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8月、9月寿险产品将分批切换传统险、分红万能险的定价。在最后时限内,保险公司对定价利率超限的销售策略有所不同。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有保险公司已提前停售老产品,并将重心放到新产品营销上,也有保险公司希望借老产品停售前最后冲一波。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8月2日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此前为3.0%),利率高于上述上限的保险产品停止销售。这意味着,现在预定利率3.0%或预定利率高于2.5%的传统险产品,可以销售的时间仅剩下10多天。
所谓普通型保险或传统险,指的是客户利益固定的保险产品,即利益有多少会写入保险合同中。增额终身寿险、年金保险,以及保障型的定期寿险、重疾险、医疗险等均属于此类。相较而言,客户收益浮动类型的保险产品被称为新型保险,包括分红型、万能型保险等。
早在去年7月31日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5%切换到3.0%时,不少保险公司获益于“炒停售”,保费收入实现大增。今年则有所不同,据记者近期从多家公司获悉,在最后的产品停售和切换时限内,各公司销售端策略有所不同。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人士称,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全年业务价值目标,业务上已经没有压力。该公司的感受是,现在保险产品不缺销路,原本买理财的客户都涌过来买保险。此前,该公司在业内率先一步启动预定利率调整,“上新”了预定利率低于3.0%的增额终身寿险。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已有数家公司决定提前停售预定利率3.0%的产品。例如,有多家公司通知合作渠道,将于8月16日下架一些主打产品。此前,某寿险公司在经代渠道销售的一款终身寿险,已于8月8日22点停止受理。
同时,有中小型寿险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些公司仍“缺保费”,8月还是要“炒停售”冲一波。在社交平台中,目前可见不少保险销售人员在分享“3.0%产品停售倒计时”“3.0%产品即将下架”等信息。
在最后时限内销售策略的差异,与各公司面临的处境紧密相关。
从保费收入来看,今年以来,大公司、外资寿险公司和中小公司面临的情况迥异。据证券时报记者此前统计,上半年,在有可比数据的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17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同时,一些外资公司则实现两位数的较高增幅,行业分化显著。剔除老保单续期,今年不同公司的新单业务增速差距较大。
在增速差异背后,既有渠道影响的共性因素,也有各公司自身的原因。
在业务渠道方面,了解市场情况的一位咨询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根据行业交流数据,今年1~5月,新单业务中,银保和经代渠道保费收入都有两位数以上的下滑,个险渠道新单有所增长,行业整体增速有一定压力。
一位寿险企划部负责人分析,银保和经纪代理渠道均有“报行合一”要求,而这两个渠道是中小公司主要渠道,因此中小公司保费收入受到较大影响。而大公司以个险为主,目前个险尚没有“报行合一”的要求,受影响程度较小。
保险产品切换“平稳过渡”仍是行业主基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8月2日配套下发《关于平稳有序做好人身保险产品切换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公司要组建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牵头的工作专班,要加强业务监测,加强与合作渠道的沟通,切实压缩切换周期,共同做好消费者沟通和服务工作。
在业界人士看来,监管部门旨在夯实保险公司“一把手”责任,不希望出现业务异常波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