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中,黄楚龙以490亿身价,排到第437名。
他是一位低调的地产大佬,却有着不低调的人生经历。
几乎毫无学历的黄楚龙,以泥瓦匠起家,凭借不服输的精神,组建工程队,当上包工头。
1988年,在深圳房地产觉醒之时,他又火速入局,成立星河地产公司。
之后,星河地产不断扩展,成为一家“地产+金融投资”型企业,资产超千亿。
如今,不少房企负债累累,可星河的业绩却反升不降。
而这背后的原因,大概与黄楚龙个人密切相关。
潮汕人善做生意,黄楚龙也不例外。
1958年,黄楚龙出生在潮汕普宁的一个 小村庄,他家经济条件有限,又有6个孩子,供不起所以黄楚龙很早就辍学在家。
小时候,他听到许多潮汕人去南洋或香港闯世界的故事,触动很大。
于是,在19岁那年,黄楚龙与家里的亲戚一起去往深圳,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可那时的深圳,也还处在起步阶段,黄楚龙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出卖力气,当一个水泥装卸工。
不过,他并不像其他工人一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之余,黄楚龙会观察工地的管理,会与工友们交流工地上的问题。
几年后,积累了一定经验和金钱的黄楚龙便组建了工程队,他也从水泥工人变成了包工头。
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的建筑行业基本在广州人手中。
黄楚龙因潮汕人的身份,在包工程方面,获得了许多帮助,拿下了深圳第一大道修建权,而他的工程队规模也越来越大。
随着在建筑行业的深耕,黄楚龙发现行内多了许多小型房地产开发商,他敏锐地感觉出房地产行业正在逐步崛起。
黄楚龙天天帮人盖房子,他认为盖房子并不是难事,自己也可以买地皮盖房子,成为开发商。
他决定进入房地产行业,当时,搞房地产比较简单,并不需要很多手续。
很快黄楚龙找到几个朋友,并在1988年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叫做深圳怡和。
公司成立后,黄楚龙亲力亲为,完成了祥和花园、怡和山庄等十几个房产项目,总的施工面积远超60万平方米。
1998年,是中国房地产的转折之年,“福利分房”取消,自由买卖的“商品房”时代来临。
在这一年,怡和地产推出了星河雅居、星河明居和星河华居三项住宅产品,也被称为“三明珠”系列。
黄楚龙是建筑工人出身,他对房子的用材非常重视,这就让星河的房子质量远高于其他房地产公司。
虽然他没有专门宣传,但这件事也逐渐被人们知晓。
而且,黄楚龙的房子基本都建立在地段好的热门区域,因此,“三明珠”的房子一经面世,销售异常火爆,收获了消费者一致好评。
这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黄楚龙搞房地产的决心。
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黄楚龙一开始,就决定要走精品高端路线,建立自己的品牌。
1998年,他首先将公司名称改为“星河地产”,同时,还创立了“星河物业”,房产和物业两头抓。
紧接着,星河地产就从深圳福田区的核心地段入手,开启了疯狂购买的模式。
当时,公司的土地储备量相当之高,只略次于同为潮汕人的李嘉诚。
2006年,公司名下的星河丹堤开售,109套别墅,共计收益9亿元。
那时,深圳正在进行房地产调控,行内普遍不景气,但星河丹堤的业绩却让同行叹为观止。
星河丹堤还被评为那一年的明星地产,自此,星河的高端房产形象印在消费者心中,黄楚龙也成为顶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
几年后,星河又向外拓展,不再局限于广东,选择北上。
即便离开了熟悉的广东,星河地产依旧坚持买地段好的地皮。
2011年,黄楚龙第一次在天津拿地时,买的就是两块热门地域。
对此,深有感触的当属深圳的出租车司机,如果跟他们聊起房子,他们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星河的房子特别受欢迎,因为地段极佳。”
因此,有了“星河到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的说法。
除了住宅,星河的商业地产也发展得不错。
早在2003年,黄楚龙发现业内竞争愈演愈烈,房价上涨过快,许多外来打工的年轻人,已经买不起房。
他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新的商机。
第二年,黄楚龙成立了星河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开展房屋租赁业务。
星河是深圳最早开始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并行的公司,而恒大、万科等房企却在2012年才想到转型,整整晚了8年时间。
2006年,黄楚龙的商业地产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他创建了星河商业大厦星河COCO CITY,主要针对深圳的初创团队,给他们提供场地帮助。
而这座商业大厦本身也有很大的创新,它不再是传统的封闭购物环境,而是自然光中庭、露天广场和空中天桥相结合。
大厦一开业,便一举成名,成为标杆之一。
之后,星河的商业地产项目更是层出不穷。
2007年,星河第三空间正式运营,是华南地区高端国际家居品牌;
2008年,深圳星河发展中心建成,是福田区的标志性商业建筑;
