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罗冬阳:论明代嘉靖间两淮盐商分工体制的确立

0
分享至


论明代嘉靖间两淮盐商分工体制的确立

撰文丨罗冬阳

罗冬阳,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明代两淮盐商中边商、内商、水商分化的原因,迄今不仅学界仍然存在争论,而且它们作为开中过程中互相依存的不同分工环节的制度化过程也模糊不清。通过重新梳理相关史料,挖掘历史当事人的行为逻辑,可知由于盐引超发和资本权力构成的不同,盐商分化早已存在。至弘治正德间,余盐大规模开中,加速了盐商分化,并使内商积累起巨额资本。嘉靖初“假额课以处余盐”使得边中成为余盐开中前提,但因余盐征课规模扩大和随后的工本盐、工本银、鄢懋卿刮银不断提高开中门槛,让内商守支地位愈加强化,边商退守开中,终于在隆庆初年,在法制上确立起内商守支的垄断地位和三商作为开中过程中互相依存环节的分工。

[关键词] 明代嘉靖 两淮 盐商分工 资本的权力构成 余盐开中

明代两淮盐政中边商、内商、水商等三商,尤其是边、内二商的分化与分工,因为日本学者藤井宏1943年长篇论文的揭示,成为学界认知和判断明代盐法和商业资本变迁的重要概念与事实。[1]但藤井论文发表迄今81年,中译37年,对于明代盐商分化、分工的原因和事实,却仍未取得一致认识。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固然与盐法本身及其史料的复杂性有关,也在于已有研究对历史当事人行为逻辑的挖掘有待深化。本文秉持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试图为达成一致认识提供新的解读。

一、对盐商分化原因的不同认识

梳理明代迄今对于盐商分化与分工原因的认识,可以归纳为四种说法。

第一种是“困守支”说。在明代文献中,有关盐商分化、分工及其原因的清晰完整表述,较早的是总理江北等处屯盐都御史庞尚鹏在隆庆二年(1568)清理盐法报告中的一段文字:

查得国初原无边商、内商名色。自边商难于守支,故卖引于内商。内商难于报中,故买引于边商。一专报中,一专守支。[2]

庞尚鹏的这个说法,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盐商里面出现了边商和内商的分化与分工。二是边商、内商的分工互相依赖,分属于开中法实施的不同环节,一专报中,一专守支。三是盐商分化与分工的根源在“难于守支”,这一说法可称为盐商分化的“守支”说。黄仁宇赞同这一说法。[3]

第二种是“配支”说。庞尚鹏的“守支”说没有说明盐商的分化始于何时。到清修《明史·食货志》,则认为始于成化年间。该《志》云:

(成化)十九年颇减存积之数,常股七分,而存积三分。然商人乐有见盐,报中存积者争至,遂仍增至六分。淮、浙盐犹不能给,乃配支长芦、山东以给之。一人兼支数处,道远不及亲赴,边商辄贸引于近地富人。自是有边商、内商之分。[4]

该《志》关于盐商分化根源的说法可称为“配支”说。曾仰丰赞同这一说法。[5]但藤井宏从盐政术语使用的不准确(“配支”应称为“兑支”“兼中”“搭中”),年代错误(一商兑支两个盐场早在正统时即已出现),商人因“配支”而放弃利润丰厚的淮盐、不符合商人逐利的本质(或者说若兑支造成边、内两商分化,那么内商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该是浙江、长芦、山东,而非两淮)诸方面论证了“配支”不能成为边商、内商分化的契机。[6]

第三种是“商买余盐”说。左树珍《盐法纲要》指出:“[由于盐引积滞,明廷]于是定召商办课之法,商买余盐之法,此弘治时事也,而成化以前无闻焉。自兹以来,凡中引办课者,谓之边商;内地守支者,谓之内商;专事运卖者,谓之水商。”[7]但对弘治时的商买余盐为何能造成盐商的分化与分工,并未予以说明。

第四种是“运司纳银”说。该说是藤井宏在否定“配支”说和“叶淇变法”时提出的。否定“配支”说的理由上面已经提到过,这里先介绍叶淇变法及藤井宏否定其存在的理由。叶淇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弘治五年(1492),户部尚书叶淇为袒护徽商的利益,改边中纳粮为运司的场中纳银,导致盐商撤废边地的商屯,资本内移至运司,尤其是两淮。[8]这个说法与盐商分化直接发生必然逻辑关联的关键点,是场中纳银导致盐商分化为专主开中的边商和专主支盐的内商。但藤井宏认为运司纳银制度的确立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到成化年间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叶淇变法的说法,在《明孝宗实录》《明会典》等官方文献里都找不到证据,叶淇变法是弘治、嘉靖、万历时期明朝人的杜撰。[9]

对于藤井宏的说法,范金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叶淇变法不能轻易被否定,但叶淇变法为时并不长久,至迟到嘉靖八年(1529),明廷仍行开中纳粮老办法;并且引用万历六年(1578)两淮巡盐御史董光裕的说法,认为“配支”实为边内两商分化的契机,可以说是支持《明史·食货志》的说法。[10]

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说离历史的真实更近呢?

二、盐商分化诸说的逻辑与实证

为叙述方便,笔者拟用两种盐商分化的逻辑模型来切入进一步论证。

模型A:假设明初盐法能得到公正彻底的执行,自由市场秩序能得到有效维持,那么中盐商人的盈利水平完全取决于经营能力,盐商虽然也会发生分化,但分化较模型B要慢得多。

模型B:假设明朝盐法不能得到公正执行,市场中充满权力干预,那么中盐商人的盈利水平不仅取决于经营能力,更取决于他与权力的关系,或者说取决于商业资本的权力构成,权力构成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资源就越迅速向权力构成高的占窝势要和投托势要的“奸商”集中。

也就是说,不管在哪种情况下,盐商的分化是必然的,但在模型B的情况下,盐商分化得更快。那么,什么情况下盐商会分化为边商和内商呢?

明初盐法规定,盐引勘合和盐引不得转卖,从纳粮报中、取得勘合、赴运司(或提举司)兑换盐引、下场支盐、运销、缴回盐引,全部环节都得由一人名下的资本来完成。嘉靖以后盐商的分工是:边商负责纳粮报中、取得勘合两个环节,内商负责赴运司(或提举司)兑换盐引、下场支盐两个环节,水商和铺商负责运销、缴回盐引两个环节。如果明初盐法能得到全面有效实施,则盐商之间虽然会有贫富分化,但不会发生不同环节间的分工。因此,盐商要发生分工,必定以盐法破坏和改变、不同环节可由不同商人完成为条件。在边商与内商分化的场合,就是纳粮报中、取得勘合与赴运司(或提举司)兑换盐引、下场支盐发生了分工,而且这种分工是互相依赖的。换言之,边商开中的权利有制度上和实际上的保障,内商支盐必须以从边商那里获得盐引勘合为前提,边商的盐引勘合必须出售给内商才能实现其价值,下文称为“条件BN”。亦即“配支”说、“守支”说、“商买余盐”说及“运司纳银”说都需要说明这种条件发生的实际历史情形。

先看“配支”说。从逻辑上和历史上来说,“配支”(兑支、搭中)法难以成为边商、内商分化的契机。两淮巡盐御史董光裕在万历六年的奏疏中指出:

