳芳、沈铁梅、蔡浙飞、曾小敏、单雯、杨霞云、楼胜、李树建、韩再芬、余维刚、张馨月、郝士超、齐爱云等多位戏曲表演艺术家应邀为《时尚芭莎》杂志拍摄戏曲新年专辑。
高亢激昂的唱段引人深思,
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令人感慨,
满怀悲愤的词句犹如惊涛拍岸,
他们以一举一动、一笑一颦
唱出人间百态,
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以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方式,
谱写2024新篇章!
戏幕起,人声沸,
百花齐放春满梨园,
繁华如梦戏唱人间。
黄梅戏 《女驸马》
韩再芬饰 冯素珍
韩再芬,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
黄梅戏《女驸马》的故事脍炙人口,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更是人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不但曲调悠扬,朗朗上口,而且将刚刚得中状元,既内心欢喜又意气风发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趣味横生,个性十足的女驸马形象也随之跃然眼前。而本次拍摄的正是该唱段的扮相,韩再芬饰演的角色为《女驸马》中的冯素珍。
《女驸马》讲述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冯素珍和李兆廷在同窗共读时订下亲事。然而没过多久,李家横遭灾难,一贫如洗,冯素珍的后母嫌贫爱富,见到李家惨状,竟然逼李家退婚。冯素珍坚贞不屈,私下约李兆廷在后花园相会,私赠白银100两,帮助他进京赶考。不料,冯素珍的后母闻讯赶到,诬陷李兆廷为盗贼,并将其送官查办,还把冯素珍另配他人。
冯素珍誓死不从,在危急中逃跑,女扮男装进京,想寻找哥哥冯少英帮忙。然而找遍京城,未找到哥哥的下落。偶然之间她看见招考皇榜,便冒李兆廷之名应试,指望得到功名,搭救兆廷,没想到一举中第。
皇帝见冯素珍假扮的李兆廷才华出众,相貌堂堂,深感喜爱,将其招为驸马。
冯素珍百般推辞,无以为计,正巧八府巡按张绍民特意前来拜访新科状元,而张绍民正是改名换姓的冯少英,兄妹终于得以相见。两人正共谋脱身之计,圣旨已然驾到。冯素珍不得已,只能和公主成婚。
洞房花烛之夜,公主见驸马迟迟不肯入寝,不禁起了疑心。经过再三盘问,冯素珍才吐露真情,说出了自己的女儿身份。
公主大怒,要面奏父皇,治冯素珍欺君大罪。冯素珍吐露真情后摆明利害关系。公主为了摆脱尴尬的处境,只好和冯素珍统一战线,请求父皇赦免其死罪。
第二天,皇帝迫于情势,只得答应公主,并收冯素珍为义女,将李兆廷放出顶状元之名,为两人赐婚。这时,冯少英上殿代妹妹请罪,刘大人乘机做媒,最终冯少英与公主订亲,双喜临门。
韩再芬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谈“我与梅花奖的故事”
2000年,韩再芬凭借《徽州女人》获得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5年,韩再芬凭借《徽州往事》摘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年的历史,见证了戏剧工作者的成长与辉煌。“我作为‘二度梅’获奖者,与有荣焉。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与梅花奖的邂逅是我极大的幸运。我的代表作之一荣获‘一度梅’,对我意义重大。”韩再芬说。
在她看来,“梅花奖”不仅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高光时刻,更是她艺术道路上的一份动力和责任。一个演员的最好状态,是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实力后,勇敢地去争取更高的荣誉。她坚信,演员应当为剧种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原创作品正是这份贡献的重要体现。获得“二度梅”更是对她莫大的鼓舞,她深感肩负的责任更重了。
韩再芬在黄梅戏《徽州女人》中的剧照
出生于安徽安庆这片孕育黄梅戏的土地上,韩再芬自幼受母亲的影响,早早地便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年仅16岁的韩再芬,因主演获第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电视剧奖的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而在全国家喻户晓。有了《郑小姣》的华彩亮相,天生的悟性、自身的努力、师长的帮扶、导演的垂青……让她拥有了更多的机遇。此后,她陆续接拍了《天仙配》《女驸马》《小辞店》《桂小姐选郎》等作品,成为拍摄黄梅戏影视剧最多的演员。《女驸马》《徽州女人》《徽州往事》等一系列作品也都烙印上了韩再芬的独特印记。
韩再芬在《徽州往事》中饰舒香
和皮黄腔、梆子腔的黄钟大吕不同,黄梅戏清新质朴,擅写女性角色,多为讲述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以剧情和情感见长。和京昆相比,黄梅戏是一个青春的剧种,介于“江湖”与“庙堂”之间,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它的程式动作、妆面造型没有固定的“脸谱”,相对自由。“让一个剧种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要注重与时俱进的现代表达,要跟得上时代的审美情趣。”韩再芬为此将传统剧目重新包装,实施“人人当主角”项目,让“青春黄梅戏,青年来开唱”。同时,韩再芬的“徽州”系列和《倾宁夫人》,以其深邃的思想与优质的品位,拉高了剧种的境界,也延长了剧种的生命。
黄梅戏《倾宁夫人》剧照
“决定了要做的事情,而且是用心血去做的,就不要怀疑自己。”她曾说。韩再芬一路走,一路甩开包袱,带领团队一起轻装上阵。面对行业缺编剧、缺导演的现状,她下决心培养自己的创作团队,其中有编剧和导演,也有唱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化妆等一系列艺术设计人员。韩再芬本人已经从一个表演艺术家,成长为黄梅戏事业创新发展的实践者。
她在影视中领悟表演的活学活用,抛开程式化束缚,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生命力的表达,把黄梅戏做得晶莹剔透。韩再芬认为,很多传统戏曲无法走入时代,大都因为手段老套、生硬照搬,脱离了创造,它便转不了身。“任何一种传统,都是糟粕和精华并存,像家里收藏的物品,该丢的要丢,精华该保留的要保留。”
越到这般年岁,韩再芬越懂《女驸马》里的那句“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她不急不躁,追求的是水到渠成的美好状态。她向来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相信把每分每秒用好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安庆市菱湖公园的湖心岛上,有一座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雕像,上书四字——“天上人间”。韩再芬说,这就是她要追求的,也是黄梅戏要追求的。“在台上演出,完成艺术的时候,就像在天上,让人遥望向往;走进生活,要从神坛上下来,以平民化的视角讲真话。如果做一个仙女,不跟人间打交道,那有什么意思?自己活着也没意思。生活一定要有烟火气,我觉得我还是蛮好的。”
黄梅戏又名“黄梅调”,源自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融合,逐渐发展为一个戏曲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戏幕落,
台下客来去,
如痴如醉。
台上人依旧坚守伫立,
将幕幕戏曲华影,
传唱至千古硕月明。
2024“好戏开场”往期回顾: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综合中国戏剧家协会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头条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微博、 人民日报文艺、中国戏剧杂志、嘉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MiniBAZAAR时尚芭莎电子刊抖音等相关报道
编辑 | 高涵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