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泗水地瓜发展史,就是一部小地瓜带农致富史。
小地瓜带动全县10万人就业、龙头企业带动10万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富起来的新农人无偿传播新技术新品种……泗水地瓜从过去的“救命粮”,成为今日的“致富粮”和“健康粮”,并在泗水县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种联农机制带动全县7万人就业
大企业带动10万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在联农带农上,泗水县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利益联结机制、“股金+租金+薪金”的“股份式”利益联结机制、“市场+储存+电商”的“市场式”利益联结机制等多种主流联农带农机制。
在中国地瓜深加工领域,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这家企业无论在地瓜加工技术、产量还是销量方面,均居世界首位。这家地瓜界的“头部企业”采用的就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利益联结机制。
地瓜产业为泗水县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图为工人们正在剪地瓜苗。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公司已经带动10万家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他们有的为公司提供原料,有的提供劳动力,我们风险共担,农企双赢。”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石循生说。
记者获悉,利丰公司统一种植标准、统一脱毒种苗、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收购产品、统一产品品牌,公司负责统一生产服务与管理。企业通过保护价收购和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方式,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农企双赢”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获得稳定收益。
此外,“股金+租金+薪金”“股份式”利益联结机制也是泗水县新出现的第二种联农带农机制。产业园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领办或入股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集体以土地或其他资产入股合作社或兴办农业企业,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股份合作关系。同时,企业通过流转农户土地、聘用农民务工、创新利益分配等方式,让农户获得“股金+租金+薪金”,形成企业与农户之间“股份式”利益联结机制。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品牌价值及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泗水地瓜”品牌价值达到43.35亿元。2023年,泗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甘薯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9.25亿元,带动就业8万余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收入水平30%以上。
泗水地瓜喜迎丰收季。
目前,全县甘薯加工企业达到31家,保鲜储存能力4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甘薯精深加工基地,年综合加工能力60万吨,甘薯产业产值47亿元,辐射带动县内及周边种植60万亩。
“市场+储存+电商”“市场式”利益联结机制是泗水县探索出的第三种联农带农机制。产业园建立甘薯产品交易市场,引导农户、农场主在交易季节免费进入市场交易,营造交易场景、繁荣市场、汇聚人气,形成“市场式”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建设地瓜储存地窖,错峰上市增加农户收入。产业园通过恒温库保鲜和对现有存储方式的改造升级,减少甘薯仓储过程中的破损率,延长供货期,进行错期销售,每斤增加收益0.5-1.2元。
给地瓜植入科技“基因”后
泗水小农户亩产翻番,亩收入翻1.5番
跟地瓜打交道50余载,庞兴俊深刻感受到了近年来科技给农民带来的变化。作为泗水县圣水峪镇东野村党支部书记,庞兴俊说,这种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瓜产量的提升;第二,地瓜品质的提高。