2009年,星河旗下的酒店品牌开业。
这一切,都成为了日后深圳最受欢迎的商业中心之一。
虽然,星河在商业地产这块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而房地产行业更甚。
富力、万科、合生创展等房企均被牵连。这一切让黄楚龙意识到,单一行业的高风险,他开始思考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
恰好,那时保险业正在高速发展,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星河集团打算分一杯羹。
经过市场调研,阳光保险成为星河的选择。
这家公司仅用了4年时间,就从11亿元膨胀到376.81亿元,增长了34倍,之后更是跻身中国七大保险公司之列。
2009年,星河花费3.6亿购入阳光保险9.73%的股份,顺利成为阳光保险第一大股东。
而星河看重的不仅是阳光保险带来的投资回报,还有其背后大量的高质量客户。能有闲钱买高价保险的顾客,有很大可能也是星河的目标人群。
对星河而言,这次收购,可谓是一举两得。
有了首次尝试,黄楚龙的投资更加大胆,他将“触角”伸向了许多新兴行业。
2010年,集团再次出手,入股了“深创投”集团,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深创投”集团也不负所望,第二年,就给星河带来1.45亿的分红。
或许是,这两次投资都让星河尝到了甜头。
2010年,集团提出了新的战略规划,即地产+金融投资,并驾齐驱。
地产方面,集团做出了新高度。
2014年,商业地产星河WORLD正式开业,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包含了商业、文体、写字楼、酒店公寓、住宅等业态。
而且,星河还联合深创投在星河WORLD中,推出了一种“产城投融”的发展模式,说白了,就是以占股的方式,投资和培育新企业、新行业。
金融投资方面,星河致力于创投界,先后投资了几家金融机构,比如:红土创业基金、国家级中小企业基金;
集团还发起了前海母基金,并邀请了沈南鹏、靳海涛、熊晓鸽等投资界的大佬加入
接下来,黄楚龙又成立了星河资本,直接对小型科技创新公司投资。
星河资本的投资涉及到了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如今,这家投资公司已投资过200多家企业,比如:云从科技、腾讯音乐、迈瑞医疗等知名公司。
2020年6月,帮助了26家公司成功上市,目前,它自身的资金加基金管理,总金额超过150亿元。
星河的投资之广,甚至覆盖到航天领域。
2018年10月29日,全球第一个商业AI星座“星河号”,成功接入轨道。
如此注重投资的房企,在业内并不常见,而星河的与众不同远不止于此。
房地产行业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商业模式,即“圈地跑马”。
开发商先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一块土地,再将这块土地押给银行,从而获得高额贷款,再用贷款去买更多的土地,之后再贷款、再拿地。
在此模式下,除了最开始的第一笔钱外,其他都是靠加杠杆来实现。
这就意味着行业内的大部分公司都存在着巨大的商业风险。
而风险之所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没有爆发,是因为房子很畅销,这就给了企业和银行巨大的信心,一个敢贷,一个敢放。
国内知名的房企,比如:碧桂园、恒大、蓝光等,都是“圈地跑马”的佼佼者。
过去,这是众多房企日进斗金的利器,可如今,却成了它们的“催命符”,一夜之间,千亿房企纷纷倒台。
可在大趋势下,星河不但没倒,业绩反而有所上升。
2023年,集团的多个项目位于销售榜前列,共计创下300亿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8%。
而这一切,都与黄楚龙“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原则分不开。
他从进入房地产行业开始,就从来不贷款,只依靠已有的现金买地。
正是因为花自己的钱,星河在买地时,特别谨慎,再三对比,才会下手,这才有了它辉煌的战绩。
2020年,黄楚龙身价高达390亿,成为深圳房地产行业的老大,同时进入了全球房地产行业富豪榜之列。
此外,他做生意还很注重合作伙伴的利益,还常说:“你不好,我能好个鬼!”
星河集团在拿到地后,会找来设计、建筑、宣传等各个方面的优质公司,并给出对方市场最优的价格。
与星河合作过的一家设计公司副总表示:“与其他甲方公司主导设计的观念不同,星河非常尊重我们的设计理念,而且落实迅速。”
不仅如此,黄楚龙每次与合作伙伴开会时,都会问对方两个问题:
“第一,星河有没有及时付款?第二,我们的员工有没有吃回扣、拿好处、找麻烦?”
“利己先利人”,是黄楚龙的处世哲学。
纵观黄楚龙的一生,从泥瓦匠到包工头,再到千亿房企大佬,他一生可谓精彩纷呈。
虽然,他不如李嘉诚、王健林等房地产大亨那般高调,但一直稳扎稳打,哪怕潮水褪去,依旧屹立不倒。
而对于中国房地产来说,在经历了加速快跑的30年后,也将趋于平稳发展,迈入健康循环的新阶段。
参考资料:
创业新观察:《深圳隐形首富诞生,千亿资产却不上市,旗下还坐拥近5万亩地皮》
华商韬略:《实力惊人,稳得可怕,他是潮汕的“另一个李嘉诚”》
无冕财经:《深圳有“龙哥”,地产界都在学 || 深度》
反做空一线:《黄楚龙:从包工头到发射卫星有多远?》
地产狗哥:《资产千亿却坚持不上市,隐形地产大佬居然是他!》
作者:汀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