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鸟进家门,无祸也有灾。”这是农村很多老人告诫晚辈的话,“两鸟”说的是乌鸦和猫头鹰,自古以来都说它们落在谁家附近,哪家就要死人。
乌鸦和猫头鹰为啥会被说成是报丧鸟?它们到底靠什么能力预知人类的死亡?
除了这两种鸟以外,还有一种小动物,据说只要听见它在山里的叫声,临近的村子里马上就要死人!
这又是什么动物呢?农村人害怕听见这三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乌鸦报丧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这是流传较广的一句谚语,说的是两种在人们心中极喜或极恶的鸟——乌鸦和喜鹊。
乌鸦和喜鹊同属于雀形目-鸦科,说来还带几分亲戚关系,只是同属不同命,不免让人唏嘘。
或许二者的不同命运,是不同的外观造成的,毕竟乌鸦一身黑色羽毛,容易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在那个缺乏光明的古代,人们对未知的黑暗充满了恐惧,因此不喜欢黑,反而对艳丽的色彩满是向往,才会用红色等鲜艳色表示喜庆吉利。
而喜鹊的外形比黑漆漆的乌鸦更讨喜,颜值上更能取悦于人。
当然,外貌并不是主要原因,乌鸦的生活习性才是人们厌恶的根本所在。
喜鹊一般白天活动,吃的是蝗虫、蚱蜢、金龟子等一些昆虫,以及一些植物的种子。
乌鸦则是在光线较为昏暗的清晨和傍晚活动,吃的是人类避而远之的腐肉,腐肉都是死去很久的尸体上才有的。
人们便将乌鸦与死亡污秽联系起来,乌鸦也因此成了不受待见的晦气鸟。
乌鸦与喜鹊的叫声也有很大区别,喜鹊的叫声不算悦耳,但早已被带上了吉祥的意义,而乌鸦的叫声嘶哑凄厉,犹如催命。
因此,乌鸦一声叫,人们总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冷了下来,再联想到这东西专吃死尸,人们便直观地认为它是来报丧的。
虽说乌鸦为如今的人所厌恶,却不是一直不受欢迎,在唐以前,乌鸦是被视为象征着家国兴盛的神鸟。
全身黑的它们,那时却代表着光明的太阳。
古人很早就观察到了太阳上面的黑子,只是当时的科技还无法解释,便将其想象成了围着太阳飞行的乌鸦。
太阳黑子
慢慢地,乌鸦与太阳的形象绑定在了一起,人们也习惯以三足金乌来代指太阳。
在一些地区以及宗教,乌鸦依旧是种正面形象,例如在藏地,乌鸦是种祥瑞的象征,在道教圣地武当山,还专门有被供奉的神鸦。
武当山乌鸦岭
猫头鹰的笑
与乌鸦共用一句“两鸟进家门,无祸也有灾”的猫头鹰,命运也跟乌鸦惊人的相似。
它们都是随着历史进程,由褒到贬。
在那个随时兵戎相见的战乱年代,为了鼓舞将士的士气,人们常用猛禽来寄托胜利的愿望。猫头鹰作为猛禽之一,用的最多。
《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诗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说的是听到鸮的叫声,离战争取胜就已经不远了。
这里的鸮,是猫头鹰的另外一个名字。“枭骑”“枭将”“枭雄”等词中的“枭”,说的也是猫头鹰。从这些词中,猫头鹰的勇猛可见一斑。
在夜晚没有点灯的古代,人们一直希望能有一双在黑暗中看透一切的双眼。
猫头鹰就有这样一双大大的眼睛,它的视网膜上有着许多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相对缺乏,虽因此对颜色不敏感,但善于分辨明暗,夜视能力是人类的一百倍。
人们发现了猫头鹰善于在夜间捕猎,便将看清黑夜的渴望寄托在它们身上,将其视为神灵。
这一点在古老的红山文化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红山先民会将猫头鹰的形象做成护身符挂在身上,以祈求平安。
到了周朝,猫头鹰的神鸟地位一落千丈。
周武王推翻商朝以后,为了稳定民心,建立新的政权,极力地否定商朝作为神鸟的猫头鹰。
之后,喜欢在夜间出没的猫头鹰,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阴暗起来。
虽说代表的形象阴暗,但猫头鹰的颜值还是很高的,大大的眼睛嵌在大而圆的脸上,可爱至极,怎么能跟一身黑的乌鸦相提并论。
事实上,猫头鹰虽看起来可爱,叫声却十分的凄厉
民间有言“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不是说猫头鹰真的会笑,而是它的叫声像是“笑声”一样。
笑本代表欢乐,但是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就不一样了。
正是这样,猫头鹰才会有恶声鸟、逐魂鸟等名字,有传闻说只要猫头鹰在家门口叫三天,家里就会有人去世。
为此,有人还做了专门解释,说是有着食腐习性的猫头鹰,能闻到将死之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人类闻不到的腐肉味。(上面提到的乌鸦报丧,也有类似的解释)。
那么,这样的解释是否合理呢?
