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北宋 · 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浣溪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创作于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记录了他与友人刘倩叔一同游览南山的愉快经历。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里的一次出游,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柔美与游人心境的恬淡,最后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结,表达了作者对简朴、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细雨斜风作小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玩时的天气状况,细雨斜风带来了一丝寒意,但却也增添了游玩的情趣。接着“淡烟疏柳媚晴滩”,淡烟和疏柳相映成趣,使得晴朗的河滩更加妩媚动人。而“入淮清洛渐漫漫”则进一步描写了河水的景象,清清的洛水汇入淮河,水面渐渐变得宽阔无边。
下片则转向了游玩的具体细节。“雪沫乳花浮午盏”,描述了午间品茶时的情景,茶盏中浮着如雪的乳花,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蓼茸蒿笋试春盘”,则是品尝春盘中的美食,蓼茸和蒿笋的鲜嫩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苏轼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在纷扰复杂的人世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那种清淡的欢愉。这种欢愉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丰富或者地位的显赫,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这句给人的感觉就是嚼有余香,韵味耐品,为经典之句。
浣溪沙 感旧 北宋 · 苏轼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首句“徐邈能中酒圣贤”,徐邈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以嗜酒著称,苏轼借此形容自己或他人饮酒时的豪放与不羁,暗含对魏晋风度的向往。接着“刘伶席地幕青天”,刘伶也是魏晋名士,以放达为名,此处苏轼用他席地而坐,以青天为幕的形象,进一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然后“潘郎白璧为谁连”,潘郎即潘安,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此处苏轼用他比喻美好而纯净的人或事物,但“为谁连”三字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迷茫,似乎在问这样的美好究竟是为了什么。
下片则转向了更为深沉的感慨。“无可奈何新白发”,苏轼在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无奈与悲哀。接着“不如归去旧青山”,在面对无法抗拒的衰老与变迁时,苏轼表达了一种想要回归自然、寻找心灵归宿的愿望。最后“恨无人借买山钱”,则是一种自嘲与苦笑,他感叹自己虽然想要归隐山林,却连买山的钱都没有,这种现实的困境让他感到无奈与遗憾。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与自身境遇的抒发,展现了苏轼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他既向往魏晋名士的超脱与不羁,又无奈于现实的困境与岁月的无情。在这样的矛盾与挣扎中,他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憧憬。
浣溪沙 即事北宋 · 苏轼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清讴。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挽回霜鬓莫教休。
首句“画隼横江喜再游”,画隼即画船,这里用以形容游船的美丽。苏轼以游船横江再游为乐,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接着“老鱼跳槛识清讴”,这句以老鱼跳槛的生动景象,比喻自己虽已年老,但仍能欣赏和享受美好的歌声,识得清讴之美。同时,这也暗含了苏轼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年老也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流年未肯付东流”,这句表达了苏轼对时光流逝的不舍和无奈。他不愿意让宝贵的时光白白流逝,希望能够珍惜每一刻,活出精彩的人生。
下片则转向了更为深沉的思考。“黄菊篱边无怅望”,黄菊象征着秋天的美好,篱边无怅望则表达了苏轼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坦然和从容。他不会因为生活的挫折而感到沮丧和失望,而是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白云乡里有温柔”,这句则表达了苏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白云乡里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温柔则代表了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苏轼渴望能够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享受那份宁静和美好。
最后一句“挽回霜鬓莫教休”,霜鬓即白发,代表了年老和时光的流逝。苏轼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不愿意服老、不愿意让时光白白流逝的决心。他希望能够挽回时光,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不让生活因为年老而停滞不前。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对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用自己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浣溪沙 送叶淳老 北宋 · 苏轼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苏轼的这首《浣溪沙·送叶淳老》是一首送别词,表达了对友人叶淳老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阳羡姑苏已买田”,阳羡和姑苏都是地名,这里指的是叶淳老已经在这两地购置了田产,暗示他即将在此安家落户。接着“相逢谁信是前缘”,苏轼感叹与叶淳老的相逢仿佛是前世注定的缘分,表达了对这份友情的珍视和不舍。然后“莫教便唱水如天”,这里的“水如天”可能是一种比喻,意味着不要过早地唱出离别的哀歌,希望友情能够长久延续。
下片则转向了苏轼自己的感慨和祝福。“我作洞霄君作守”,洞霄可能是指苏轼自己即将前往的任职地,而“君作守”则是指叶淳老将留在原地。两人即将分别,各自奔赴不同的前程。接着“白头相对故依然”,苏轼希望即使岁月流转,两人都能保持这份友情,直到白头相对时依然如故。最后“西湖知有几同年”,西湖是美景的代称,也是两人曾经共同游历过的地方。苏轼在这里感叹,不知道还有多少同年(即同年出生或同年任职的人)能够像他们一样保持这份深厚的友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