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细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
一、自然地理过程
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以及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人文地理过程是随着人类活动而不断变化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聚落的形成过程: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城市化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和演变。
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区位因素(如交通、资源、市场等)的变化如何影响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活动。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人口迁移的规律和原因等。
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过程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涉及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地质过程是指地球内部和表面的物质在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和演化。这些地质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表面形态和地质构造。在高考地理中,可能会涉及到具体地貌或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分析,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地质过程的知识来进行解答。
1.内力作用
(1)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等,可导致山脉的形成、海陆变迁等。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2)岩浆活动:如火山喷发、岩浆侵入等,可形成火山、岩浆岩等。
(3)变质作用: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
2.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使岩石破碎。
(2)侵蚀作用:如风蚀、水蚀、冰蚀等,将岩石逐渐侵蚀掉。
(3)搬运作用:将风化和侵蚀产生的物质搬运到其他地方。
(4)沉积作用:搬运的物质在合适的条件下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岩。
(5)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质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岩石。
一、地质作用过程的思维方法
地貌成因=内力+外力+岩性+时间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岩性:软硬、节理、孔隙度、导热性、可溶性、化学组成等
地貌=构造隆升+外力剥蚀;
负地貌=构造沉降+外力沉积。
二、分析地质过程问题步骤
1.根据条件,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要知道考查书本哪个对应的知识点)
2.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明确因果联系,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要清楚这个过程是怎么发展的,要拆解材料和图片给出来的信息点)
3.如果是主观题还有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使答案精细化。在分析过程中要合理把握时间尺度的长短和空间尺度的大小,注意整体与局部、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差异,必要时合理进行假设推断及知识迁移,画出图形,形象直观的分析地理过程。
(写出来的答案要对应上课本知识点和材料搭建桥梁,尽可能多写一点)
三、常见地质、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分析
1.沉积岩沉积顺序:被老越先沉积,埋藏越深,位于下方:越新越晚沉积,埋藏越浅,位于上方。
2.生物化石:古老生物化石埋藏深,位于下方,高级生物化石埋藏浅,位于上方。
3.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人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4.岩浆岩旁边多变质岩,是在岩浆高温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海洋中离生长边界(海岭或火山)越近形成年代越晚:离消亡边界(海沟)越近形成年代越早。
6.断层的判断:看断层面的完整程度,如果断层面把所有岩石断开,且断层面完整,则断层发生时间较晚,晚于其所断开的岩层;如果断层面不完整,则说明断层之后又发生了某种地质活动。
7.如果两个沉积岩之间有侵蚀面存在,则说明下面的沉积岩先抬到地表,经外力侵蚀,然后再下沉,最后沉积上层沉积岩。
8.若某个岩层缺失,则有两种可能:
第一是该地岩层处于地壳抬升期,没有接受外力的沉积作用,二是该地本来有该种岩层,但后来地壳抬升,长期经外力侵蚀而消失,一些古老的高原和山脉现在海拔低是因为长期受外力侵蚀作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9.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要从自然地理整体性特征出发去思考问题。其变化因素是气候变化和地貌的变化引起的。例如候变化导致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的变化,加强或削弱了大气环流,改变了气温,光照,降水,湿度,昼夜温差等。地貌的变化又出现了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地形的阻挡与抬升,相对高度的不同,山脊或山谷走向的改变,河流落差的改变,流域面积的改变,地面热容量不同等等。总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的运用是地理逻辑推理的灵魂。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