成化年间,每引派纳折银三钱五分,递加至四钱二分。当此之时,每一边商引盐派定一运司,未有搭派别处之例,故商人亲中亲支,随支随掣,淮南岁掣八单,淮北四单,引盐流通,绝无阻格,亦无内商、边商之别。弘治年间,各边开中长芦、山东运司盐引,连年无商报中,户部议行搭派,南北兼支。以此道里隔远,一商不能奔走陆(两)运司,以故边商渐次卖引于近淮,富家照引支盐。相因既久,而边商、内商之名,从兹起矣。[11]

董光裕的这个说法或许是《明史·食货志》“配支”说之所本,但他这个说法表面看起来简洁明了,而究其逻辑和史实却非常笼统含混。

首先是逻辑上的问题。“配支”成为边商、内商分化的基本逻辑是:“配支”(兑支、搭中)提高了中盐的成本,实力较弱的边商难以承担,遂售引于有实力的内商。但是,盐商分化要落实到不同的分工环节,“配支”说在逻辑上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由于两淮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路交通、高品质的盐产和广大的行盐地,两淮盐利润最大,为商人报中的首选目标。从追求最大利润的角度看,边商如果无力两地支盐的话,合理的办法是卖掉两淮以外的盐引,而不是将淮引也一起卖掉。这一点藤井宏已经提到,这里稍加申论。第二,如果边商确实是卖引于“近淮”,那么实情就是边商将所有的盐引都出售于内商,不仅是两淮以外运司的盐引,也包括两淮的盐引,这说明边商不仅放弃利润较低的非淮盐,也放弃利润较高的淮盐。由此可以推论,兑支绝不是边商卖引于内商的充分条件。其次是历史发生学上的问题。“配支”(兑支、搭中)政策并不是到弘治才出现的,正统二年(1437)其作为救济“守支”商人的办法,已经实行。[12]这一点,藤井宏也已指出过。所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际的历史发生过程来说,“配支”(兑支、搭中)都无法成为内商与边商分化的契机或者原因。

再看“守支”说。“守支”即是在盐司等候支取食盐,作为盐商分化的原因,则是强调“守支”的困难。但“守支”困难与其说是“边商”与“内商”分化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化的结果。《明实录》等文献中屡屡提到盐商“困守支”“难于守支”的现象。“困守支”问题在永乐年间即已出现,往后益发严重。所谓“困守支”,就是商人纳粮开中获得盐粮勘合后长期支取不到现盐,从债券概念来看,就是明朝政府不守信用、恣意延长盐粮勘合这一债券兑付到期日[13]的行为。

之所以会发生“困守支”的问题,直接原因是运司没有足够的现盐用来支付。从盐政管理来分析,灶户盐课不能足额征收是原因之一。据弘治二年(1489)整理盐法侍郎李嗣的奏疏,从宣德到成化末年(1426—1487)的61年间,两淮运司年均拖欠的盐课占11.62%。[14]但这个拖欠比例,不至于造成两淮运司存在大量不能兑付的积引。

据孝宗、武宗的即位诏书,成化、弘治时期比灶户拖欠盐课影响更大的是势要占窝。[15]势要占窝是指权势者违反盐法而垄断开中权利的行为,有边镇文武大臣为主体的职权占窝和皇帝特许开中权利给近贵的敕许占窝两种类型。成化、弘治时期,直到随后的正德时期,敕许占窝是势要占窝主要的和日加膨胀的类型。[16]敕许占窝的盛行造成走私猖獗,不仅导致普通商人“困守支”的问题,同时也让国家盐政收入锐减,开中的财政目标难以实现。到正德年间,情况不仅没有改善,而且变本加厉。[17]因此,表现为“困守支”现象的商人分化,是由盐法破坏、同引不同权,亦即由不同商人资本之间权力构成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而势要占窝,尤其是敕许占窝的猖獗,就是这种差异益发扩大的过程。

可见,“困守支”的说法,虽然没有深究其背后盐法破坏、势要占窝的根源,但毕竟说出了盐商分化的直接表现。不过,仅说明盐商的分化并不能充分说明边商和内商之间相互依存的分工,就是说“困守支”说不能满足条件BN。而“配支”或者“兑支”仅仅是明朝政府解决“困守支”问题的一个选项,因此,“配支”说不仅无法解释盐商间的分工,连盐商的分化也难以说明。

那么“商买余盐”说和“运司纳银”说又如何呢?藤井宏认为左树珍所主张的“商买余盐”说和曾仰丰所主张的“兑支”说一样,都是概念性的解释,缺乏具体分析,很难说明造成边商、内商分化的要素。[18]他主张成化以来的“运司纳银”是边商和内商分化的契机。从逻辑上看,“运司纳银”确实会导致盐商分化为在边纳粮中盐的商人和在盐运司纳银中盐的商人,但是却不足以说明边商为什么要将盐引卖给内商,内商为什么必须从边商那里购买盐引,无法说明边商和内商为什么会成为开中过程中必须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环节,也就是说不符合条件BN。所以,“运司纳银”说也只解释了边商、内商分工的部分条件,而不能说明其充分条件。在实证的层面,“运司纳银”说则是忽视了势要占窝,尤其是敕许占窝的影响。其实,敕许占窝对盐商分化的最大影响是造成大商人资本权力构成的大幅度提高,在中盐市场中占据了垄断地位。

总而言之,“配支”(或“兑支”)说无法说明盐商分化的原因,“困守支”说、“商买余盐”说和“运司纳银”说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盐商分化为边商和内商的原因,却无法说明两商成为互相依存的分工环节并且制度化的理由,在实证层面也都未能深刻揭示势要占窝对盐商分化的影响,而对水商出现的原因和活动的实态,则付之阙如。

三、从势要占窝到“假额课以处余盐”

盐商分化为内商、边商和水商三个类别,与三商构成开中法运作中三个连续而必然相互依存的分工环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简言之,盐商的分化与分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事情。由于盐引不能及时足额兑付,边商、内商的分化可能早在洪武年间即已渐渐发生,而到弘治、正德大规模“残盐”开中后已相当剧烈。所谓残盐,指各盐场历年开中未尽的盐,与风雨消折盐一样,名义上仍在盐课定额之内,实际上并无现盐存储在仓。弘治年间的叶淇变法,将残盐和风雨消折盐作为独立的开中对象,由于运司并无现盐可以支付,商人只得向灶户购买余盐,因此实际上开启了余盐的大规模在场纳银开中。[19]由于残盐开中价格低,且可任场买补,成为弘治、正德间势要占窝甚至敕许占窝的对象。正德后期,皇帝的佞臣“挟皇盐百艘,贸易荆襄间”。[20]势要占窝、敕许占窝的盛行,阻碍了边中商人盐引的兑现,随之影响边引发售,因而“阻滞正课,以致盐法大坏,边储告乏”。[21]

虽然明世宗继位时大力裁革了势要占窝,但弘治、正德间投托势要的“奸商”无疑积累了大量白银资本,成为实力巨大的内商。而且余盐开中不仅可以弥补正额盐课不足,还可以扩大盐课收入。对于面临“套寇”和吐鲁番双重压力的嘉靖朝来说,保持并扩大余盐征课收入,是不二的选择。

