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传播学理论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二章 传播模式
一、名词解释
1两级传播论
答:两级传播论是指关于由媒介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的传播方式的传播理论,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传播阶段,信息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等大众媒介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群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意见领袖是信息传播的中间站,他们是人群中较活跃部分,在人群中能得到广泛响应;他们比一般人更多地接触媒介,更多地知道媒介的内容;广大人群把他们看作主要的信息渠道,由他们将信息加载于受众脑海中,影响受众的决策。大众传播只在加强受众的原有立场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而在改变受众态度方面,其影响远不如人际传播。
25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上海大学2016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上海交大2007年研;北邮2007年研;中传2005年研;华东师大2005年研]
答:5W模式是指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这5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此模式被视为经典模式,人们称之为“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它过高估计了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反馈要素。
3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大学2007年研]
答: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指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该模式是对其之前提出的循环模式的修正,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联系,又通过大量复制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但仍然没有考虑更为广泛的社会过程和背景对传播的影响。
4马莱茨克模式
答:马莱茨克模式是指德国学者马莱茨克于1963年提出的一个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将大众传播过程细分为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社会过程。马莱茨克在他的这个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到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它既指出了传播过程的社会制约性,也指出了其中的心理变量。他的分析较以往的研究更为系统、全面,且更具社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