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毒品合法,背后有何深意?中国大麻案激增,美国如何害我们?

分享至

人活的时间长了,什么神奇的事情都会遇到。这不,人类文明的“灯塔”美国,突然变成了“大清朝”。

2022年12月29日,纽约州决定开一家大麻店以庆祝新年到来。地点,就很贴心的设在曼哈顿东村纽约大学附近,这地方的租金可不便宜,看来老板对自己的利润是很有信心的。他的预估完全正确。本来,开业当天,蜂拥而至的人群排了数百米长的长队,连跨多个街区。各类“商品”不到3小时就销售一空,逼的经理不得不关门。店外依然有上百名失望的顾客,其中几个甚至已经排了4个多小时。

这想必是一件令人非常“扫兴”的事情。

不过,谁叫他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呢?有特权的人,不用排队也能进店买大麻。

开业仪式上,纽约州大麻办公室执行主任和纽约市议员卡丽娜·里维拉到场,亚历山大主任成为了纽约首家合法大麻零售店的首位顾客,他购买了一盒西瓜味大麻软糖和一罐可吸食大麻花。议员女士也买了盒大麻软糖捧场。

还有更加魔幻的事情。

上个月,正是这位亚历山大主任管理的纽约州大麻办公室,颁发了首批36张大麻零售许可证,许可对象有个人和组织两种,个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有大麻犯罪前科;而组织,清一色全是本该为毒品成瘾者提供帮助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比如第一家大烟馆的老板,就是一家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

不过,消费者都在骂“慈善机构”太虚伪,因为他们店里的大麻价格,是街头小贩的两倍,这简直是在杀猪。对此“大烟馆”经理表示,我们毕竟要承担租金和政府的税,而且,“在我们这里消费是安全的。这里的一切商品都经过了测试”。

据估计,2023年,大烟馆很有可能在纽约州遍地开花,因为政府目前已经收到900多份许可申请书。纽约市市长自豪的说,“这是美国的一个里程碑。”

说句老实话,小编一开始看到这条新闻,只觉得魔幻,每一句话都在冲击三观。 美国人脑子里到底在想神马!现在来看,美国大麻泛滥已经是不可逆转了,那么,这会对全世界的禁毒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冲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探讨一下,喜欢的朋友还拜托大家点赞关注支持,谢谢大家。

下面,我们正片开始。

2012年,华盛顿州和科罗拉多州率先实现“娱乐用大麻”合法化,到目前,美国已有39个州和华盛顿特区颁布了医用大麻合法化的法律,其中2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还将娱乐用大麻也合法化。只剩下10个州,还在坚守着“大麻是毒品”这条底线。

曾几何时,美国政府也不是这么摆烂的。自1914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首部联邦禁毒法后的一百多年里,历届政府都为全力打击毒品犯罪,打赢毒品战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奥巴马、拜登手上,在政治博弈、社会经济、社会思潮的大环境下,毒品背后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最终突破了毒品政策的“防洪大坝”。

纵观美国毒品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4—1929年,《麻醉品税法》确定了麻醉药品的非法性,还用重税对国内的毒品进行管制,这也是美国特色,税率重到让你贩毒都要赔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毒品流通的渠道,遏制了毒品的进一步泛滥;第二阶段是1930—1962年,增加了《大麻税法》,套路和前面一样。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切断了所有国外毒品的供应渠道,人们的注意力由毒品向战争转移,这也使得美国麻醉品局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解决毒品问题,毒品控制政策变得更加严厉。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毒品问题卷土重来,愈演愈烈。美国政府的管制力度也渐渐失灵。

第三阶段是1963—1990年,经济的恢复、消费市场的繁荣以及嬉皮士文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冲击,使毒品问题“回暖”。在禁毒工作成本衡量、税收和禁毒工作成效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美国大部分州宣布大麻合法化,一些州甚至逐渐放开了硬性毒品合法化的“口子”。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禁毒卓有成效,而美国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就是禁不掉呢?

首先,还得从美国的特色文化——药品文化说起。

纽约大麻店外排队等候的人群

在美国,因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很多人会选择通过麻醉药物,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美国联邦法律规定,购买麻醉药品,必须持有医生的药方,然而美国的体制在药物监管这一块有很大的漏洞,比如,药店可以随意售卖精神类药物、医院应得的报销费用与患者满意度直接挂钩,这迫使很多医生开具精神类药物、大药商和药代攻略医生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非法渠道,美国有很多非法网站提供这种药品销售。

大家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疫情没放开前,我们想买布洛芬有多难?何况布洛芬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氨基酚,是非阿片类药物,说不让买你就买不到了。而在美国,最流行的止痛药是奥施康定,或维柯丁,这两个都是阿片类药物,虽然是处方药,但只要稍微动点歪脑筋,完全搞得到。

举个例子,《老友记》里的钱德勒,扮演者马修·派瑞就是磕阿片类止痛药上瘾的,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吃55颗维柯丁,大家想想这是什么量?差不多一整瓶!马修的事业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可马修也挺冤枉。很多嗑药上瘾的人和马修一样,都是因为一次普通的受伤,被医生开出了阿片类止痛药,吃了一个疗程后,伤痊愈了,人却对药物上瘾了。

说起来,大麻比起这些阿片类药物和其他更加硬性的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成瘾程度反而是较低的。也难怪在药品文化的影响下,兼顾娱乐作用和医疗作用的大麻,能受到毒品消费者的追捧。但大家千万不要搞错,大麻依然是毒品,它与硬性毒品仅是在毒性强度上有些差别而已。美国将大麻合法化,其实也是为硬性毒品合法化打一个前站。

阿片类止痛药奥施康定

第二个原因,便是美国的亚文化影响太大。

在中国,我们的文化氛围是吸毒贩毒十恶不赦,但在美国却是完全相反。通过多年的亚文化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的让全体美国人觉得,吸毒的确可怕,但这是个体的个人选择,与我无关。亚文化同时减弱了吸毒者吸食毒品时的负罪感与道德感,进而诱发更多个体投入到毒品亚文化圈之中。同时,毒品亚文化也通过灌输畸形价值观念,引导年轻人盲目追求时尚、刺激,促发年轻人在越轨行为中追寻“归属感”。举个例子,美国大学生中,如果没玩过大麻的,一般都会被视为“书呆子”“懦夫”“不受欢迎的人”,他们就会被主流学生团体排斥在外,为了融入社交,学生会主动吸毒。这种风气就为毒品市场创造了稳中有升的消费群体。大家想想,当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是毒品消费者时,就不得不倒逼美国权力机关对毒品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否则,政客就要丢选票了。

更有甚者,如今美国对毒品的宽容,甚至被纳入“政治正确”。如果哪个政客对毒品态度强硬,那他就有很大可能被带上一顶“种族歧视”的帽子。

20世纪中后期,廉价的拉美裔劳动力迅速占据了美国的劳动市场,“抢占”了美国工人的劳动机会,美国社会对拉美劳工的不满与歧视也因此一步步加剧。而美国的毒品主要就来自拉美地区,于是拉美裔就和毒品关联起来。美国社会将有关毒品泛滥的矛盾点集中到拉美裔身上,进而对其实施打击与逮捕,有些的确罪有应得,有些也是无辜的。

如今随着种族歧视的缓和,政治正确深入人心。然而,种族平等的同时,也减弱了对毒品的管控。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美国政府不愿意在禁毒上继续花钱了。

付费解锁全篇
¥3.00元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