明世宗继位诏书规定:“卖窝别处开中,并奏开残盐,减价报中者,悉照《大明律》裁革入官,不许放掣派支。”[22]同时,将余盐纳入开中、扩充明廷盐业收入的方针并未改变。但余盐如何纳入开中,延续旧政将其作为独立盐引种类发行,抑或附行于正引,并非在世宗继位伊始就已确定。为抑制势要占窝对边中的不利影响,早在正德十一年(1516)御史卢楫曾题准,割没余盐,“就令本商纳价,类解本部(户部),以济边用”,但未获执行。明世宗继位裁革残盐后,这一办法方得落实,仪真和淮安两批验所的割没余盐,“[持有正引的]商人始得照例纳价[兼行],一岁积银三二十万余两,解部济边”。[23]但翌年,明世宗却违反该规定,仍将两淮余盐作为独立盐引发延绥、辽东招商,为两淮巡盐御史秦钺执奏,世宗许嗣后仍执行余盐“止令本商自纳价银解[盐运]司类解”事例。[24]嘉靖四年(1525),明廷再次重申掣割余盐只许本商纳价。[25]为保障淮盐销售畅通,嘉靖六年(1527),经巡盐御史戴金奏定,稍减余盐开中价格,并规范每包正盐、余盐斤重。此即戴金事例。据戴金事例,两淮运司可征余盐银总额为66.78万两。[26]后经嘉靖九年(1530)[27]及十四年(1534)重申,戴金事例得以维持。也是在十四年的重申中,该事例的核心被归纳为“假额课以处余盐”。[28]据十四年所定余盐价格(实为余盐税,非商人收购余盐全价),两淮运司余盐可征银54.484万两。[29]再加上一定的超过规定包重盐斤的加罚,余盐银总额约为60万两。这是嘉靖前期经过反复市场销售压力测试后获得的余盐银征收数额。

所谓“假额课以处余盐”,具体办法是余盐“止令本商自纳价银解司类解”。其中的“本商”指在边纳粮获得盐引勘合的商人。此办法意味着余盐不再作为单独开中对象,商人欲获取余盐销售权,须以边中获取正额盐引勘合为前提。此即余盐征课销售与边中边引绑定的立法。该绑定立法,就相关衙门和文官的认识来说,对于维护明朝盐法、保障财政收入,有四个目标:第一,以取得边引为销售余盐的前提,可较有效地限制包括敕许占窝在内的势要占窝;[30]第二,给灶户余盐提供合法出口,有助于抑制私盐,增加国家收入;[31]第三,以边中纳粮激励边地屯种;第四,参照正额,给余盐银征收设定限额。[32]

关于第三个目的,有稍加论述的必要。明廷为何不将正盐像余盐一样在场开中,纳银解部,而后由户部统一分配,而非得边中纳粮呢?归纳当时人的看法,原因有三个:一是银两易于挪用,而开中纳粮可以强制形成粮食储备,以备缓急。如嘉靖五年(1526)给事中管律进言:“商人逯俊等自请开中,又皆折收价银,缓急无备。臣请自嘉靖五年始,尽复旧规。”[33]二是开中纳粮便于招商和异地调拨以及鼓励就地发展农业生产,尽管从理论上看,将等值白银投入到边镇,照样可以形成同等规模的粮食需求市场,对当地粮食生产产生积极刺激,但其亦有弊端。如嘉靖七年(1528)大学士杨一清就指出,以他多年任职陕西之经验,发现河西(黄河以西)粮储匮乏,朝廷发银济之,“亦不过即籴所在之粟,入所在仓廪而已。而境内布种不广,别无辇致,虽有官银,无从籴入,以故谷价腾踊,日异月殊”。因此,他建议“凡开中盐引,务令商人上纳本色”,并广兴屯种。朝廷纳其议。[34]三是白银由京解边,存在运输费用(脚费),而就地开中可节省这笔费用。[35]

四、工本盐、刮银与内商优势的制度化

在嘉靖朝盐政的实际运作中,只有“假额课以处余盐”第二个目标获得了较好达成,第一个目标发生了异变,第三、第四个目标则大打折扣。第一个目标之所以发生异变, 在于该立法虽然较有效地限制了敕许占窝(除个别例外,获得了明世宗的支持),但无法阻止职权占窝的横行。嘉靖二十年(1541)九月,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松疏陈边防事宜,内有“清耗蠹”一款云:

闻之边人言,每岁户部开纳年例,方其文书未至,则内外权豪之家,遍持书札,预托抚臣。抚臣畏势而莫之敢逆,其势重者,与数千引,次者亦一二千引。其余多寡,各视其势之大小而为之差次,名为买窝卖窝。每占盐一引,则可不出大同之门,坐收六钱之息。[36]

可见“假额课以处余盐”只是将正德年间疯狂的敕许占窝转移到了九边地区。胡松继续指出,“躬身转贩真正商人”不得不从权豪势要的“家丁”“仆隶”手中购买盐引勘合,到场支盐时,“则有伺候需索之烦。至其行盐贸易也,又率为余盐之贾所苦”。[37]所谓“余盐之贾”即是万历《扬州府志》中的内商,他们凭借资金和人脉优势专门在运司从事余盐银缴纳、守支食盐。其实嘉靖九年和十四年重申戴金事例时,盐政官员极力将余盐开中规模控制在1∶1,就是顾虑到绑定到正盐的余盐增量过多,不仅会提高商人开中的资金门槛,还会拉长到场收购食盐的时间,“是欲余盐之通,而反致正盐之滞,将令纳价于腹里,而反致缺储于边方”。[38]然而,戴金事例本身既无法抑制职权占窝,也无法勒住朝廷扩张余盐银征课的动力。

第三个目标之所以难以达成,一方面在于九边军饷的激增具有临时性,对当地粮食生产不能形成持久的需求激励,另一方面保障粮食就地供给,尚需要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边境的安宁,而这些条件仅依赖边中纳粮无法解决。[39]第四个目标之所以难于实现,则与“北虏”问题有关。随着“北虏”问题日趋严重,[40]加征余盐银成为明政府筹集军饷最为便利的手段,于是就有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工本盐事例。

先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底,户部将两淮正余盐全部(705180万引×2)开边,招商报中本色(粮草)。[41]次年,复将余盐每包加斤200,令商人自行买补,运司纳银,总计可增收余盐银34万两。[42]但此加征仍难弥补支出赤字,兵科给事中朱伯辰建议“凡商人报中,正盐一引,许带余盐二引,各为一包,各连包索二百八十五斤,正盐开边,南京给引,余盐纳价运司,给以小票,……计岁得正余盐银一百十万余两”。明世宗诏下清理盐法都御史王绅、巡盐御史黄国用勘议。勘覆认为,一正二余,分为三包,包装、搬运、秤掣费用过高,建议从两淮运司上缴户部的割没银中扣留8.2万两作为工本,收购灶户余盐35万引,“与同额课一体开边,每引许带余盐二百六十五斤,仍在运司纳价。正余共五百五十斤为一包支掣”。经户部覆奏允行。[43]此即工本盐事例。

