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的人都知道,一套完善的体检套餐一定要包含肿瘤标志物。同样的,在查看体检报告的时候,很多人也会特别关注肿瘤标志物的结果。
“肿瘤”两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
到底肿瘤标志物是什么?结果异常真的就是癌症吗?
身体中特别的“信号分子”
肿瘤标志物是我们身体里一些特别的“信号分子”,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能是蛋白质、酶、激素,甚至是某些基因片段。
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监测复发以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如果它们在体内的含量或结构异常,可能提示我们身体某些地方出了问题,部分情况下和癌症存在关联。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比如甲胎蛋白(AFP)常被用于检测肝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常被用于检测前列腺癌。
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标志物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在癌症的辅助诊断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它们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比如化疗是否有效,肿瘤是否在缩小;
最后,肿瘤标志物还能在病人治疗后的随访中,充当“警察”的角色,监控癌症是否有复发的迹象。
肿瘤标志物结果也可能是“假”的
虽然肿瘤标志物功能很强大,但也并不是完美无缺,他们甚至有时会发出“误报”——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也正是如此,医生往往会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评估,不会单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下诊断。
举个例子,如果你得了普通的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甚至是牙龈炎,这时候又刚好检测了肿瘤标志物,很可能出现某项指标异常。
比如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炎而不是肝癌。
再比如,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长期吸烟者的癌胚抗原(CEA)水平通常比不吸烟者高。
饮酒过多的人,铁蛋白(SF)也会升高。
绝经前女性,喝咖啡有可能导致(CA125)升高。
所以,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等于患癌,也许只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这时候正确的应对方式非常重要。
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怎么办
首先,不要慌,稳住!
如果只是轻度升高,可以调整好自身的状态,禁烟禁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间隔 1~2 周酌情复查,如复查结果正常,则基本可认为很可能是不良习惯生活方式之类的非医学原因引起的升高。
如复查结果较前变化不大(允许上下小幅波动),可继续监控,定期复查(每隔2~6个月左右,后续可逐渐拉长至年度复查),动态观察变化情况。
如果复查较之前进一步明显升高,或者后续多次复查结果进行性升高,或者单次就出现了明显升高,达到正常值的数倍,此时建议到专科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安排进一步检查。
必须要说明的是:单独的肿瘤标志物无法建立癌症的诊断,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压力过大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波动。
我们要理性地面对体检结果,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健康。
本文综合参考:
①2024-07-21科普中国《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离癌症还有多远?》
②2024-02-07经济参考报《指标升高并非就是患癌 科学认知“肿瘤标志物”》
③2024-02-04新华社新媒体《专家答疑: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否意味得癌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