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化镇聚焦流动党员动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五链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让流动党员异地“有家”、外出“有责”。
构建齐抓共管“组织链”,实现流动党员出入有家。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表”的原则,对78名流动党员分级分类造册,实现立档建库精准化;用好高台县流动党员瓜州党支部和甘州党支部,让55名流动党员在异地有了“家”;积极联系对接城关镇长征路社区,督促流入城区的23名党员按时到社区报到,并于每月6日参加社区党员“固定活动日”,实现流入城区农村党员“两条线”管理和“双报到”服务;同时,推行“网格+”管理模式,建立流动党员“线上网格”,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常态联系,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去向,实现“流动不流学、离家不离党”。
拓展凝心铸魂“教育链”,实现流动党员学习有方。优化外出报备制度,完善流出地报备、流入地报到、定期报告“三报”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行前提醒谈话制度,党支部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对外出党员进行教育谈话,确保党员流出“不失联”、“去向明”。探索建立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双向沟通、包联助学”机制,督促流动党员到流入地党支部报到,参与流入地党组织组织生活;同时用好“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党支部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实时推送理论知识、时事政策、党性实践教育影像资料等,让党员“流动不流学”。利用流动党员回家探亲的时机,抓细归后补教,通过农村党员“冬训”、集中轮训,开展返乡流动党员共过1次政治生日、汇报1次生活近况、贡献1条发展良策等“六个一”活动,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充电”“补课”,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获得感。
拧紧多方联动“责任链”,实现流动党员管理有序。坚持“双向共治”抓管理,村党支部明确专人做好流动党员党籍管理,并随时掌握流动党员学习生活情况,经常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沟通,通报流出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实现流动党员由“两不管”向“双向管”转变。坚持“跟踪服务”抓管理,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将村“两委”成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双向联系对子”,负责联系指导、督促跟踪、辅导讲学等,与流动党员保持密切联系,让流动党员“远行不掉线”。坚持“设岗定责”抓管理,把流动党员分为技术型、劳务型、创业型、志愿型、管理型5类,量身设置技术指导岗、就业联系岗、致富信息岗等岗位,鼓励外出流动党员申请岗位,立足岗位做贡献。
激活担当作为“引擎链”,实现流动党员积极有为。按照“外引+内培”方式,依托弱水蒹葭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回引有发展潜能的8名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并为其提供房租、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和照顾,积极打造金瓦刀建筑工匠之家,将流动党员中的建筑工匠纳入工匠名录,优先在本镇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就业信息、就业培训,促进“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做好优秀外出党员回引培养工作,开展“我为家乡建设添光彩”“我为乡村振兴献一言”等实践活动,实施“常回家看看”乡村孝善行动,引导外出的优秀乡贤、能人投身家乡建设,主动建言献策,开展关爱服务、走访慰问等孝老、敬老、爱老的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实现党员走出去、富起来、引回来的良好局面,先后回请在外创业有成人员4名,投资创办项目2家,带动就业100多人次。
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链”,实现流动党员动而有助。坚持从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累计从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8名,开展流动党员精准滴灌式培训20余场次。创新导师帮带行动,把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优选企业负责人、农技专家、乡土人才建立“导师库”,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模式与后备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帮助后备干部沉浸式补短提能。建立流动党员“三必联、五必访”机制,时时了解掌握流动党员工作生活日常,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流动党员“家庭关怀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关爱帮扶、走访慰问、暖心服务,解决流动党员后顾之忧。
(来源:高台县人民政府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