工本盐事例企图通过部分恢复官收余盐,以增加余盐银收入。至于其施行效果,隆庆初年《明世宗实录》纂修者认为:“自是淮盐每岁增正额二分之一,引目填积,商贩不复赴边,而飞挽之利失矣。后乃复议革工本,而盐法竟壅滞至今。”[44]很显然,这是从财政效果着眼的评价,即工本盐增引过多,妨碍了边中。而万历《扬州府志》则从对商人的影响着眼,认为工本盐造成了边、内、水三商的分工,分工的机制在于工本盐加重了边商开中和运销食盐的成本,提高了其经营门槛,不得不将守支和运销环节分别让渡给内商和水商。[45]从该事例看,共增开70万引,增额达50%,两淮开中盐引规模总计达210余万引,总斤重达58034.9万斤([705180+350000]×550)。若以大口(成人)一口年均消费食盐12斤、小口(未成年人)一口平均消费6斤计算,可供58075552人一年食用,远大于明代南直隶、江西、湖广三省峰值人口的总和4700万。[46]即使忽略走私和广盐越界侵蚀引地的因素不计,如此多的食盐销之于4700万人口,仍有20余万引无法销售,[47]如果加上走私因素的影响,则无法销售的引额当远多于此数。而引盐滞销,反过来造成招商困难。另外,此事例扣留割没银为收购灶户余盐工本的办法,在当时国家财政支出孔急形势下也未能落实,工本盐的正盐(开边)部分,其实也是由报中商人自行向灶户购买。[48]这就抬高了边商守支的成本,而守支正是内商擅长的领域,造成“工本盐虽有报纳,而正盐未免停积”[49]的现象。这说明余盐的进一步扩征强化了内商的地位。

由于工本盐的不良财政效果,嘉靖四十四年(1565),明廷将“工本盐三十五万引尽行革去,止解余盐银六十万两”。[50]所谓“尽行革去”并非实词,实际上仍在一正一余的基础上,将每引余盐斤重增加20斤,“共征银八万二千两有奇,以抵工本之数”。[51]如此,工本银变成了新增盐税,虽然总额较工本盐下降,但单价却大幅提高,约为每20斤0.1235两,合每引余盐(265斤)均价1.636375两,远高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工本盐价格每引淮南0.5两、淮北0.35125两。[52]

但工本盐或工本银的加征,只是影响开中不畅的因素之一。此外,河盐的掣放,尤其是鄢懋卿的刮银,影响更甚。按盐法,原先商人支盐出场,淮南盐船赴白塔河巡检司桥下、淮北盐船赴安东巡检司坝下验放,于盐河停泊,依次等候掣验,称为“摆帮候掣”。嘉靖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因商人呈请,巡盐御史令盐运使议定,淮南盐船经巡检司验放过关后,即将盐包搬运上岸堆囤,“听候挨单赴掣”;本小商人不愿上堆者,仍“听从在船”候掣。上岸堆囤之盐即为堆盐,在船候掣之盐即为河盐。堆盐看守者称为“地主”,编甲互保。[53]但在后来工本盐开中造成盐销不畅的场合,堆盐、河盐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堆盐专指堆囤河岸按照搭单顺序等候秤掣的内商之盐,而河盐则专指无需上岸堆囤获得优先秤掣的边商之盐。

这一变化的绝对年份,约在嘉靖四十年(1561)。该年九月,总理盐法都御史鄢懋卿奏:“仪真、淮安二所积有残盐一百五十一万三千二百余引。”[54]该“残盐”《明会典》作“各商未掣盐”,[55]则该盐为各商堆积在二批验所等候秤掣的食盐。后来,原户部尚书葛守礼回忆嘉靖间“堆盐”的由来时指出:“[嘉靖间] 商人既苦买余盐之费,而行盐地方有限,发卖不行,遂积在扬州,谓之堆盐。堆盐守掣未得,边上复拘报中,遂贱售于扬州人,名为坐商。”[56]可见,仪真、淮安二所积有的“残盐”或“各商未掣盐”,亦可名之为“堆盐”,即内商所持有等候秤掣的盐。同年十月,鄢懋卿又“条陈八事”,第二事为“议引价”,谓:

边商不便守支,往往卖引内商,苦被勒减引价,故报中日少。今后边商持勘合赴运司时,即令内商照引通融派拨,如行盐万引、五千引、千引者,各派其半,依钦定价值给与。勒抑者罪之。[57]

这段文字透露当时存在内商利用守支优势压价收购边商盐引勘合的问题,影响了边商报中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钦定价值”,二是“各派其半”。这两个办法该如何具体解释呢?“钦定价值”可以理解为内商收购边商勘合的官定价格。但既然价值已经官定,监督内商执行即可,为何还要规定内商按照所行盐的总引数的一半“通融派拨”呢?

隆庆元年(1567)巡盐御史苏朝宗奏曰:“国初边商亲自支盐,至仪、淮二所掣卖。其后困于余盐,将河盐堆置淮扬,存积渐多,不暇守侯,乃分拨引目,鬻之居民。故内商坐致富饶,而边商奔走益困。宜照嘉靖四十年事例,堆盐、河盐相兼称掣,则盐法疏通而边储给足。”[58]据此,则“堆盐、河盐相兼称掣”事例中的堆盐所有者是内商,河盐所有者是边商,两者是并行关系,并非边商勘合全部由内商收购,而是由内商收购一半,另一半由边商亲自支盐赴掣。再据万历《扬州府志》记载:“边商以卖引得利微,复自支盐出场,名河盐。而盐法都御史鄢懋卿为请将河盐、堆盐相兼掣秤。”[59]如此则可以明了,之所以在内商盐包山积于批验所河岸时仍有所谓“河盐”,是因为边商借明廷重视边饷筹措之机,打破内商守支垄断,夺回部分支盐出场权利,亲赴盐场支盐后,行船至批验所河面,不用上堆排队,优先秤掣,然后照钦差所定价格售给水商,获取较高利润。因此,可以将鄢懋卿“议引价”理解为官定引价(官定内商收购边商勘合价格和秤掣后售给水商盐价)和行河盐(以掣盐的一半额度优先秤掣边商引盐)。[60]河盐秤掣除了能暂时调整边商和内商的利益分配外,并未削减开中盐引规模,因此也无助于改善食盐销售,且反过来影响内商引盐销售,危及余盐银征收。

除工本盐、工本银之外,对两淮盐商造成更大冲击的是鄢懋卿的刮银。而刮银手段中最为祸商的是对上文提到的仪真、淮安二批验所积有的150余万引“残盐”(实为内商堆盐)的处理。据万历《明会典》记载:

仪、淮二批验所,各商未掣盐一百五十一万三千二百二十一引,计淮南十八单,淮北六单,所载共该余盐银一百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六两一钱。委官尽行改捆秤掣,每引五百五十斤,若多五斤以下,照常割没;五斤以上,照夹带问拟。大约每单实解出余盐一万一千九百一十引一百七十斤,折算改作正盐配引附掣,照例征纳余盐银两,顶补逃亡定额无征之数。[61]

