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3年5月12日上午,一辆黑色别克轿车驶向重庆国民政府,车内坐着的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当车子行驶到一个分叉路口准备转弯时,意外发生了,一辆大卡车正向这边疾驰而来,司机急忙猛打方向盘,导致汽车重重地撞上了路边的树上。
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坐在后排的林森,更是直接被甩出了车外,但所幸没什么大碍。
卫士反应过来后,急忙询问林森的情况,林森连说:“没事没事。”车子紧急修理过后,便继续向国民政府行驶。
不一会儿,车子行驶到了国府门前,卫士刚打算开门扶林森下车时,只见林森早已失去了意识,头也歪到了一边。
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林森虽保住了性命,但之后他的病情却不太稳定,最终不幸离世。
林森去世后,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吊唁,对林森的去世感到惋惜和怀疑。甚至连蒋介石也开始怀疑是否是戴笠在背后搞的鬼。
那么,林森的死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另有阴谋?蒋介石与林森之间又有怎样的恩怨呢?
被人列名,弹劾蒋介石
提起林森,他可是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中华民国时期,有三位名人的头像上了国民钞票。
一位是我们大众所熟知的国父孙中山先生,一位是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而第三位,就是林森。
他的名字可能不被大众所熟知,他是辛亥革命元老,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也是他的忠实追随者。
林森与蒋介石不是一个辈分的,当林森在孙中山手下担任多个要职时,蒋介石并未“出道”,还没蒋介石什么事呢。
20世纪20年代时,两人才有了交集,而接触也纯属是工作上的往来,不过这时的蒋介石风头正盛,地位高于林森。
当然这也与林森的性格有关,他不像蒋介石那样性格多变,处事圆滑。林森是国民党中少有的公私分明、与世无争的清正做派。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林森所担任的都是一些闲散职务;而蒋介石则手握实权。
胡汉民作为国民党内的元老级人物,坚持自己的立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尤其是之后关于是否制定《约法》问题上,两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胡汉民
蒋介石忍无可忍,囚禁了胡汉民,这一行为也有效打击了那些反对派力量,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胡汉民被囚禁,他的职位也就出现了空缺,蒋介石想到了身在海外的林森,希望他能回来出任一职。
林森却以在海外不能脱身为由婉拒了邀请,这让蒋介石觉得林森驳了自己的面子,这让蒋介石很下不来台。
当然,囚禁胡汉民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分裂,许多反蒋人士纷纷南下广州,准备另起中央与蒋介石抗衡。
1931年4月,一封“弹劾蒋中正”的通电将蒋介石骂得狗血淋头,这封通电联合署名上,挂上了林森的名字。
而此时身在海外的林森,还全然不知情。5月,一封要求蒋介石辞职的紧急通电又被发出,上面又被署上了林森的名字。
蒋介石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决定开除这几个人的党籍并下令通缉。10月,林森才从海外归来。
那时有人好心地劝说林森还是避一避的好,毕竟两次反蒋的通电上都有林森的署名。
但林森身正不怕影子斜,还是回到了南京,之后蒋介石也知道了内情,没有再追究,但林森已经被冷落了。
蒋介石“下野”,林森“代理”
1931年底,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被迫下野,在这之前,蒋介石一直在思考,如果自己下野,该由谁来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合适。
最初,考虑的是孙科,毕竟他是孙中山的儿子,鉴于这个身份,由他继任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不过胡汉民却提出异议,认为孙科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早年间在国外留学,可能会将西方的脾气带入到中国的政治环境中。
而他又是孙中山的独子,也会有革命人的脾气和自己的独特性格,万一他上位,谁能镇住他?
