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滨旧照
前言
王鹤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保健医生,当时的中共中央几位书记也都是他的保健对象。
从1949年8月进入中南海,到1954年秋季离开,王鹤滨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五年多,而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王鹤滨是毛主席最为信任的人,同时却也是毛主席孩子们的“王爸爸”。
来到中南海
1949年8月,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一部分机关搬进了中南海。就在不久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行政副处长罗道让,把王鹤滨叫到了办公室。便问道:“鹤滨同志,上级决定派你到中南海去做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叫我和你谈一谈,看你有什么意见?”
王鹤滨得知自己要去做毛主席的保健医生,有些懵了,这个消息有些突然,但同时他也深知组织将主席的身体健康交给自己的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但在心中他也有着自己的顾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他从来都没有推脱过。但这一次却与以往的经历有些不同,自己接受的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为党内的最高领袖服务。
王鹤滨
而自己的专业是眼科,毕业之后的工作也一直都是眼科或者一些外科的临床工作,但想到自己要任职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可能也不是很合适,因此这一次他的回答并不像以往接受任务时那么坚决:“我去,但我有点担心,害怕自己做不好。”
对于王鹤滨的心情,罗道让很是理解,年轻人有这样的担忧是正常的。于是,他便鼓励道:“就去吧!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只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就一定能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
于是,就在当天,罗道让便叫王鹤滨去找傅连暲让他交代任务,午饭过后,王鹤滨便进城找到了傅连暲。
当时的傅连暲不仅仅担任着中央军委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的职位,还主持着新成立的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和中央保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其实,这一次并不是王鹤滨第一次见傅连暲,早在解放战争期间,傅连暲就曾两次带着王鹤滨去为毛主席检查身体,因此两人也很是熟悉。
两人一见面,傅连暲也没有过多客套,直接说道:“王鹤滨同志,派你去给毛主席做保健医生,责任重大,出不得半点差错,工作不能马虎,遇到问题要多和我联系。”
傅连暲旧照
接着,傅连暲还说道,现在担任中央首长医疗保健工作的同志比较少,所以他不但要担任毛主席的保健工作,还要代理其他几位书记的保健工作。
交代完任务之后,傅连暲决定在带着王鹤滨立即去见毛主席,但奇怪的是,要去见毛主席怎么傅连暲却坐下来准备研墨写信。
王鹤滨抑制住自己的好奇,看着傅连暲在信封上写下了“呈毛主席”这四个字。这让王鹤滨更加疑惑了:“既然现在决定要带我去见毛主席,为什么还要写信呢?”
傅连暲解释道,毛主席现在可能并没有时间接见他们,可能在开会也可能在睡觉,所以不一定能见得到,但有了这封信,王鹤滨自己就可以去了。
随后,傅连暲将王鹤滨的有关情况一一详细地写在了信中。
王鹤滨(右)在延安
就这样,王鹤滨和傅连暲一同驾车去了中南海,王鹤滨在路上想着这是他第三次见毛主席了,轿车停在了丰泽园的大门下。
傅连暲便带着王鹤滨走进了院子,掏出了怀中的那封信,说道:“王医生,你自己去吧。毛主席就在前面的那个院子里,我去看看朱老总。”
在傅连暲的示意之下,王鹤滨只能独自前往毛主席的院落。此时在菊香书屋门前正是卫士王振海在执勤,看到王鹤滨前来有些陌生便打算上前询问。就在这时,毛主席和几位领导人正谈笑风生地从屋中走了出来。
王鹤滨看到这是个介绍自己的机会,于是便鼓起勇气走到主席面前将傅连暲的信递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接过信看了一遍,笑意满满地说道欢迎王医生的到来,但现在他要去开会,以后有事就会找他。说完,一只大手便伸了过来,紧紧地握住了王鹤滨的手。
王鹤滨留苏前与毛主席合影
8月份,王鹤滨正式住进了中南海,当时的他居住在勤政殿边上的西八所,后来又住在菊香书屋后面的小夹道中。最后,为了更好地照顾毛主席,上级领导便将他安排在了正对着菊香书屋大门的一间西房。
当时的王鹤滨其实并没有想到,住在这样的居所是大大超出他应当享受的标准的。多年之后,细细琢磨才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毛主席的安排。
住进中南海不久之后,有一天卫士王振海找到王鹤滨说:“毛主席叫你到他那里去。”后来,他就跟着王振海走进了毛主席的居所,这是王鹤滨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
毛主席看到王鹤滨前来放下了手中的书,和蔼地说道:“王医生,目前我这里的事情不多,有时间你还要多照顾一下其他几位书记。”说罢,主席便不作声了,这让站在那里的王鹤滨有些尴尬。
自己也没有和别人了解过怎么和毛主席相处,本以为和领袖的第一次见面可能会聊上几句,但没想到主席却什么都没说,只简单说了一句话。
站在那里的他有些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他是应该站在这里等着毛主席说几句话或者是吩咐他做些什么,还是应该现在就告退呢?