“我小时候,地瓜秧7米多长,只长秧子不长瓜,亩产也就3000来斤,一亩地连三分之一的商品薯也挑不出来。现在的地瓜秧呢,只有2米多,结的地瓜不开不裂、糖分高,最关键的是,亩产7000斤,一亩能出的成品率能达到90%以上。”庞兴俊说。
在他看来,这种变化得益于科技的力量。山东省农科院甘薯专家王庆美研究员几乎每个月都会来村里指导农户进行生产,他们进村地同时,带来了先进的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在东野村,农户的收入也因科技力量的植入而翻了1.5番,村民一亩地瓜的纯收入超过了3000元。
记者了解到,从20世纪90年代山东农科院甘薯创新团队就开始在泗水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30多年来,推广的品种从济薯21、济薯22、济薯18、济紫薯1号到济薯25、济薯26、济薯33、济紫薯2号,推广的技术从地膜覆盖、脱毒甘薯、配方施肥到健康种苗和水肥一体化,实现了品种更新换代、支撑了泗水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泗水县圣水河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东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村里还有一家合作社——泗水庞海波种植专业合作社。多年来,两家兄弟合作社手牵手发展地瓜产业,目前全村建起300余个育苗棚,一年能卖出1.5亿株优质地瓜苗,年营业额超3000万元。伴随着一株株地瓜苗从尼山脚下的这个小山村飞往全国各地,先进的地瓜品种和技术也被传播到了大江南北。截至7月中旬,今年的地瓜苗已经全部卖完。而早在春天,六成以上地瓜苗已经预订完毕。
蓬勃发展的海波薯业。
“中国优质地瓜原产地”——山东·泗水。
“我们村现有优质地瓜2000余亩,大户年收入能达到上百万元,中等户年收入也能超过30万元,小户除了种地瓜的收入,务工收入也很可观。地瓜产业不光富了百姓,也让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庞兴俊掰着手指说,言语间充满自信和骄傲。两家合作社给周边十余个村庄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据这位村支书估算,两家合作社每年开出劳务费近200万元。手脚麻利的剪苗工,日均收入超300元;即便是老人,日务工收入也在100元左右。
有了这笔收入,东野村每年年底都会给村里160余位70岁以上老人发面粉、油等过年福利,还给村里修了5公里公路、安了30盏路灯、修复了水利设施,并让8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饭。全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因紧邻尼山圣境,东野村人杰地灵,风景秀美。有了可观的村集体收入,未来,村里打算建几处民宿,也吃一吃“旅游饭”。
泗水“山杠子”返乡种地瓜
不光自己致了富,还无偿为群众传播技术
每天早晨六点,农场主张俊洪都会准时上山干活,除草、修理地瓜秧、开沟……这些活儿,45岁的张俊洪已经干得驾轻就熟。2016年,在天津市打拼多年的泗水青年返回家乡——中册镇大张家村,注册成立泗水县俊洪家庭农场,自此开启了自己的漫漫创业之路。
“有一次回老家,我发现,回村种地的年轻人不多了,好多山岭地都撂荒了,我看了很是心疼。听说县里政策好,了解到县委县政府都很重视地瓜产业的发展,泗水地瓜也越来越有名,所以,我果断回村种地瓜。”谈起回村初衷,张俊洪侃侃而谈。
作为一个热爱农业喜欢农村的青年,张俊洪说,虽然自己整天在山上干活,但他一年到头每天过得都很开心。与众不同的是,这位有想法的青年把目光瞄准了“高品质山地瓜”,目前,规模已经发展至近200亩。
为啥种山地瓜呢?记者不禁发问。张俊洪坦言:“一方面,山上的土壤是风化岩形成的,矿物质含量高。另一方面,我种地瓜的这几个山头,海拔都在300米以上,昼夜温差能达到十几度,糖分积累高。”记者了解到,作为古老泗河的发源地,泗水县甘薯种植区域为片麻岩风化土壤,富含磷、钙等矿物质元素,镁、锌、铁、铜、钼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
生长在低山丘陵间的泗水地瓜。
壮观的泗水地瓜育苗棚。
除了借助天然的有利条件,张俊洪还注重科学种田,比如专门种最受市场欢迎的烟薯25、榴莲蜜薯、白哈密等新品种,喷叶面肥,用滴灌带等等。这些进步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紧跟县农业农村局学习新政策新技术;另一方面,不断向同行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搭上电商的快车后,张俊洪种出的地瓜,价格比普通地瓜高出一倍。而这位“山杠子”也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了自己的账号,不断试水新的营销模式。
年收入几何?张俊洪憨笑着回答说:“年头不好的时候,也就挣个20来万;行情不错的时候,能挣40来万。随着时间推移,收入水平基本呈一条不断上扬的曲线。媳妇起初不理解不支持,现在也支持我回村种地了。”
