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上海国际影像器材和数码影像器材展即将开幕,唯卓仕在开幕前官宣了将会在展台上展出未来将会发布的全画幅饼干头AF 28/4.5 FE,将会搭载VCM对焦马达。此前佳能发布的旗舰镜头RF 35mm F1.4L VCM也配备了这类马达,那么VCM马达究竟为何方神圣?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展开聊聊。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VCM马达。
其实这类马达最早可以追溯到镜头光学防抖的驱动马达,通过电流转换成电磁力去驱动镜片快速反应,实现摩擦极低的平滑运动,用光学的方式补偿手部的抖动。也正因为此,腾龙才会将自家的防抖称之为“VC防抖”。
到了微单时代,各大相机品牌为了同时实现高速度、高精度、高驱动力、静音的对焦,纷纷选择了音圈马达路线。目前索尼的XD、腾龙的VXD、尼康的SSVCM、佳能/唯卓仕的VCM对焦马达,都是相同的原理,只是结构和尺寸或许多少有些差别。这类马达解决了STM对焦马达驱动力不够强,响应速度不够绝对的快的问题,可以实现0.005mm单位级别的位置精度,相对来说更高端一些。
VCM马达能让国产镜头有哪些地方进行技术突破呢?其实真的非常多。
首先驱动力的增加,就可以让镜头的光学设计得到解放,自由度更高。本来可能因为马达驱动力量限制对焦镜组只能设计1-2片小尺寸进行移动实现自动对焦,现在可以驱动更大镜片或镜组进行移动了。
在索尼FE PZ 16-35mm F4 G上,我们看到了索尼运用2个XD线性马达实现了镜头的电动变焦。也就是说音圈马达完全可以实现不增加镜头体积的情况下去驱动变焦镜组,实现不增加体积重量情况下的电动变焦。虽然国产变焦镜头的普及还有点远,但这一技术必然可以让国产镜头品牌们做出一些有特色的产品出来。
同时,小型化的音圈马达也是镜头防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未来国产镜头想要涉足长焦变焦自动对焦镜头,那么镜头防抖自然也要提上议程。镜头防抖需要加速传感器+NPU处理器+驱动马达协同工作才能够实现,门槛同样不低。不过目前小型化的音圈马达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手机镜头的自动对焦驱动上,技术要比相机使用的音圈马达更为成熟。
那么有没有将音圈马达大型化的行业运用呢?也真有!
音圈马达的本质是将电能通过电磁力的方式转换为动能,那么如果将镜头上用的音圈马达在性能上放大一百万倍,用来驱动物体加速.......没错那就是电磁弹射(认真脸)!
是的,无论是美国的福特号还是中国的福建号,她们的电磁弹射原理上就和VCM音圈马达一致,就是功耗和尺寸差了N个数量级(光学玻璃是十几克,舰载战斗机是十几吨)。不仅如此,在我们单反时代使用的环形超声波马达(佳能USM、尼康SWM、索尼SSM),也被运用在了我国的火星探测车上。所以别看相机/镜头非常的不起眼,其中的技术或许都是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尖端的存在。
总而言之,我们非常欣慰的看到国产镜头也可以用上行业最为先进的对焦马达了。明天我们将会去P&I现场给大家带来第一手的报道,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