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
1898年夏天,慈禧太后废除了光绪皇帝推行103天的新政,把他幽禁了起来要废黜掉,打算另外册立光绪帝的堂兄弟载漪的十五岁儿子溥儁为大阿哥。此事传出后,不仅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反对声音,更严重的是遭到各西方强国的一致拒绝。
废帝计划流产后,慈禧认为外国人干涉了她的家务,加深了对外国人的不满。当时,外国公使还向慈禧提出要求、让清政府镇压反对外国人的秘密社团,“义和拳”和“大刀会”。
此前,西方的大批传教士在清政府的允许下进入了中国后,各地都出现了传教士或教民横行乡里,为非作歹的事情;以义和拳、大刀会为首的诸多民间组织开始在山东、直隶等地率领百姓攻打教堂、驱逐传教士、惩处不法教民。这类活动当时称“教案”,八国联军侵华前、全国共发生各类教案800多起。
随着西方列强对于中国侵略、渗透的加深,“反洋教”运动愈演愈烈;到1900年,义和拳等组织有了统一的名字“义和团”,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不置褒贬。
1900年4月6日,各国公使发表联合照会,限令清政府在两个月以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代为剿平。一周后,天津大沽口外的海面上出现了英、法、美、俄等国前来“示威”的军舰,事态扩大。
最后关头,慈禧退缩了,5月31日同意各国派兵进京,由外国士兵自行保护使馆和教堂;但规定每个国家来京军事人员不得超过30名,且要等事态平息和、马上撤离。于是,外国军队就开始堂而皇之地开进北京。
从5月31日晚到6月8日,各国有接近1000人的军人进入北京,远远超出限制,但清政府完全照列强的要求行事,并未换得局势的缓和。6月9日,各国公使开会决定调遣大部队进京;10日,大沽口外各国军舰派出了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西摩尔中将率领的2053名联军登陆,向北京进发。
慈禧真实照片
消息传到北京城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矛盾升级,外国使馆的卫队开始主动出击寻衅,与义和团及清军发生冲突。6月11日,清政府的主战派打开京城九门,默许大批义和团涌进北京,城内的义和团很快达到数万人;6月12日,出现了义和团焚烧教堂和洋行的情况,外国人开始受到攻击。
6月13日,慈禧发布系列上谕,一面备战,一面为求得列强谅解、镇压义和团。14日,西摩尔率领的联军途中受到义和团与清军聂士成部的阻击,和外界联系中断。接下来,中外各方均按照自己的判断来采取行动:各国使馆卫队继续主动挑衅,杀死数十名团民;慈禧连发八道上谕,加紧镇压义和团。
16日,得知联军向北京进发的慈禧决定派兵到京郊阻拦西摩尔,“不服阻,则决战”。此时,她阻止联军入京的态度非常坚决。当时,因京津一带兵力严重不足,慈禧下令对义和团暂停镇压,将其中年轻力壮的团民编入部队。
就在这一天,义和团开始围攻西什库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天津大沽口外联军的军舰也已经做好登陆准备,已没有人能够阻止这场战争。
16日夜里10时许右,联军舰队向大沽炮台的清军守将罗荣光下达最后通牒,让清军让出炮台以便联军进驻,遭拒后于17日0点50分向大沽炮台开炮,战争爆发。6个小时后,大沽炮台陷落,守军大部阵亡。
18日,大沽炮台陷落的第二天,还不知道大沽口已经开战的慈禧,还召集王公大臣们开会、为是否与各国交战而争执。战争爆发第3天,也就是6月19日,大沽口开战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城内,慈禧急忙召集了“御前会议”,主战派的意见最终占据了上风。
6月19日下午3点,慈禧派人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他们在24小时之内离开北京前往天津;各国公使复函清政府,请求延期。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离开东交民巷、前去交涉公使撤离,途中遇上清兵兵巡逻,克林德首先开枪未中,被清兵恩海开枪还击击毙,此即著名的“克林德事件”。
克林德
克林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史上被打死的级别最高的外国人,他被清军击毙被西方世界认为是八国联合出兵中国的直接理由。西方列强认为清政府从一开始便“联拳抗洋”的观点,其实是不对的。义和团从开始围攻北京教堂时,慈禧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臣荣禄率武卫军中军前往东交民巷实施保护。
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内层防御有护馆的洋兵,外层有荣禄的军兵,他们都是洋装备,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对他们发起进攻、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这种情况到20日才有了变化,天下午4时整,清军开火、开始对外国使馆有组织的进攻。