首先来说猫头鹰的嗅觉,猫头鹰的嗅觉感官位于嘴巴和鼻孔附近,能帮助它们捕捉到微小的气味颗粒。
说它们能闻到人类闻不到的气味,这点确实如此。但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体的新陈代谢是随时在进行,不可能会有腐肉的味道。
只有到生命结束后,人体的新陈代谢才随着血液流动停止而停止,这时体内的厌氧菌才对身体进行分解,产生尸胺和腐胺,进而散发腐肉味。
这个过程,至少要在人死后10小时内,猫头鹰能提前三天闻到,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而且,猫头鹰作为一个安静的捕猎者,是不会在发现猎物时兴奋地连叫三天的。
另外,说它们叫声像人的笑声一样,也不准确。
如今猫头鹰的种类超130多种,各自的叫声差异很大,能发出像笑一样的诡异叫声的,只是其中少数,鬼鸮就是这样一种。
鬼鸮长得很呆萌
麂子进门
麂子是麂鹿的俗称,也是分布在我国的黑麂,赤麂和小麂的通称。
虽是鹿科一员,麂子却只跟一只狗差不多大,体长最多不超120厘米,体重最大也不超70斤,大多数都是30斤左右。
麂子的嘴上长着向外突出,呈獠牙状弯曲的犬齿,头上长着内弯而尖的角,都是它们强有力的武器。
虽有武器傍身,麂子胆子仍十分的小,只敢白天在林中隐蔽,夜间才出来在林缘草坡上寻找食物。
湖北巴东罕见黄白双麂同框
连觅食都要偷偷摸摸,它们自然不敢进入人类的活动区域。麂子闯入家门,就显得非比寻常。
在古人眼里,这是有灵性的动物要告知某种信息,便有了“麂子进屋,连走三人”的说法。
虽然麂子进家门有些反常,却为何一定要跟死亡挂钩?
这就跟麂子的叫声有很大的关系。
麂子的叫声初听似狗吠,因此又叫做吠鹿,再听如孩子哭,叫人听了不寒而栗。
哭向来与不好的事联系在一起,最容易让人痛哭的,莫过于亲人离世,因此,麂子才与死亡联系在了一起。
实际上,麂子进家门很可能是误打误撞,或者是向人类求助,而非带来不好的消息。
江西于都民警带受伤的麂子做CT
结语
动物发出叫声,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化现象,主要用于同伴之间传递信息,或者吸引异性。
控制它们发出声音和做出各种行为的,是分布在大脑中的神经元,而非某种神秘的力量。
神经元3D模型
所以这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并不受神灵指示,也不能直接与人类的死亡联系在一起。
或是外貌叫声习性的原因,或是历史文化的原因,动物总是被人类赋予一些感情色彩。
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这些动物,它们只是单纯地追求生存和繁衍,不要因为人类复杂的联想,而将其划分为正反派,更不能为了所谓正义,对一些动物大打出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