这些盐既然是“未掣盐”,即是尚未秤掣征收余盐银的盐。从实录的记载看,鄢懋卿建议的办法首先是“宜令守支商人赴行盐地方自卖”,[62]所谓“赴行盐地方自卖”就是不得在批验所转卖于水商,换言之,此101万余两的白银实际是对守支内商的预征。其次,加重了对超重盐斤的处罚,具体银两数目未见记载。再次,这里提及的“大约每单实解出”余盐的引数是每单的算术平均数,其总额则为每单解出余盐11910引×(淮南18单+淮北6单)=285840引,这些盐引除了纳过“割没”“夹带”加罚之外,仍作为正额盐引再征收一遍盐税(以每引0.5两计,共142920两)。万历《扬州府志》记载,该“奏下,两淮大扰,征敛督逼无虚日”。内商“至于借下单、质引目,甚则鬻产回籍,剜肉医创,其困苦已甚”。[63]而鄢懋卿因刮银功旋被召为刑部右侍郎。

翌年(1562),首辅严嵩失势,明廷悉停“[鄢]懋卿所增者”。[64]而工本盐在嘉靖四十四年停止后,工本银至隆庆元年(1567)三月停止,[65]边商河盐在次年停掣,边商勘合由官方分三等定价全部归内商承买守支。[66]至此可以说,边商在边纳粮开中、内商在场守支成为盐引开中运作过程中由两个相对独立商人群体分别承担而又相互依存的分工环节,在法制上就最终成立了,内商群体获得了守支的垄断地位,这是边、内、水三商分工确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势要占窝向盐商占窝转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五、水商分工及盐引交易的合法化

至于水商分工发生的时间和契机,与边商、内商一样,万历《扬州府志》断定在嘉靖工本盐推行之后,但这一断定显然忽视了盐商分工发展漫长的演变过程。检索《明实录》,水客一词在成化年间已经出现。成化十五年(1479),户部议覆湖广巡抚积粮救灾的奏议中提到“贩盐水客,分包转卖者,许令首官验实,每引上米一升”。[67]水客即非本地的水商,他们是分包转卖者,可见其业务是将成引的大包食盐分解成小包,转运到湖广行盐地方出售。这与嘉靖以后水商的业务已经完全一致,但无法判断此时的水商和内商是否由同一资本控制。弘治十四年(1501)南直隶巡按兼巡盐御史冯允中在奏章中提到:“盐法之弊,多因商人匿引不缴,有司纵商不究,是以水客有影射之弊,场商有那[挪]移之私。”[68]场商即内商,在这里与水客相对出现。但仍然无法判断,场商与水客是否系同一资本控制。

明初所定盐法规定,从开中取得盐引勘合(开中),到场兑换盐引支盐出场(守支),转运行盐地方出售给拆盐铺户(运销)的三个环节,必须由同一商人完成。如果要由不同商人完成,则意味着盐引交易被允许,不论是默许还是明文化的规定。这里说的盐引是广义上的,包括作为纳粮中盐收据的盐引勘合,又称为盐粮勘合、仓钞,还有作为支盐、行盐凭证的盐引。在盐法实际执行中,由于运司多有不能及时兑付的情形,有些盐商在洪武时中盐,数十年后,到宣德中老死也未能兑付。对于这种情况,明廷只能开放代支,让其近亲属可以继承其食盐运销权益。但明王朝版图广袤,其实无法核对真假,往往“多有虚冒”。[69]因此,可以推测,代支其实为盐引交易留下了缺口。那么,在弘治中大规模实行残盐开中后,由于边商守支更加困难,这种名为代支的盐引交易势必频繁起来。正德元年(1506),整理盐法副都御史王琼在奏章中就提到,运司给领盐引时,“听从店户作保,许令冒名代支”是习以为常的“宿弊”。[70]

虽然正德初年专权宦官刘瑾尝试恢复“祖制”,要求“运司给领引目,务须审实正身”,但在刘瑾败亡后,所有遭变乱的成法都被废止。正德十二年(1517),经清理盐法南京刑部右侍郎蓝章题准,“商人有支盐在仓打引出场或已到[批验所]架下病故者,查勘无碍,每盐一引,着令纳米一斗,赈济贫灶,准其代掣”。正德十六年(1521),经巡盐御史郑气批允,商人代已故伙计掣盐,只须每引加纳赈银五分。嘉靖二十六年(1547),经巡盐御史谢应征批允,“边商报中引目,到司分拨与人,相沿已久,原商病故,其分拨者加赈代支”。[71]也就是说,盐引买卖,不论是代支还是代掣,都取得了受明文规定保护的合法交易资格。

同时,内商与水商之间的交易也得到了明文制度的保障。明初定制,盐商从运司批验所运盐到行盐地方销售,盐引不得与盐分离,另外发给指定水陆路程和具体销售地的水程。目前尚不清楚两淮运司自何年份开始给水客颁发面总——即盐引的封套(引封)。据上文引用的弘治十四年巡盐御史奏章,两淮盐政管理中存在商人行盐之后匿引不缴的现象,以致水客可以朦胧影射。其提议的解决办法是加强盐引的缴销。由此推测,此时或许尚无面总。到嘉靖十一年(1532)之前,面总应已出现。该年做了完善,嘉靖二十八年(1549)做了进一步完善。面总是露出四角的长方形盐引封套,以便在支盐出场、所掣、京(南京)掣、缴回时的盐引截角。面总上要详细记载“买客某人,系某处人。某年月日凭经纪某人买地主某人地上堆垛掣过仪字几百几十几单的名商人某人、引名某人、原支某场某年分正盐若干引,内分买若干引。每引旧例连包索二百八十五斤,掣割余盐不等,该若干斤。本商照例纳价外,共正余盐若干斤。照引每大包总重若干斤,解小包若干包,每包若干斤,共该几百几十包。前往某处发卖”。[72]此办法固然是为了防止水商中途拆卖盐货,但无疑也规范并保障了水商和内商交易的合法性。

六、结论

总之,重新梳理史料,挖掘历史当事人的行为逻辑,可以明了,由于盐引相对于实际支付能力的超发和资本权力构成的不同,盐商的分化其实早已存在。到弘治、正德年间,以残盐名义大规模实行余盐的在场纳银开中不仅加速了盐商的分化,且使内商投托势要,积累起了巨额白银资本。但边商、内商和水商成为开中过程中互相依存的不同分工环节并且制度化,是经历嘉靖时期系列变化方才实现的。先是嘉靖初年“假额课以处余盐”政策,使得余盐开中必须以边中为前提,而余盐征课扩张提高了开中门槛,挤压了边中商人的获利空间,有利于内商利用其既有资本和人脉优势,强化其守支环节的地位,迫使边商不得不让渡守支利益。虽然工本盐和工本银的加征,尤其是鄢懋卿提出的刮银,一时造成了某些内商破产,但因开中门槛的再度提高和守支困难,对边商的不利尤甚。隆庆初,为保障财政收入的白银流,明廷承认嘉靖以来形成的盐商分化分工格局,在停加征、停河盐、官定边引收购价格之后,最终选择了内商,在法制上确立起内商守支的垄断地位,这便也意味着边商、内商、水商作为开中过程中互相依存的不同环节的分工在国家盐政制度上获得了确立。

