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用一招计中计,铲除美国在华情报网,30名美特工被抓

分享至

(本文根据网上信息编写而成,真实情况涉及国家机密,外人不可能窥测,请理性阅读)

2010年6月,澳门某居民区。

在一幢不起眼的民宅三楼,一间昏暗的房间里,六七个男男女女围坐在一起。

他们神情紧张而专注,仿佛在商量着什么极其重要且机密的事情。房间内的气氛压抑而沉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不安。

突然,门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房间内的沉寂。

众人顿时惊慌失措,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一个女人壮着胆子走到门前,小心翼翼地问道:“谁啊?”

她一边开口问,一边紧张地朝猫眼望去,只见门外走廊上站着一个年迈的老妇人,正焦急地等待着。

老妇人急切地回道:“你们家卫生间漏水了,漏到我楼下了,怎么回事啊?你们得赶紧处理一下!”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满和抱怨。

女人听了老妇人的话,正要开门出去查看情况,却被屋里一个男人连忙制止了。



他迅速走到门前,也朝猫眼望了望,然后沉思片刻,突然脸色大变,对众人说道:“有情况,大家快从后门走!这里可能不安全了!”

众人一听,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纷纷起身准备逃离。

他们迅速打开后门,朝着另外的楼梯口狂奔而去。然而,当他们刚下到楼梯口时,却惊讶地发现几个男子已经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些男子身穿制服,神情严肃,冷冷地说道:“我们是国安的!你们已经被捕了!”

几人一听,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危急,纷纷四处逃散。然而,国安人员训练有素,迅速展开了追捕行动。

半个小时后,六个人全部被抓获,只有一个人趁着混乱跳进了附近的河水中,拼命地游向对岸。

一个国安人员见状,正要跳进河里继续追捕那个逃跑者,却被另一个人拦住了。

他冷静地说道:“别追了,他是自己人”。

那位“自己人”,正是我方策反的卧底,名叫李振华(化名),为我们铲除美特工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美国在华间谍网被捣毁

2010年年底,美国中情局(CIA)突然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情报危机。

情报来源似乎在一夜之间枯竭,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切断了他们与中国内部的信息纽带。到了第二年,这一危机愈发明显,美国情报机构的高层开始注意到,他们在中国精心布置的线人竟然陆续失踪,且毫无征兆。

当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由于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情报支持,在与中国的外交博弈中,屡屡陷入被动局面。

由此,奥巴马不止一次地质问中情局:“你们在中国的间谍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我们的情报系统如此失灵?”

面对总统的质询,中情局的头头们面露难色,他们深知,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间谍网络已经遭到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

30名最重要的线人,他们曾是美国在中国情报战线上的耳目,如今却已经或被中方处决,或被收押。

这一惨重的损失,对于中情局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为了挽回颜面并重建情报网络,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FBI)联手展开了名为“蜜獾”的行动。

他们组织了最优秀的反情报官员,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誓要查明中方是如何瓦解美国情报网络的。

在那场行动中,美国驻华大使馆的雇员,无论职务级别有多高,几乎每个人都受到了严格的审查。

然而,尽管他们付出了如此大的努力,却仍然是一无所获。

直到2017年5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才爆出惊人消息:中国捣毁了美国中情局(CIA)的在华间谍网。

《纽约时报》报道称,根据美国当局掌握的资料,总共有18至30名在中国内地替中情局做事的线人或特工,被处以死刑或被囚禁。

其中,中情局在2013年曾计划重建在华线人情报网,但成效很差。

而我国之所以能够捣毁美国中情局安排在华的特工,其实与此前提到的“李振华”有着绝对的关系。



策反“李振华”

可以说,全世界任何两个国家之间都存在着“间谍战”。

中美间谍战,从1949年便开始了。在随后的年代里,面对当时中国封闭且一元化的社会生态,美国情报人员难以深入中国。

一直到了1980年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美国对华秘密情报的收集才真正得到了实质性进展。

面对美国的间谍渗透,我国的反间谍行动一直如影随形。美方能够策反我们的人,我们也能够策反他的人。

其中,李振华就是其中之一。

李振华,又名李正华,台湾人。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台湾新北。

他的父亲,是一位曾经的国民党军官,在1949年的历史转折中来到台湾。正因如此,李振华从小被灌输了不好的思想。

李振华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后来顺利考上了台北大学。毕业后,又远赴美国深造,先后在加州大学获得了硕士与博士学位。



不幸的是,就在李振华读博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振华被美国的中情局盯上了。

在中情局的威逼利诱下,李振华最终沉沦,沦落为美国中情局的特工人员。

关于他为何选择这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具体细节已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金钱与利益并非他的驱动力。

更合理的推测应该是,小时候他被偏执的父亲灌输了不恰当的思想,导致他的思想也很偏执。

在他看来,做一些对大陆不好的事,就是对湾湾最好的交代。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李振华频繁往返于中国,每次停留数月,表面上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实则暗中搜集情报。

他利用自己的学术身份作为掩护,十多年间,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情报网络与间谍网络。

十余年来,他的工作成果显著,深得中情局的赏识,不仅荣获奖项,还被任命为在华情报网络的重要负责人,成为了连接两岸情报战线的隐秘桥梁。



起初李振华的行动,并未引起我国的注意。

大约从2007年起,李振华的名字才开始进入国安部门的视线。

那时国安部虽然对其身份和活动有所察觉,但却并未急于采取行动。

只因我方深知,逮捕李振华或许易如反掌,但要彻底摧毁围绕在他周围的那个庞大而复杂的间谍网络,却绝非易事。

于是,中方决定采取一种更为巧妙的策略:攻人先攻心,他们计划策反李振华,让他从内部瓦解这个间谍网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