王鹤滨(左二)陪毛主席散步
然而就在这时,毛主席的一句话,却瞬间消除了他的紧张。看着王鹤滨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毛主席看出了他的紧张和拘谨,便突然说道:“王医生,在我这里工作不要拘束,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啊?”
那个“啊”字还拖了一次长长的尾音,逗得自己都控制不住地笑了起来。
听到毛主席这样的一句话,王鹤滨有些吃惊。自己一向十分崇敬的领袖,竟然也会说出如此民间的语言,实在是令他有些意外。
后来,王鹤滨才想到,毛主席如此说话,可能就是为了调节气氛,消除他的紧张,看着如此接地气的毛主席,王鹤滨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跟着毛主席笑了起来。
严禁子女搞特殊
1953年5月,毛主席的侄儿毛远新来到了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当时的毛远新比李讷小一岁,由于个子比较低,大家都叫他“小豆豆”。
就这样,毛主席家里的孩子就有了5个人,分别为毛岸青、李敏、李讷、毛远新和王博文。
毛岸青不经常在菊香书屋,也不在丰泽园,其他的孩子们也忙于上学不常在中南海,他们只有星期天的时候才能聚一聚。
毛主席和李讷
然而,孩子们回来的时候也很少和孩子们吃饭,因为毛主席的生活习惯和孩子们不一样,生活作息也很不规律,孩子们吃饭玩耍的时候,毛主席在休息,而在孩子们睡觉的时候,毛主席却在深夜工作。
虽然毛主席忙于工作,但却并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甚至也很是严格。周六的时候,别的首长家的孩子都会用小汽车接孩子们回家,而毛主席却不同意用小汽车将孩子们接回家,一直坚持让孩子们坐学校的大轿车回家。
李敏和李讷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在入学登记表的家长那一栏上写自己的名字。
毛主席专门委托李银桥做孩子们的监护人,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不让孩子有特殊感,同时也是为了不让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有精神压力。
毛主席和李讷
而李银桥也正好姓李,于是,每次在家长一栏中都会写上李银桥的名字。每次李讷和李敏从学会回家的时候,带回来了的老师与家长的练习册需要签名的时候,也都是李银桥代签,然后再向毛主席汇报。
李敏比李讷的年龄大一些,在学校中也比较适应集体生活,不久,李敏就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中,当时的李银桥跟随毛主席离开了北京。
所以当时毛主席的保健医生王鹤滨便带着李敏去学校报到,但在填写学生登记表的时候,却犯了难,自己又没代签过毛主席名字,这可怎么办?
于是毛主席回来之后,王鹤滨便将这份学生登记册拿到了毛主席的面前去请毛主席签名,但没想到,毛主席却笑着说道:“孩子是你带去的,老师都认得你了,就填你的名字么!”
就这样,王鹤滨就成为了毛主席孩子们的“家长”,此后,还帮助李讷和毛远新办理新一学期的登记手续。
在别人看来,王鹤滨和毛主席的孩子们像是一家人,而孩子们对他们也非常亲近,自己有什么心里话也都会和他们讲,所以那段时间,王鹤滨甚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王爸爸”。
毛主席和李讷
但有那么一天,李讷却表现出了对这位“王爸爸”的不满。那天正是周六,毛主席和孩子们聚在一起吃饭,在席间,毛主席问了小女儿一句“你说王叔叔好不好呀?”
