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会进”,不要“讳退”
——谈兵法“慧”处世(25)
文/路秀儒
《孙子兵法·地形篇》曰:“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意思是说,进不追求名声,退不回避罪责,只求保全军队和民众,而又符合君主的利益,这样的将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进”者,向前、向上、向好、向胜也,“求进”则是人间正道,亘古不变之理。然而,“君子爱进,取之有道”,故孙子特别强调“进不求名”,也就不要为名利所惑、所累、所绊,更不能不计后果,任意妄进。
同时,孙子在这里又告诫人们,既要知进又要知退。该退的时候,就不要计一时之失、惜一得之功,更不要怕担责受罚。
退,往往是一种无奈的放弃,但也是聪明者的一种选择。林语堂先生说过:“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事业追求,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划、计划和方案,都应该为之勇毅前行,让自己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但现实又是残酷无情的,当坚守毫无价值、前行难以为继时,主动退出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该退不退,将置自己于更大的被动境地,遭受进一步的损失,而退出则是一种止损之策,也会让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
但退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退常常是为了更好地进。有人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跳到一张桌子上,站在桌子旁边肯定是跳不上去的。需要后退几步,再往前跑几步,才能跳上去。上去的前提,是先要后退。由小及大,没有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战略大撤退(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同样,正是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联军敦刻尔克的成功大撤退,才有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也就是说,暂时的后退,意味着奋斗目标、前进方向、前行路线的及时调整,也预示着新的开端与突破。
从这种意义上讲,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退、不敢退、不会退。如果说知进、敢进、会进是一种智慧,知退、敢退、会退则是一种大智慧。
所以,在人生的字典里,不仅要有一个“进”字,还要有一个“退”字;在思维活动中,不仅要有坚守的概念,还要有退出的意识。“会进”而不“讳退”,才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
【作者简介】路秀儒,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大校。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