注释

向上滑动阅读注释

[1] [日]藤井宏「明代塩商の一考察——辺商·内商·水商の研究」、『史学雑誌』第54編第5号、第6号、第7号,東京:1943年5、6、7月。中译文收入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第244-346页。

[2] 庞尚鹏:《清理盐法疏》,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卷357,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843页。

[3] [美] 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财政与税收》,阿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70-271页。

[4]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80《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938页。

[5]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8页。曾仰丰用的是“兑支法”,符合明代文献的用法,但内涵与《明史》所说“配支”一致。

[6] [日]藤井宏:《明代盐商的一考察——边商、内商、水商的研究》,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译文集》,第253-262页。本文补充一个证据。嘉靖六年(1527),两淮巡盐御史戴金在其奏疏中指出:“近年既搭两浙,又搭长芦,商人照价中出,减半发卖,积算淮盐,而价已倍增。”(朱廷立:《盐政志》卷7《疏议下》,《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93页)这说明商人受逐利理性的支配,宁可半价卖掉搭中的两浙、长芦盐引,也要保留两淮的盐引,通过提高淮盐的售价来弥补损失。

[7] 左树珍:《盐法纲要》,上海:新学会社,1913年,第95页。

[8]参见[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80《食货四》、卷91《兵三》,第1939、2239页。

[9]参见[日]藤井宏:《明代盐商的一考察——边商、内商、水商的研究》,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译文集》,第251页。

[10] 范金民:《明代徽州盐商盛于两淮的时间与原因》,《安徽史学》2004年第3期。

[11] 董光裕:《议禁掣河盐》,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卷29《盐法》,《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526页。

[12]参见正统二年事例,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34《盐法通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9册,第950页。实例如正统三年四月:“行在户部奏:客商有于辽东定辽前卫仓纳米中长芦盐者,以彼处盐少,欲于广东盐课司兑支。从之。”参见《明英宗实录》卷41,正统三年四月己卯,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影印本,1962年,第810页。本文所引明代各朝实录,俱此版本。正统三年六月:“行在户部言:客商中河间、长芦运司盐者,因本司盐少,告愿于福建、山东运司兑支,宜准其请。从之。”参见《明英宗实录》卷43,正统三年六月丙寅,第836页。

[13]债券到期日,英文为maturity date,又译为成熟期,指债券兑付还本的日期。根据洪武时期所定盐法,盐粮勘合的兑付并没有书面规定的确切日历日期,而是“见票即付”,也就是商人持勘合到指定盐运司(或提举司),与该衙门所保存的底簿比对朱墨字号相同,换取盐引,即可照所载数额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贩卖。参见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十八年(1395)事例及洪武初所定“盐引式”,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34《盐法通例》,第9册,第949、956页。

[14]两淮运司年课额为705180引,当时积欠盐课共计500余万引,匀到61年,约占每年课额的11.62%。参见《明孝宗实录》卷25,弘治二年四月乙未,第563页。

[15]参见《明孝宗实录》卷2,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第12-13页;《明武宗实录》卷1,弘治十八年五月壬寅,第15页。

[16]参见罗冬阳:《势要占窝:明中叶盐法变迁中的市场、权力与资本》,《古代文明》2012年第1期。

[17]参见弘治元年孝宗给清理两淮户部左侍郎李嗣等人的敕书,《明孝宗实录》卷16,弘治元年七月己丑,第403-404页;世宗即位诏书的相关条款参见《明世宗实录》卷1,正德十六年四月癸卯,第17-18页。

[18] [日]藤井宏:《明代盐商的一考察——边商、内商、水商的研究》,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第253页。

[19]参见罗冬阳:《叶淇变法与明代两淮余盐开中》,《史林》2016年第5期。日本学者藤井宏敏锐地观察到“边、内二商分离的最重大的契机”是运司(或提举司)纳银中盐制,无疑是正确的 。但他认为“运司、提举司纳银中盐制于成化末年已经形成”却是以偏概全的说法,而且他也没有清晰区分运司(或提举司)纳银中盐之“盐”在明朝盐政制度上区分为正盐和余盐的意义。同时,他断然否定叶淇变法作为历史事件的存在亦失之武断。参见[日]藤井宏:《明代盐商的一考察——边商、内商、水商的研究》,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译文集》,第262、280-284页。

[20]《明世宗实录》卷4,正德十六年七月辛酉,第178页。

[21]《明世宗实录》卷1,正德十六年四月壬寅,“即位大赦诏”,第17-18页。

[22]《明世宗实录》卷1,正德十六年四月癸卯,第18页。

[23]朱廷立:《盐政志》卷7《秦钺禁开余盐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39册,第292页。

[24]《明世宗实录》卷24,嘉靖二年三月丙辰,第689页。

[25]朱廷立:《盐政志》卷7《戴金盐法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39册,第294页。

[26]戴金奏定的余盐价格:“每盐二百斤,淮南定为八钱,淮北定为六钱。”(朱廷立:《盐政志》卷7《戴金盐法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39册,第292页)每引余盐斤重265斤,则淮南余盐每引价银为1.06两,淮北为0.795两。又嘉靖三十七年(1558)前淮南每年掣8单,每单6.6万引,淮北每年掣4单,每单3.4万引。(《明世宗实录》卷457,嘉靖三十七年三月丙子,第7738页)据此计算,则两淮余盐银总额为6.6*8*1.06+3.4*4*0.795=66.78万两。另外,万历《扬州府志》卷11《盐法志上·盐法考》(明万历刻本,第6a页)云:“嘉靖初,上方申饬盐法之政令,议者纷纷言利事拆秋毫,而法复一变。五年(应为六年——引者注),用御史戴金言,每正盐一引,许带余盐一引。正引于各边纳粮草,余盐纳银运司解部。其夹带多余者,割没入官。岁增余盐银六十万(原夹注:正德中,御史秦钺亦言余盐,至是始为定例)。”可以说该志纂修者已敏锐地观察到秦钺、戴金所奏定的余盐绑定边引及余盐征收配额事例,是明朝盐政史上的重要变化和立法。只是时间和人物叙述不准确,内容上也未能明确指出余盐银征收与边引绑定。

[27]参见《明世宗实录》卷110,嘉靖九年二月甲申,第2610-2611页;朱廷立:《盐政志》卷7,《(朱)廷立复添刷引目疏(嘉靖九年)》,《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39册,第305-306页。又,朱廷立的重申作为盐法条例,后收入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32《课程一·盐法一》“(嘉靖)九年议准”,第9册,第909页。

[28]《明世宗实录》卷175,嘉靖十四年五月甲子,第3791-3795页。

[29]《明世宗实录》卷175,嘉靖十四年五月甲子:“户部覆言:……其两淮盐斤,计每包以五百五十斤为率,内二百八十五斤连包索为正引,定价五钱;二百六十五斤为余盐,淮南定价六钱五分,淮北定价五钱。……议入,诏如议行。已,御史徐九皋言:两淮旧值原以二百斤为率,今误以每包为言,计一岁所入,少银一十四万,宜改正。行部覆,从之。”(第3793-3795页)则淮南余盐每引价为0.65/200*265=0.86125两,淮北价为0.5/200*265=0.6625两,而两淮余盐总价为52.854*0.86125+13.6*0.6625=54.484万两。

