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后,全世界遍地狼烟四起,打作一团。作为二战的主战场,欧洲打得更是无比惨烈。
可就在那种混乱的局势下,欧洲依然有很多国家声称保持中立。
他们中的一些是在观望局势、等待战机,比如意大利;也有一些是想暂避战争,抓紧发展,例如苏联。但大多数国家还是因为实力太弱,只要卷入战争,就势必会遭受灭顶之灾。其中包括比利时、荷兰、挪威等。
但是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国家终究还是没能避免卷入了战争,最终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成功保持了中立,它们分别是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瑞典和瑞士。
特别是瑞士,作为德国和意大利的邻国,在二战期间它面临着种种不利的局面,最后还是成功保持了中立,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瑞士奉行坚定的中立政策。
瑞士是一个传统中立国,从骨子里就不愿意卷入战争。对瑞士人来说,中立始终是和独立放在一起的。
这是瑞士得以始终保持中立而没有倒向任何一方的根本原因。
其次,瑞士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瑞士的人口不多,二战爆发时也总共只有420万人而已。但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瑞士先后进行了两次战争动员,有大约20%的公民参军入伍,组成了一只80多万人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规模虽然和英法德意等国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他的战斗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瑞士法律规定,所有男性在小学期间就必须学会使用步枪。所有青年都要在部队接受三个月的基本训练,民兵每年都要到部队进行三个星期的恢复训练,直到年满48岁才可以转为后备军。
同时为了应对可能面对的外敌入侵,瑞士修建了几千座装有大炮的碉堡和机枪哨所,周围满布地雷和铁丝网,把整个瑞士武装成了一座严阵以待的军营。
一名德国观察家这样评价瑞士的防御工事:“瑞士几乎每个村庄都变成了防御堡垒。”
再次,瑞士及早实行了未雨绸缪的战时经济措施。
瑞士国内资源贫乏,煤炭铁矿等工业原料十分依赖进口,粮食生产也做不到自给自足。
在30年代末,欧洲大陆上空战云笼罩的时候,瑞士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应对可能即将到来的战争。比如要求进口商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料和食品,平民也要储存足够两个月使用的食物。
在波兰遭到入侵之后,瑞士政府紧急颁布了一系列的命令,包括暂时禁止出口、规定年龄段内的公民参加强制劳动等。
在粮食生产方面,瑞士实行了著名的瓦伦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幅增加了瑞士的耕地面积,使得瑞士人在二战期间从来没有为食物而发愁。当时欧洲大陆几乎所有国家都对土豆和蔬菜等食品进行了限量供应,唯独瑞士能够做到不限量供应。
另外,瑞士还实行了果断有效的政治措施。
作为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邻国,瑞士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纳粹思想意识的侵蚀。在战争爆发后,瑞士国内的纳粹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国内纳粹分子的嚣张气焰,瑞士政府下令解散国内的纳粹团体,取缔他们的报纸,严禁以任何其他名义重新组织起来。
这些措施一开始并没有起效,因为这些纳粹分子转移到了地下进行秘密活动。在发觉这一情况后,瑞士政府改变了解散的做法,转而加强了对他们的监控,在时机成熟后,一举摧毁了反动组织的骨干力量,粉碎了纳粹分子阴谋破坏的行动。
最后,瑞士灵活机动的外交政策也是它得以保持中立的重要原因。
一个小国,面对诸多大国的重重包围,却能够避免战祸,这就必须拥有高超的外交水平和随机应变的外交政策。在二战期间,瑞士政府施展了高超的平衡之术,在轴心国和盟国之间巧妙的斡旋,为自己成功保持中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正如有人所说:“瑞士联邦这只船在惊涛骇浪中航行,如果要想在狂风暴雨之前完整地幸存下来,需要高度的技能和谨慎。它必须见风使舵,并在紧急情况下抛弃掉它船上的一些货载。”
瑞士的外交政策的实施正是这种高度的技能和谨慎使得瑞士度过了战争的危险,并最终等来了战争的结束。
总之,瑞士在二战期间把自己武装成了一只浑身是刺的刺猬,德意虽然有能力击败瑞士,但击败瑞士后能够得到什么呢?
显然,和瑞士开战是怎么算都得不偿失的。加上瑞士拥有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技巧,能在二战的烽火硝烟之中独善其身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