回首来时路,令张俊洪骄傲的是,他不光自己致富了,也把新的种植技术传播给了周边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并帮助他们实现种地瓜的“进阶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家不再用传统的地瓜种苗,而是转向条形更好、带病最少的“大田苗”。此外,这家扎根泗水北部山区的家庭农场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剪苗的老人日收入在100元至300元之间。最多时候,日用工量超700人。用张俊洪的话来讲,“来干活的老人们都不容易,他们的收入也是劳动所得”。所以,张俊洪有时会把优质地瓜苗免费送给这些工人,并无偿教给他们种植技术。
畅想未来,张俊洪有更大的目标:从“地瓜种植达人”变成“地瓜销售达人”,把农场的年收入再翻一番,此外,帮助更多农户鼓起腰包。
村支书南下勇敢探路
带领群众发展起高附加值香薯
走进金庄镇马头山村,泗水县儒乡耕读种植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这个有着1747口人的山村,祖祖辈辈种地瓜,家家户户种地瓜。全村总共9700多亩地,其中,4000余亩是地瓜。以前,这个村种地瓜要去徐州拉苗子,如今,这个村可以依托合作社自己繁育地瓜苗,并且地瓜育苗、种植、销售、储存,不出村都能一站式解决。
“我们村老百姓的好日子,与地瓜产业密不可分。”村支书李学成说。大暑时节,码头山村的老百姓正在紧锣密鼓地插地瓜秧。村支书李学成是一个头脑活络的人,在供电部门上班29年,退休后于2017年年底当选为村支书。
2018年1月1日,李学成带领两名村民去浙江考察,他们从浙江农科院引进了小香薯、紫薯等新品种,创新精神领全县之先。其中,小香薯糯香甜,呈金黄色透明度;紫薯粉糯香甜,蒸熟后,紫色透明,呈晶体状。
2021年合作社第一年试验种植,大获成功,村里种的20亩当年就卖了12.7万元。如今,码头山村香薯、紫薯达到800来亩;烟薯25、济薯26、蜜薯、澳洲紫白等品种加起来达到3200余亩。目前,在拼多多平台上,码头山金香薯一天能卖100多单。如今,村民们种香薯、紫薯,一亩地能卖到8000余元,是之前种淀粉薯的3-4倍,且供不应求,每到收获季节,南方经销商直接来地头拉货。
条形漂亮的泗水地瓜。
条形漂亮、出成率极高的泗水地瓜。
去年,村里借助项目建起了大型地瓜窖,能存4000多吨地瓜。本村群众存地瓜不要钱,外村种植大户可租赁,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此外,全村还有60余个五米深的土地瓜井,储存效果也很好。除了带领本村发展小香薯、紫薯,李学成还慷慨地把技术和品种传播给周边村,如今,香薯、紫薯已经发展至1200余亩。村集体收入也在不断上涨,达到50多万元。
“下一步,我打算上个深加工项目,专门研发薯干、薯条、香薯粉条、香薯奶茶、香薯年糕、即食烤红薯等适合城市年轻人口味的产品。”畅想未来,李学成信心十足。他近期打算启程前往九江市考察市场,并在未来几年发展大户,把自己更多的时间花在外出考察市场的路上,为全村540户群众当好“探路者”。
五金生意不做了,返乡繁地瓜苗
他每年给剪苗工开出60万元工资
在泗水县星村镇星四村,“邢文亮”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作为村里的“地瓜达人”,邢文亮拥有23个育苗拱棚,40个育苗大棚,为星四村及周边村庄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看到生活有点困难的农户,邢文亮就免费送苗;他还无偿给周边大小农户传播先进的地瓜种植技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
“我每天的用工量超过30人,一天至少开出3000元工资,一年光给干活的工人开出的工资就超过60万元。来合作社干活的工人,还有71岁的大娘呢。”邢文亮说。
“在我的家乡,地瓜这个作物富了很多人。我以前在外跑五金、百货生意,后来专门做地瓜苗,从山东省农科院直接要种薯,然后自己繁育。我的苗子畅销内蒙古、辽宁、河北、青岛、江苏、河南等地。咱也没大力宣传,就是靠口口相传。”谈起自己的致富经,这位57岁的庄稼汉很是骄傲。通过繁育地瓜苗,邢文亮个人年收入超100万元。
邢文亮也是一位古道热肠之人。天南海北的客商只要来到村里订苗子、买点瓜,他管吃管住,像兄弟一样热情招待这些客商。“每年秋收完毕,天南海北的客商都来我这定苗子,也来找我喝喝小酒,聊聊市场,所以,我的朋友遍天下呢!我估计,俺们合作社的地瓜苗在全国各地都有种的。”
“爱心捐赠暖人心,人间自有真情在。”在泗水县文亮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内,挂着这样一面锦旗。这面锦旗背后,有一段感人的赠苗故事。
富裕起来的邢文亮从没有忘记支持过他的乡亲们。2019年,沂南县孙祖镇新凤庄村遭遇了雪灾,听说这个事后,作为合作社理事长,邢文亮当即免费为受灾村庄捐赠了200亩地的优质地瓜苗。新凤庄村村委会、临沂市市委党校第一书记工作组于当年7月为这位拥有古道热肠的泗水地瓜人送来了锦旗。未来,邢文亮的野心还很大。明年,他打算找个地方再继续扩建育苗棚,繁育更多优质地瓜苗。
泗水地瓜,不仅仅香甜,也富民、富村、富县。一个充满希望的甘薯富农增收先行区呼之欲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杨瑞瑞 包庆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