谁知道,李讷竟然说:“王叔叔不好!”童言无忌,毛主席便想要问问原因:“王叔叔怎么不好了?”只见李讷撅着小嘴气呼呼地说道:“他把我们往学校一放就走了”。
毛主席听到小女儿的这句话哈哈大笑,随后笑着说道:“你想想,每个星期六还不是王叔叔接你们回来么?”李讷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好像也是这么回事,不由得笑了起来。
所以,在那段时间,李敏和李讷这对姐妹就多了个“王爸爸”,而他们的同学和老师也一直都不知道他们是毛主席的女儿。
王鹤滨照顾孩子
王鹤滨虽然是毛主席的保健医生,但毛主席家人的健康和病症的治疗也都需要他关照。而毛主席的几个孩子,也都曾得到王鹤滨的照料。
王鹤滨
有那么一天,王鹤滨仔细检查过毛主席的健康情况之后,准备离开。就在这时,毛主席拦住了他,拿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了王鹤滨。随后,便说道:“王医生,你拿去研究吧。”当时王鹤滨能够清楚的看出毛主席脸上流露出来的悒郁。
王鹤滨接过信封在宿舍中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原来信封中的是毛岸青写给毛主席的信札。在信中,详细地向毛主席叙述了他的思想意识,但很明显,从信的内容能够看出毛岸青此时的精神状态并不好。
后来,王鹤滨也时常惦记着毛岸青的病情。一日,毛主席问王鹤滨,岸青的病情如何,应该怎么办?王鹤滨回道:“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需要住院治疗。”
1961年,毛岸青,邵华与毛泽东合影
毛主席为此很是忧愁,“岸青需要住院治疗,去哪里住院好呢?我本是不愿因孩子的病去麻烦苏联政府。”但在后来,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最后毛主席还是将毛岸青送去了苏联治病。
1954年11月,王鹤滨准备去苏联留学,在去苏联的路上,也一直惦记着毛岸青,想要去看望一下他。
当他到达莫斯科之后,便找到了一位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带着他来到医院看望毛岸青。进到医院,他首先就见到了毛岸青的医生,随后便询问了毛岸青的情况,说道:“他近年来的病情还算稳定......”
王鹤滨来到了毛岸青的跟前,只见他正在凳子上画画。王鹤滨走到了他的面前,微笑道:“岸青同志你好!还认识我吗?”专注画画的毛岸青听到声音立即抬起来了头,不由得吃了一惊:“啊,认识,你是王医生。”
王鹤滨蹲着与毛主席家人合影
随后,王鹤滨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是来苏联学习,才有机会来看看他,并且还详细地询问了毛岸青的病情。
毛岸青身边无人陪伴,看到父亲身边的工作人员,便将自己的感受和盘托出告诉了王鹤滨:“好些,可总是有一个小家伙在我脑子里捣乱,躲也躲不开,甩也甩不掉,没有他又觉得很寂寞。”显然,毛岸青的病情有了些许好转,但却并未完全治愈。
王鹤滨又问他:“你在做什么?”“我在学习画画,将来回国之后给我的父亲布置房间用。”
王鹤滨(右一)陪同毛主席参观古观象台
在病重期间的毛岸青依旧想着自己父亲,可见,毛岸青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临走之前,王鹤滨考虑到毛岸青对父亲的思念,主席也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儿子,便说道:“岸青同志,把你画的画寄给你的爸爸好吗?你也给你爸爸写一封信吧,把你的情况告诉他。”
随后,毛岸青将自己画的一幅有着许多花朵的图画交给了王鹤滨,要他寄给自己的父亲。但最后,由于身体还没有恢复到可以写信的状态也都没有写信。
回到大使馆后的王鹤滨,立即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信,详细叙述了他看望毛岸青的过程以及毛岸青的病情。
王鹤滨与家人在中南海
在王鹤滨为毛主席工作期间,深入了解毛主席的生活以及毛主席教育孩子的方式。
毛主席对自己的孩子们要求严格,总是说不让他们搞特权,教育他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低调。
在李敏上学的时候,毛主席也不忘时刻叮嘱她:“你还在上学,告诉人家你是学生,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有一次李讷生病已经住院,工作人员受主席嘱托前来看她,临走之前,还嘱咐工作人员:“不要写她的真名,也别说她是我的女儿。”
随后,工作人员来到医院之后,在登记表上写了“沈娟”两个字,在与医生交谈时说到这是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沈同的女儿。
后来,李敏在参加工作之前,毛主席也时刻不忘教育孩子:“告诉人家你是解放军干部,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王鹤滨紧随毛主席身后在中南海散步
在王鹤滨还没有来到中南海之前,他眼中的毛主席应当是严肃和神秘的,然而当他进入中南海却发现,别人眼中神秘的毛主席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也正是来到毛主席身边之后,通过主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时刻与群众在一起的一代伟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