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持续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有人希望中国经济永远高速增长,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实实在在说,中国经济的体量这么大,不可能永远高速发展,任何国家也做不到。那么,针对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困境,我们该怎样应对?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经济从“缩”的方向扭转为“扩”的方向?
将农村土地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合力。
对于当下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国家提出了要过紧日子的思想。针对这一现象,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理由是:现在政府、部门和个人的应对的措施是“提倡过紧日子”,我认为这一思想理念是大错特错的,非但救不了中国经济,反而加速中国经济崩溃。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管是政府也好,部分也好,企业也好,个人也罢,从局部的、个人的、短期的来看,“过紧日子、降级消费”似乎能给自己获得了更多的“流动富余”,但只要你稍稍往深里想远里想,如果整个社会都人人普遍“节约”,那么整个社会经济就会不断的“缩”,一年比一年“缩”,“缩”到了一个临界点,经济就像飞机失速一样直接掉下来,经济崩溃。
想想这后果是多么可怕。 所以,现在唯一能让我们度过这场经济危机的就是,政府、部门、企业、个人都人抛开短视思维,消费,消费,再消费,“浪费”,“浪费”,“再浪费”。唯此,我们才能共同度过危机。
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正式开市。这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观点我认为对也不对,对的地方是消费确实能提振国家经济,国家应该大力提倡消费。不对的地方是国家提出的是: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什么意思呢?就是政府既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也要打好‘铁算盘’——该花的钱要花好,花在刀刃上,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非必要性“三公”经费一律不再支出,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各级政府也要主动挖潜,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
2024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无人机照片)。
进一步说,所谓过紧日子,主要是指吃财政饭的部门减少浪费开支,少乱发福利,减少债务;把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向底层老百姓倾斜,增加普通民众就业和收入,这样才能激发消费,拉动经济。
我理解各级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应该进一步“精兵简政”。
精兵简政,让政府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真正做人民的公仆。
我们现在的政府还是过于庞大,要减少财政供给人员,
不仅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在全国财政普遍困难的中西部地区,不如实行机构的精简。只有以减少行政人员,才能减轻人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增强了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才会密切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举例来说,某西北的人口小县,全面面积1279平方公里,下面只有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4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全县常住人口大约为3.1万人。
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到2020年底,全县一共有各类编制2194人,行政编制640人,事业编制1554人。三万人口,却有两千名公职人员,一也就是说,在县里差不多每10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就是行政人员或者是事业人员。全县行政事业人员一年的工资福利支出大概在2.3亿元左右。2020年县的财政总收入才完成4633.2万元,典型的入不敷出。
董志勇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其次,做好勤俭节约。当下有些地方的财政资金浪费还是太多,让老百姓看了很心疼。例如,刚修好的公路,过了不久就要“开膛破肚”。有些政府机构的半年度预算没用完,就要被财政部门批评通报;还有一些地方为了把预算花完,大量开会,把钱用于大量印制会议材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甚至一到年底“突击花钱”。同时,做好开源节流工作。财政管理讲究开源节流,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而不是只提高本部门福利待遇。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应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政府要过紧日子,国有企业也要过紧日子。
经济运行的良好(不一定是快速扩张),就是资金流动各个方面如人体血脉一样保持较好的流动性。经济前景预期不好,人们就不敢花钱,某些东西的消费必须有能力才行。财富的过分集中会阻碍消费,从而影响财富增值。另一方面,社会对财富的调度,如税收和转移支付公共支出就业兜底保障等等,守正创新培育消费产业,也可以促就业实现财富再分配,使资金流动加快,提升社会经济活力!
从外部看世界进入动荡期,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阴影。
再其次,加强干部初心教育和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领导干部,要加强初心教育;对于法人企业家,一定要加强世界观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全面落实劳动法,不要过分给工人施加压力。
应该增加员工一次性收入,让利于民。
我们现在需要反思的问题,社会上有那么多人失业找不到工作,难道还需要996 和007吗?现在难道不是到了恢复八小时工作制的时间了吗?要从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逐步转移到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上来。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政府和企业、老板和工人,就会是一种合作契约性关系,而不是对立情绪严重。
如果从根本上提高劳动人民待遇,我们的国人对公务员还会有这么着迷么?就是因为体制内有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才会让人们趋之若婺。所以,我们要建立覆盖国民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缩小职业和行业差距,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最后,做好政府职能转变。一个好的政府,必须接受民众的监督。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应该从“指导型”走向“服务型”,提供法律服务和政策的完善,建设阳光型政府,做14亿国民的守夜人。该政府管的认真管好,不该政府管的不要乱插手,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官不扰民民自富。不折腾,坚守法制,事实求是,接受一切先进和文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根源。
从国内看经济中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仍然存在;扩大内需动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投资信心尚未恢复。
因此,全社会要把提高劳动效率放在首位,这才是经济成长的真正的动力。经济要增长的唯一愿意,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下经济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造成的原因是资源错配,债务高企,导致成本高涨,再加上贸易战,金融战,所以有了经济形势不好的叠加效应。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紧日子是救不了经济发展,更提振不了老百姓的消费信心。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核心问题是:在经济领域放开搞活,发展新兴产业,让实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全部活起来,热起来,让他们都能经营下去,都有钱赚,从而带动社会消费。在消费领域,进一步清理各地方的乱收费,飞快实行高速公路免费,风景历史名胜古迹免门票制度,以带动全国旅游事业发展。全国开启整风运动,打击平台和价格垄断,降低物价,切实减轻老百姓负担!把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向底层老百姓倾斜,提振国家公信力,恢复民众的国家信用度!只有政府要过紧日子,老百姓要过好日子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民营经济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仍将发挥不可或缺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循环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无论是天体的运动,还是生物的演变,人类文明的发展莫不如此。经济活动周期变化是普遍规律,我们不必非要强求持续高速增长。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经济增速问题,也不是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人民需求问题,而是体制性的问题,要更多依赖市场化来克服资本分配方面的低效率问题,提高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经济才会慢慢恢复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