[30]嘉靖二年(1523)直隶巡按御史秦钺要求余盐“止令本商自纳价银解司类解”,目的就在于“庶几势要[占窝]无由而起,盐法清、边储足矣”。参见朱廷立:《盐政志》卷7《秦钺禁开余盐疏》,《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39册,第292页。

[31]嘉靖十一年(1532)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万镗引用巡盐御史朱廷立奏疏,指出本商带中余盐,一年之间两淮实征余盐银已达百万两,并且“官无高价以病商,商无高价以病民。买补日众,而勤灶日劝,官盐既通而私贩自息”。万镗:《应诏陈言时政以裨修省疏》,陈子龙等辑:《皇明经世文编》卷151,第1512页;《明世宗实录》卷144,嘉靖十一年十一月癸酉,第3355-3357页。

[32]嘉靖以降余盐开中引数都是参照正额、按比例确定的。

[33]《明世宗实录》卷61,嘉靖五年二月乙丑,第1432-1433页。逯俊系夤缘亲贵,约在嘉靖五年获敕许开中两淮盐30万引,遭到从巡盐御史、户科到户部的执奏。参见嘉靖《两淮盐法志》卷6,《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252-253页。

[34]《明世宗实录》卷84,嘉靖七年正月丙申,第1903页。万历《明会典》载:“[嘉靖]八年议准,今后各边开中淮、浙等引盐,俱要查照旧例,召商上纳本色粮料草束,不许折纳银两。其商人自出财力,开耕边地,上纳引盐者,听。”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34,《盐法通例·开中》,第9册,第954页。

[35]如嘉靖十一年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万镗言:“且就边上纳,不待运司收解,户部转发,而脚价之虚费也。”参见万镗:《应诏陈言时政以裨修省疏》,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卷151,第1512页;《明世宗实录》卷144,嘉靖十一年十一月癸酉,第3357页。

[36]《明世宗实录》卷253,嘉靖二十年九月壬子,第5093-5094页;胡松:《陈愚忠效末议以保万世治安事》,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卷246,第2587页。

[37]胡松:《陈愚忠效末议以保万世治安事》,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卷246,第2588页。

[38]《明世宗实录》卷105,嘉靖八年九月丁未,“户科给事中蔡经等上言盐法三弊”,第2486-2487页。

[39]参见罗冬阳:《〈明史〉商屯臆想补论》,《史学集刊》2019年第3期。

[40]《明史》云:“(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犯京师,增兵设戍,饷额过倍。三十年,京边岁用至五百九十五万,户部尚书孙应奎蒿目无策,乃议于南畿、浙江等州县增赋百二十万,加派于是始。嗣后,京边岁用,多者过五百万,少者亦三百余万,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由是度支为一切之法。”[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78《食货二》,第1901页。

[41]《明世宗实录》卷368,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庚申,第6575-6576页。

[42]《明世宗实录》卷372,嘉靖三十年四月丙戌,第6654-6655页。

[43]以上引文俱见《明世宗实录》卷393,嘉靖三十二年正月辛丑,第6921-6922页。所扣留工本银数额参见《明世宗实录》卷550,嘉靖四十四年九月庚申,“始停两淮运司工本盐”,第8868页。

[44]《明世宗实录》卷393,嘉靖三十二年正月辛丑,第6922页。

[45]万历《扬州府志》卷11《盐法志上·盐法考》(第6a-7b页):“(嘉靖)五(六)年,用御史戴金言,……岁增余盐

银六十万。其后,盐法都御史王绅、御史黄国用复请以割没银给灶户,人给二钱有差,取盐一引,例开边报中,名工本盐,岁复增课银三十万。是时商人于边中盐者,……诸为费不赀。及给引下场,……动经年而不得掣。且商业输饷于边矣,安所得赢羡,携重资,往返数千里外,复输纳于运司!而有司奉令甲严,非征完余盐,即正引不得下场;即已支盐上堆而挨单守候,非五六年盐不得行。该行盐地辽远,……时有漂损,而数十万之赀本掷之乌有。又不能尽防揽载户之无盗卖耗窃也。盖商惫至是而甚。于是商遂分而为三:曰边商、曰内商、曰水商。”《扬州府志》此段文字是目前所见文献中首次将戴金事例、工本盐事例与盐商分工的确立关联起来者,本文相关论述即在此基础上加以申论。

[46]淮盐引地(销售区)人口规模无法获取,暂且以湖广、南直隶、江西三省人口规模估算。据路遇等学者推算,明代湖广、南直隶、江西三省峰值总人口为4700万,此值当大于当时两淮行盐区人口,取大口所占人口比率为66.55%(路遇等:《中国人口通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14-715、888页),则年额58034.9万斤食盐可供食用的人口数为580349000/(0.6655×12+0.3345×6)≈58075552口。

[47]大于人口规模引数为(5807万-4700万)(0.6655×12+0.3345×6)/550≈201131引。

[48]参见[日]藤井宏:《明代盐商的一考察——边商、内商、水商的研究》,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第317页。

[49]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32《课程一·盐法一》“嘉靖四十四年例”,第9册,第911页。

[50]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32《课程一·盐法一》,第9册,第911页;《明世宗实录》卷550,嘉靖四十四年九月庚申,“始停两淮运司工本盐”,第8868-8869页。

[51]《明穆宗实录》卷6,隆庆元年三月甲申,“巡按直隶御史苏朝宗条奏盐法六事”之第一条,第184页。

[52]加斤按掣单引数计算,当时淮南一年掣8单(每单66000引)528000引、淮北4单(每单34000引)136000引,合每20斤0.1235两(82000/[528000+136000])。嘉靖三十七年工本盐价(税)参见《明世宗实录》卷457,嘉靖三十七年三月丙子,“更定两淮掣盐之法”,第7738页。

[53]有关堆盐、河盐叙述参见嘉靖《两淮盐法志》卷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4册,第212页。

[54]《明世宗实录》卷501,嘉靖四十四年九月癸巳,第8277页。

[55]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32《程课一·盐法一》,第9册,第910页。

[56]葛守礼:《与庞惺庵中丞论盐法》,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卷278,第2946页。惺庵为庞尚鹏的号,隆庆二年(1567)二月至次年十二月,他为右佥都御史,总理两淮、长芦、山东三盐运司,兼理江北、山东、蓟辽、保定、河南等处盐屯。

[57]《明世宗实录》卷502,嘉靖四十年十月甲子,第8300页。

[58]《明穆宗实录》卷6,隆庆元年三月甲申,“巡按直隶御史苏朝宗条奏盐法六事”之“掣河盐以疏边商”,第185页。

[59]万历《扬州府志》卷11《盐法志上·盐法考》,第7b页。

[60]日本学者藤井宏敏锐地观察到工本盐和河盐在嘉靖两淮盐法中的重要影响,但他认为“河盐”的秤掣给内商中囤户的投机提供了机会,稍嫌证据薄弱。主要证据有两条:一是《明史》卷80《食货四》记载:“河盐者,不上廪囷,在河径自超掣,易支而获利捷。河盐行,则守支存积者愈久,而内商亦困,引价弥贱。于是奸人专以收买边引为事,名曰囤户,告掣河盐,坐规厚利。时复议于正盐外附带余盐,以抵工本之数,囤户因得贱买余盐而贵售之,边商与内商愈困矣。”(第1944页)二是明人袁世振《两淮盐政疏理成编》(收入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卷474-477)中的囤户记载。嘉靖时两淮囤户的名字和事迹,不见于目前能找到的明人文献,也不见于《明史·食货志》的“盐法篇”。再者,袁世振所提到的囤户专指内商中资本雄厚能够大量收购、囤积盐引的商人,他们囤积盐引并非为了近期的出售(近期也无法出售),因此“囤户因得贱买余盐而贵售之”的说法不合逻辑。

