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最近,国家发改委领导表示,依据《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预计经过5年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接近70%。
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6.16%,距离70%仅有不到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简单的小目标,实现起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看到这个目标和数字,很多人不由自主想起另外一件事,乡村振兴怎么办?
现在人口总量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呈减少趋势,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城镇化率提高必然意味着农业化降低,而且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多是优势资源,这种情况下,再去搞乡村振兴还有没有希望,靠不靠谱呢?
此前有位专家分析认为,有些农村马路修好了,各种设施改善了,可是却看不到人影子,年轻人都流到城市里去了,这就是一种低效投资,投入与产生不成正比,带来的是资源浪费,与其这样不如把更多资源投向新兴城镇,用于保障提升新进城市民的生活水平。
包括扶贫过程中,向村里派出干部,投入大量资金,结果仅仅解决贫困问题,还要继续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防止出现返贫,如果这些钱拿来用于公共福利托底,主要解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不是能够发挥更大效益呢?
还有农村修厕所的事情,天南地北,不论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农民意愿如何,统统搞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这种运动式建设的效益比是不是也值得商榷呢?
整体上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和无视农村的发展,如何实现城乡兼容发展、同步发展非常重要。
对此,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搞运动式发展,不刻意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从而变两难对立为两相促进。
比如,有的农村没有产业基础,没有资源禀赋,没有交通条件,已经呈现明显的空巢化趋势,这些地方就没必要再幻想着如何振兴了。
同时,对于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绕过城镇化,通过改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条件,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不仅留住乡愁,更留住年轻人,留住田园的希望。
并且,乡村振兴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不需要按照一个格式进行定义。
到底什么叫乡村振兴,需要重新赋予新的内涵,有些农村看似人口减少了,经济活动凋敝了,但是自然生态得到修复,不也是一种新的回归和振兴么?
与此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需要实现双向放开,一方面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另一方面也为城市人口向农村回流提供基本的制度性保障。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土地和房产,如何尊重现实、解放思想,最大限度盘活这些要素资源,释放出新的创造活力,现在这也不许、那也不准的东西太多,还有许多大有可为的空间。
自由是迸发经济活力的源泉,只要大胆打破更多人为设置的障碍,就一定能够让内循环变得顺畅高效,让所有人从中流通交换中获益。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感谢关注备用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