1900年6月21日,慈禧颁布《宣战诏书》;在这份《宣战诏书》中,对交战对象没有明确交代,只用了一个略带蔑视的词“彼等”,因而被认为是一个向全世界宣战的诏书;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份作战动员而已。
此后,慈禧希望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来抵御外国入侵,于是京津地区的义和团迅速发展,义和团的反洋教运动和抵抗侵略的行动,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到了29日,慈禧给清政府在八国的驻外使节们发去了电报,要求他们针对“宣战”一事向驻在国进行解释;四天后,慈禧又以光绪皇帝的名义给出兵最多的英、日、俄三3国元首发出了国书。由此可以看出,慈禧并没有下定决心与八国誓死一战,且非正式地向列强表示了求和的愿望。
6月下旬到7月初,这三个国家相继增兵,德国也做出了大举增兵的计划。7月14日下午,八国联军完全占领了天津。消息传到北京后,慈禧害怕了,她的“联拳抗洋”、“以战促和”的决心愈发动摇,急忙下令暂停对东交民巷的使馆进攻。
16日,身在广州的两广总督李鸿章接到了慈禧任命,让他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这场事件中,李鸿章从开始就向朝廷表达了坚决镇压义和团的态度,但未引起重视。《宣战诏书》发布后,慈禧也数度催他北上勤王,他虽然回复“立刻遵旨北上”,但却没有离开广州一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南方大臣,获悉了李鸿章的态度后,也共同抗旨求东南互保。
李鸿章
刘坤一、张之洞等联名不断上书慈禧,希望能尽快和谈。此时的李鸿章接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任命后,认为自己的主张有了实现的可能,于是便登船北上,五日后到达上海。但是到了上海,他又停下不走了;因为在这期间,长江巡阅水师大臣李秉衡的出现使慈禧的态度又强硬了起来。
7月27日,慈禧召见了李秉衡、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李秉衡回答:“既已开战,不能言和。”于是,当天慈禧便下旨令李秉衡帮办武卫军军务,并将外省赶来的几支勤王部队划归他来指挥。
8月1日,慈禧下令恢复对东交民巷的炮击。当美国公使从北京发来密信说“已经不能支持多久了,希望迅速前来救援”时,西方列强正在兵力对比问题上发生争执。收到北京密信后,列强达成暂时妥协,同意日本增兵。7月底,日军在华兵力达到1万3千人,超过俄军,跃居联军之首。
1900年8月4日下午,联军部队从天津开拔,沿运河两岸向北京挺进,一路上、清军的防线纷纷崩溃。6日,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时任直隶总督、领衔京郊防御战的总指挥裕禄,在杨村举枪自杀。
9日,李秉衡的队伍与联军遭遇,很快陷入被动,部队四散溃逃;两日后,自感无望的李秉衡在通州张家湾服药自杀。联军占领北京的门户通州后,清政府调动约7、8万人仓促地部署在了北京城的各个角落。
14日凌晨,联军发起对北京的进攻,遭遇了进入中国以来最为激烈的抵抗;但清军的抵抗已于事无补。当晚,北京外城、内城攻防战结束,联军把进攻的矛头转向了皇城和紫禁城。15日凌晨,美军率先对皇城发动进攻,随后,联军其他部队一拥而上。就在守城清军与联军在城墙上激战时,慈禧已经跑了。
8月16日,清军在京城各处与联军展开巷战,死伤惨重,战至晚间、联军占领了北京全城。当天,联军的各国指挥官下令“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于是,抢劫成了一种合法的活动,持续整整8天。
八国联军残忍杀戮中国人
1900年8月19日,慈禧在逃出北京第五天后,发出两道上谕:第一道发给了军机大臣荣禄和大学士徐桐与户部尚书崇绮,明令他们留在北京向洋人求和,但此时的荣禄已经跑到了保定,两位大臣已相继上吊身亡;第二道上谕发给上海的李鸿章,要求他火速北上,与庆亲王奕劻一起主持议和。
最后,李鸿章、奕劻代表清政府与11国代表(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三国没派兵参加侵华,但其大使馆被损毁,故参加索赔)签订了《议和大纲》的“最后议定书”。因为这一年是中国农历辛丑年,所以该议定书被称为《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
条约最终确定的赔款数额之高“远远超过了联军的损失”;数年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和时任驻美公使的梁诚磋商时,亲口说:“庚子赔案实属过多……”;然后,为显示美国的“公正”“仁慈”,启动了“庚子赔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