蒋介石最中意的是于右任,毕竟他是汪蒋之间的“调停人”,蒋介石的一些信息都是由于右任传递的。
汪精卫则更看好蔡元培,毕竟蔡元培的资历和地位摆在那。而胡汉民则力推林森出任。
最终,经过综合考虑,选定了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之所以选择林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林森是辛亥革命元老,资历、地位都摆在那,毋庸置疑;其二,林森在党内的呼声最高,由他出任,可以更好地团结党内各方势力。
其三,林森做事低调,从不拉帮结派参与派系斗争,且与蒋介石之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冲突矛盾。
综合来看,林森是这几个人之中,最合适的人选。1932年1月1日,林森正式就任国民政府主席。
林森为官处事,奉行“三不”原则: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
他的这种做派就导致,即使选定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内部对他并不重视,这个位置成了一个虚职,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国府看印的”。
他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中国民国的国家元首,倒像是一位身着长袍马褂,鹤发童颜,仪态端庄的老者。
他的生活很简单,衣着上面,不论春夏秋天,都是一身布衣;饮食方面几乎是滴酒不沾,偏爱清谈素食;住宿方面,素喜清静。
他更喜欢轻车简从,平日里只带一个司机,连随从也不带。有时一个人漫步街头,与市民聊天,亦或是在田地间,与农民拉话。
林森与蒋介石的性格截然相反,两人一柔一刚,性格互补,这也是为什么两人能长期共事这么久平安无恙的原因。
蒋介石在位时,他的政治欲望和野心暴露无遗,因此四处树敌,搞得党内派系斗争不断,之后被迫下野,相比之下,林森就显得平和而又谦逊。
这也就是为什么林森在位的12年间,国民党内部并没有出现什么大动乱,他的存在,起到了一个“黏合剂”的作用。
“布衣元首”林森逝世
蒋介石与林森之间的关系,表面上虽显得客气和亲密,但实际上却有着一定的距离感。这种关系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表演。
两人之间的问候和关心往往只是浮于表面。给人一种客气又虚假的感觉,不管是蒋介石外出还是林森外出,两人总会客气地去电问候。
林森知道这就是一个被人“架空”的虚位,面对社会上一些人的冷嘲热讽,他也视若无睹,毫不在意。
不过蒋介石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即使林森是这样的毫无威胁,蒋介石仍旧对他怀有戒心。
这天,蒋介石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林森由于身体不适,突发高烧,在会前请了病假。
林森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猜疑,毕竟这场会议涉及到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的问题。
而林森与胡汉民有故交,又在会前请假不来,这分明是故意寻的借口,会中,蒋介石仍旧心绪不宁。
会议一结束,蒋介石直接驱车前往了杨森的住所,到了之后看到,林森烧的满脸通红,连抬眼都费力,身体虚弱。
蒋介石这才打消了心中的顾虑,假惺惺地慰问了林森一番便离去了,这也反映出蒋介石对林森的不完全信任。
1932年夏,林森在庐山的庙宇中买古董,正当林森与古董商交谈时,只听一声:“委员长来了。”
众人纷纷避让,给蒋介石腾位置,只有林森还在品鉴着手中的古董,见蒋介石进屋,林森也没有抬眼。
从蒋介石到这直至离去,林森表现地淡淡地,一门心思扑在古董上,就好似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由此可见,两人之间并不亲密,那些做派也不过是呈现给外人看的罢了。
1943年5月12日上午,林森乘坐一辆黑色别克前往国民政府出席加拿大递交国书的仪式。
结果没想到,被突如其来的车祸,耽搁了时间,林森也从车里被甩了出去,不过好在没什么大碍。
只是林森略感头有些发蒙,看到卫士紧张的神情,林森连说:“没事没事。”车子在紧急修理过后,便继续向国民政府行驶。
不一会儿,车子行驶到了国府门前,卫士刚打算开门扶林森下车时,只见林森早已失去了意识,头也歪到了一边。
众人见状,立刻将林森带到医院抢救,保住了一条性命,经医生的初步诊断,是脑溢血症。
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候,病情平稳后,林森才回到官邸继续休养,各党派人士及外国政要纷纷发电慰问林森病情。
毛主席也特意派周总理为中共代表,前往探视。但之后林森的病情却不太稳定,最终于8月1日,不幸离世。
林森去世后,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哀悼,对林森的去世感到惋惜,同时有人猜测,林森的死,到底是一场意外还是人为。
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林森的死与蒋介石有直接关联,但一些人还是将怀疑的目光放到了蒋介石身上,毕竟两人之间是亲密关系浮于表面,也出现过分歧。
甚至连蒋介石也开始怀疑是否是戴笠在背后搞的鬼,不过林森的这场车祸跟蒋介石还真没什么关系,也不是他手下策划的。
两人确有过分歧和矛盾,不过这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再者,林森并没有拉帮结派,反对蒋介石。
哪怕蒋介石真想动手,鉴于林森在党内的地位,他也得好好掂量掂量,两人之间也到不了蒋介石非要将他灭口的地步。
结语
林森在政坛上,虽身处高位,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对权势名利淡然处之,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使得他在纷扰的政治斗争中,能够保持一份难得的清醒与冷静。
他奉行“三不”原则,更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林森在官场中,不随波逐流,不参与无谓的争斗,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职责。
他的存在,为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舞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他不该被遗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