[61]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32《程课一·盐法一》,第9册,第910-911页。

[62]《明世宗实录》卷501,嘉靖四十四年九月癸巳,第8277页。

[63] 万历《扬州府志》卷11《盐法志上·盐法考》,第8a页。

[64]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80《食货四》,第1943页。

[65]《明穆宗实录》卷6,隆庆元年三月甲申,“巡按直隶御史苏朝宗条奏盐法六事”,第184页。

[66]庞尚鹏:《百可亭摘稿》卷2《清理盐法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9册,第155页;《明穆宗实录》卷17,隆庆二年九月甲戌,第670-671页。

[67]《明宪宗实录》卷196,成化十五年十月乙卯,第3451页。

[68]《明孝宗实录》卷171,弘治十四年二月戊子,第3107页。

[69]《明宣宗实录》卷55,宣德四年六月丁亥,第1313-1314页。

[70]王琼:《题为整理盐法事》,《户部奏议》卷上,明正德嘉靖间刊黑口本,第12b页。

[71]嘉靖《两淮盐法志》卷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4册,第211、213-214页。

[72]嘉靖《两淮盐法志》卷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4册,第215页。

以上文章原载于《学术研究》2024年第7期,文章不代表《学术研究》立场。篇幅原因有所删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学术研究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学术研究》,国内邮发代号:46-64,欢迎您订阅!您也可访问学术研究杂志社门户网站:中国(南方)学术网http://www.southacademic.com,免费获取往期pdf版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媒称有美国和欧盟国家官员提出向乌克兰转让核武器,外交部回应

美媒称有美国和欧盟国家官员提出向乌克兰转让核武器,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4-11-28 15:32:09
深夜!拉升!

深夜!拉升!

中国基金报
2024-11-30 00:15:24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哈登拿钱最少,干活最多!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哈登拿钱最少,干活最多!

田先生篮球
2024-11-28 21:54:12
难怪我们新配的眼镜戴上去会头晕,看完网友分享,真的汗流浃背了

难怪我们新配的眼镜戴上去会头晕,看完网友分享,真的汗流浃背了

白宸侃片
2024-11-29 18:28:28
外媒:普京否认曾带爱犬“吓唬”默克尔,并公开道歉称不知道“她害怕狗”

外媒:普京否认曾带爱犬“吓唬”默克尔,并公开道歉称不知道“她害怕狗”

环球网资讯
2024-11-29 10:55:38
贵州正安县瑞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孟琴接受审查调查!

贵州正安县瑞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孟琴接受审查调查!

鲁中晨报
2024-11-29 17:32:04
回归英超!官方:范尼斯特鲁伊出任莱斯特城主帅

回归英超!官方:范尼斯特鲁伊出任莱斯特城主帅

懂球帝
2024-11-30 03:08:03
禽兽!上海民警猥亵继女长达11年,曾叫嚣:当你妈面强奸你又怎样

禽兽!上海民警猥亵继女长达11年,曾叫嚣:当你妈面强奸你又怎样

吭哧有力
2024-11-28 20:45:01
罗滕:姆巴佩已经成为一名普通球员,他的衰退不是数据方面的

罗滕:姆巴佩已经成为一名普通球员,他的衰退不是数据方面的

懂球帝
2024-11-29 08:10:58
张成中辞去河北省副省长职务,此前已履新唐山市委书记

张成中辞去河北省副省长职务,此前已履新唐山市委书记

鲁中晨报
2024-11-29 20:52:06
未来在哪里买房最值钱?经济学家透露:这3个地方升值空间最大

未来在哪里买房最值钱?经济学家透露:这3个地方升值空间最大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4-11-29 07:45:31
新婚夜,我妻子要求我必须戴眼罩,因为她的身体只能给白月光看

新婚夜,我妻子要求我必须戴眼罩,因为她的身体只能给白月光看

喵呜好故事
2024-09-27 18:10:57
占法拍房5年被强制迁出后 多次上门滋扰

占法拍房5年被强制迁出后 多次上门滋扰

看看新闻Knews
2024-11-29 19:05:36
U15国足选拔队赴日本拉练名单:浮嶋敏挂帅,邝兆镭、万项入选

U15国足选拔队赴日本拉练名单:浮嶋敏挂帅,邝兆镭、万项入选

直播吧
2024-11-29 17:40:17
2024年12月起,1.7亿退休老人提高养老金,来看看有你吗?

2024年12月起,1.7亿退休老人提高养老金,来看看有你吗?

社保小达人
2024-11-29 10:00:02
山东潍坊金店抢劫案:两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抢损失或超千万!

山东潍坊金店抢劫案:两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抢损失或超千万!

王晓爱体彩
2024-11-29 14:31:18
不光压价还拖款?特斯拉“结账快”引热议!宝马账期仅30天!供应链:更愿意与“老牌车企”合作

不光压价还拖款?特斯拉“结账快”引热议!宝马账期仅30天!供应链:更愿意与“老牌车企”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29 20:59:14
央妈大放水!今日凌晨的四大消息持续发酵(11.30)!

央妈大放水!今日凌晨的四大消息持续发酵(11.30)!

风口招财猪
2024-11-30 02:05:03
“不违反规定”留双核,上港拿出最大诚意!巴尔加斯续约前景明朗

“不违反规定”留双核,上港拿出最大诚意!巴尔加斯续约前景明朗

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儿
2024-11-29 18:20:58
真出问题了!法媒记者:姆巴佩正处在抑郁当中,已找专家进行治疗

真出问题了!法媒记者:姆巴佩正处在抑郁当中,已找专家进行治疗

直播吧
2024-11-29 23:10:24
2024-11-30 05:31:00
明清史研究辑刊
明清史研究辑刊
分享推介明清史研究资讯
7377文章数 223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疑因吃"驴打滚"窒息身亡 目击者:他无法吐出食物

头条要闻

男子疑因吃"驴打滚"窒息身亡 目击者:他无法吐出食物

体育要闻

穆雷与德约科维奇能凑成王炸组合吗?

娱乐要闻

叶珂被曝独自去产检,他俩真分了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将农民养老金提升至每月500元

科技要闻

"AGI不是大杀器,是普通人每天在用的产品"

汽车要闻

问界M7今年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8万辆

态度原创

教育
本地
手机
房产
公开课

教育要闻

9年后中小学生数或跌至6成,中小学教师超过需求量!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来伦布夏果感受充满Passion的人生

手机要闻

华为Pura 80系列再次被确认:多焦段潜望加持,外围参数也已清晰

房产要闻

大量甩地!114亿,4790亩!海南土地市场全面爆发!

公开课

一块玻璃,如何改变人类世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