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身边的小事做好,把应尽的责任落实好”,这是航空工业昌飞31车间十八班班长罗昭明严于律己的工作准则。
在铆装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罗昭明精益求精、追求品质,成为铆装岗位上优秀的楷模。
变的是工作站位不变的是匠心品质
铆装是一项既繁杂而又单调的工作。2010年,罗昭明从大学校园迈进昌飞公司31车间,自此便与铆工结下不解之缘。肯吃苦、勤学习、善提问、敢钻研,是当时老师傅们对他的评价。
入厂初期,恰巧当时正处于飞机批产混装掀起大干热潮的巅峰时刻,高强度的生产作业、高品质的交付要求,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但这却激发了罗昭明勤学苦干的本色。罗昭明不仅追求精细的铆接技术,还会认真思考如何打造一件精品。他总是不断地问自己,钻出的每个孔、打完的每颗钉是否都用心负责了?多年以后,他依然保持着开工前心无杂念、作业中精益求精、收工后再次全面检查的工作步骤,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罗昭明主动思考,并不断求证和寻找解决方法,他每年提出10余条改进改善建议,不断助推产品质量、多余物管控等方面的提升。在参与机架内铆接任务时,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与班组的工艺技术人员一起探讨,梳理指令结构内容、改进工装型架保障,形成解决根源的工艺方案,最终通过不懈努力,使飞机铆接故障率大大降低。在外场应急保障时,他所提出的携带防护垫、罗列工具清单、购置专用工具包等改进方法也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每当身边同事向他讨要“秘方”时,他总是回答6个字:用眼、用脑、用心。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对待产品质量的责任,不断思考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养成对待产品品质的严谨态度,是罗昭明一直坚守的工作准则。
钻好每个孔打好每颗钉
“钻好每个孔,打好每颗钉”,是罗昭明经常说的一句话。去年5月,车间人员缺口大,导致尾段总装零件交付相对滞后。罗昭明作为车间技能骨干,主动起冲锋带头作用,他找到工段长提出带领班组成员主动承接下中机身总装站位,克服在实施过程中安装操作空间小、工作内容繁琐、工艺及工艺装备不完善等困难,并对产品提出了许多可以改进改善的合理化建议和方案。他在该科研型号中机身及尾段铆装工作还未完成时,就又紧接着被抽调承担起了另一科研型号的中央翼、尾梁铆接研制任务,协助车间解决制约科研型号生产的瓶颈问题。
有一次,在中央翼铆接过程中,他发现由于左右接头零件初孔余量小,螺栓安装孔铰孔极易产生超差情况。凭借多年的铆工经验,罗昭明采取辅助钻套确定孔中心,逐级扩孔加手铰的加工方法有效解决了铰孔超差问题。也正是凭借这份坚定,他培养出了工段内的余芳、卢超、程厚崎等一批车间里的中坚力量,为铆装队伍的不断壮大贡献了力量。
罗昭明技能过硬,荣获了中国航空工业第八届技能竞赛优胜奖、公司级青工技术比武铆装专业第一名、连续多次荣获公司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文字/吴雨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