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桑树的病虫害全治好了,树越长越旺,椹子也比前两年结得多结得好,来这儿旅游的人也多了不少,收入也增加了……”6月25日,山东省夏津县检察院到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开展“检护民生”法治宣传时,一位负责管理桑树的村民高兴地对检察官说。
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虽遗存面积仅6000多亩,但百年甚至千年古桑树却有两万多棵,是山东省唯一一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桑椹因颗粒饱、果肉肥厚、味甘如蜜而闻名,获评“中国椹果之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已经成为夏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和品牌。
今年5月,夏津县第17届椹果生态文化节隆重开幕,千亩古树遒劲挺拔,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一年前,这里还有部分古桑树遭遇“生存危机”。2023年,夏津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在陪孩子参加桑椹采摘节的时候发现,部分古桑树存在病虫害、树洞未处理,长势衰弱,且未悬挂保护标识牌,严重影响古桑树健康成长。
“夏津的古桑树群守护夏津人的生计和健康,夏津检察人也时刻不忘保护桑树就是守护未来。”发现线索后,该院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由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进行全面调查核实。
调查走访时,承办检察官积极借助“外脑”,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活动,听取专业技术人员对古桑树保护给予的评估意见,为精准监督保驾护航。
通过对600多亩、近千棵古桑树的实地走访调查,检察官们发现,古树分级认定尚不全面,百余棵古桑树异常失绿,部分枝条枯死,加之受桑椹菌核病、天牛、美国白蛾等病虫害和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因素影响,古桑树群土壤环境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降低。
针对这些情况,2023年9月,夏津县检察院向相关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科学划定古树保护范围,增设防护设施,依法规范古桑树群档案数据,开展有害生物监测和绿色防治,对衰弱濒危的古树及时采取复壮修复等保护措施。同时,协同多个部门联动履职,合力落实管护措施,实现古桑树群全方位科学动态监管,以桑产业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相关部门接到检察建议后,及时组织专家论证,积极落实整改。建立古桑树群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档案,设立3个国家级森林病虫害自动测报系统采取有机菌肥保育技术,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投资20万元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古树资源调查,上报审核古树认定4000余棵,严格划定保护范围,实现一树一证号、一树一铭碑、一树一档案、一树一方案、一树一文化,动态更新古桑树位置、特征、保护现状等信息。聘请20余名优秀桑农组建“古桑守卫队”,实行专人专责、专树专养、动态巡视、定期养护的树长责任制。
承办检察官在制发建议后,通过圆桌会议、公开听证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机关、优秀桑农等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持续跟进监督,并在古桑树群保护区设立公益诉讼保护基地,聘请40余名“益心为公”志愿者,持续跟进古桑树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综合治理。截至目前,相关问题已整改完毕,古桑树群生长态势显著改善,农业文化遗产得到科学全面保护。
为深化诉源治理,针对桑产业结构单一、桑农收入增长缓慢等深层次问题,该院协同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对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讨论研判,提出以“品牌”运营为引领,以“桑”元素发展为基础,推动形成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桑产业链,为当地村民直接解决就业岗位1000余个,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我们以法治思维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以检察能动履职促进诉源治理,使农业文化遗产真正得到了科学全面的保护,助力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发展。”夏津县检察院检察长齐立东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魏子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