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白居易眼中的西湖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古诗词中,众多文人墨客对湖之美景赞美甚多。
在渭南经开区,也有着一处潋滟古今的湖泊——卤阳湖。这里,曾是古贾国封地、古郑国渠灌区;板桥古渡、笑纹石等遗址让它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宣帝困卤、毛郎斗蟒等传说让它涂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为了探访其前世今生,7月18日,记者来到了这跨越千年的湖泊所在地。
卤阳湖,古时被称为卤池,后被称为卤阳湖或卤泊滩。原属古三门湖的一部分,由于地壳运动及黄河、渭河穿道而过,卤阳湖被分离独立成湖。
唐宋时期,湖面达到数万亩。由于水含盐碱较多,加上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湖面逐渐缩小,到明朝末年就已经退缩成了滩地。
据了解,卤阳湖一带含盐碱较多,百姓一直无法正常耕种,生活贫瘠。
上世纪70年代,这里修建了由东、中、西、总四条干渠组成的排碱系统,将盐碱水排到渭河里,不但解决了当地生产、生活问题,平时也可作为生态景观,汛期还可以起到防洪作用。
昔日的盐碱地,在世代卤阳湖人的不断开拓进取中,成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一方“宝地”,也吸引了众多珍禽在此休憩繁衍。
每逢春秋两季,湖边的芦苇荡都能看到丹顶鹤、白天鹅、白鹭、青脚鹬等珍禽的身影。
正午时分,微风拂过湖面,阳光下的卤阳湖波光粼粼,与远处的塔楼静动结合,景色别致。
在位于景区的天卤湖和天骄湖连接段的湖心岛上,卤阳湖国家湿地博物馆坐落于此。
博物馆通过湿地场景还原、动植物标本展陈、机电互动和多媒体互动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强了展馆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全面展示了卤阳湖悠久的湿地历史、丰富的湿地资源、科学的修复举措。
该博物馆是以尊重自然、保护湿地为主线,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科普于一体,科学性与体验性于一身的科普宣教场馆。
每年旅游旺季,卤阳湖景区也成为热门打卡地。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该景区旅游人数可达2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0余人,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今的卤阳湖,夏日碧水汪汪宛如南国水乡,冬日白雪皑皑犹如北国苍茫,每年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一睹它的无限风光。
未来的卤阳湖,也将在这一汪水光潋滟中继续闪耀荡漾,将它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来源:“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
作者:赵倩茹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