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蜀道特展展出的部分珍贵文物。李雨心 摄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馆员梅铮铮讲述《蜀道话三国》。 陈成 摄
蜀道,一条统一、开放之路,一条文化之路,一条精神向上之路。数千年来,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曾发生无数风起云涌、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要论最为精彩的时代,一定少不了三国时期。
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有张飞挑灯战马超……1800多年来,三国时代的刀光剑影已经无处可寻,只留下无数传说故事,飘荡在蜀道的山岭峭壁间。如今,蜀道之上有哪些文化遗存,引得后人怀念并心向往之?
8月11日,在“雄关漫道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于四川博物院展出期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馆员、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会秘书长梅铮铮,以《蜀道话三国》为题,遴选今存蜀道上的若干遗址、遗迹,结合三国历史,将蜀道上的三国文化风采娓娓道来。
听三国往事
跟着专家重走一遍古蜀道
对于三国而言,蜀道并非一条寻常之路。蜀汉政权立足巴蜀大地,于是众多三国英豪驰骋于蜀道之上,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当天的讲座,梅铮铮以刘备入蜀的故事为引子。此后,蜀地成为其建国的根据地,蜀道也与三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国时期,金牛道是蜀汉王朝往来频繁的一条主要官道。从成都向北出发,到达今天的广汉,也就是过去的雒城。”梅铮铮讲到,《三国志》记载,刘备打得最惨烈的一场战事就发生于雒城,公元212年,刘备大军一路南下,本来开局比较顺利,但在雒城遇到刘璋军队顽强阻击。之后,军师庞统战死在雒城下。“现在广汉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刘备和刘璋的部将张任大战的雁桥遗址,今天叫做金雁桥,当然现在看到的桥是后来修建的。”
顺着金牛道继续前进,就会来到白马关。梅铮铮说,此处过去应该叫做“鹿门关”,南宋诗人陆游曾作《鹿门关过庞士元庙》可证明这一点,而庞统祠正位于此处。“庞统战死以后,刘备在这里给他建了纪念墓地。白马关至今还有秦蜀古道的遗迹,有的地方甚至有很深的车辙印,说明过去这里往来交通、商贸频繁,希望大家也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
而后,观众的视线随梅铮铮来到绵阳,绵阳在汉末三国时名为涪城,城东有一座富乐山。相传刘备初入蜀地,刘璋就是在此设宴席来为他接风。刘备酒过三巡,站在山上一览蜀中形胜,不禁感叹:“富哉!今日之乐乎!”富乐山因之得名。“绵阳现在的富乐堂大殿、涪城会雕塑,有很多三国元素,这些都是三国文化的表达。”梅铮铮说,绵阳还有一座真实存在的蜀汉名臣蒋琬墓,此人在《三国演义》中笔墨不多,却是诸葛亮推荐给后主刘禅的第一位“接班人”。
金牛道上的梓潼、青川,再到远近闻名的剑门关、翠云廊,以及“中国交通史博物馆”明月峡……梅铮铮带领观众一路穿越风云变幻的三国,重走了一遍古蜀道。
逛大特展
翻阅蜀道历史文化“指南书”
本场讲座正值“雄关漫道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期间,无论听完讲座再看展览,还是看罢展览再听讲座,都不由令人产生现实与历史交错的穿越之感。
据介绍,特展于7月28日开幕。展览聚焦蜀道本体和人文两大主题,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广元市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等66家参展单位的430余件/套蜀道主题珍贵文物集体亮相,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8件/套。特展从历史、地理、工程、人文等多个维度,将蜀道的开辟与发展过程,以及蜀道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堪称一部关于蜀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指南书”。
讲座的尾声,梅铮铮也向现场观众“安利”了此次的大蜀道文化特展。他特别提到,通过三国时期蜀道遗存遗址的调查、了解和分享,有助于今人对历史更加了解、对先民更加敬重,对传统文化心怀敬畏。“从蜀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的智慧,他们艰苦奋斗,无所不能。也说明蜀人从来不是封闭的族群,永远渴望着跟外界的沟通,比如文化交流或商贸往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