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有好几位是不好给他们挑选搭档政委的,如彭总、林帅、彭雪枫、张爱萍等。四大野战军,一野的司令、政委,就是一个人一肩挑的独特存在。
虽说三野的司令、政委,一开始都是陈毅,后来都是粟裕(代司令兼代政委),但陈毅、粟裕都好相处的,是因为便于指挥才这样安排,不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做政委。
一野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之后是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西北野战兵团、西北野战军,最后改编为一野。彭总直接指挥部队的时间算是比较晚了,那是1947年3月16日,西北野战兵团成立,彭总是兵团司令兼政委。那时候副司令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宗逊。
文章标题的两个副司令,除张宗逊外的另一个副司令在哪?他在1947年3月都没出现,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张宗逊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此人却连个军衔都没有,是不是也受这个因素的影响?
一野的另一位副司令,名叫赵寿山。他有些特别,他不是红军出身,也没干过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也是半道加入的。他是原国民党高级军官。
赵寿山出生于陕北农村一普通家庭,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一路从陕西陆军小学学到陕西陆军测量学校。那时候军校毕业生可是香饽饽,赵寿山一毕业就进了大军阀冯玉祥部,担任地形教官。到1921年,他已经混到少校参谋的位置。
1924年,赵寿山转而加入更有革命前途的杨虎城部,从排长做起;1926年11月,他担任国民军10军2师混成团团长,三年后升任旅长,之后参加中原大战。他跟红军的“打”过交道,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时,将他的部队击溃,之后他主动跟红军联系,签订秘密的互不侵犯协定。
很少人知道,赵寿山是西安事变的主要推手。1936年,游遍中国北平、南京、上海三个大城市后,他向杨虎城递交了一份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抗日救国意见书”,提出“必要时把蒋介石抓起来”的建议。
西安事变时,赵寿山被杨虎城安排兼任西安市公安局长一职,专门调配西安市内的事变行动。事变发生后,他调任渭北警备司令、17师师长。抗战全面爆发后,他率部积极作战,参与过太原会战、娘子关保卫战、晋东南战役、及在中条山进行多次反扫荡战斗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寿山愈发觉得,靠蒋介石和国民党,取得抗战胜利基本不可能了,获得革命胜利建立起一个新的民主国家更是没希望,于是他在1942年,向我党申请入党。中央特批同意,接纳他为特别党员。
1944年3月,赵寿山担任第八战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这是蒋介石的明升暗降,给他集团军司令(赵根本调不动这支蒋介石的嫡系)的虚名,夺他38军的实权(赵在38军做了多年军长)。在临离任前,赵寿山在中央的帮助下,大胆地策划38军叛离蒋介石,大概有2千多人携带武器来到我军根据地。
1946年8月,蒋介石见情况基本稳定,就准备撤销赵寿山的集团军总司令职务,要派他出国,考察水利。赵寿山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阴谋,便将自己再不脱身有生命之危的想法,上报到中央。毛主席亲自批准他回延安。
他从武威回兰州,然后到新疆,又回兰州,辗转南京、上海、天津等地,终于回到解放区。进入解放区后,他很快就通电全国,表态反蒋。
毛主席尊重赵寿山的个人意愿,在1948年1月,安排他到西北野战军做副司令。他作为彭总的副手,指挥过宜川战役、荔北战役、春季攻势、陕中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为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野将星璀璨,55年出了1位元帅、1位大将和5位上将,其中怎么没有赵寿山。是因为他是起义将领,来到解放军的时间太晚吗?当然不是。像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曾泽生、高树勋、潘朔端等起义将领,都被授予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
赵寿山之所以未被授衔,是因为他在1949年年底离开军队,从事地方行政方面的工作,历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陕西省长等职务。
很多人把军衔看得太重,但其实这就像带有明显级别的职称罢了,在地方当省长并不比这个差什么,而且进入和平年代后,省长比一些上将都重要。
1965年,赵寿山因病在北京离世。临终前,他还想着彭总,昏迷中醒来时,不自觉地微声呼唤“彭总、彭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