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市场的竞争压力增大,导致险企盈利压力加大,一些股东打起来“退堂鼓”。特别是对于像国富人寿这样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近期第四大股东吉安新年已经宣布清仓其持有的股份。与此同时,唯品会作为第二大股东,通过受让吉安新年的股份,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国富人寿中的话语权,显示出其在金融领域的雄心壮志。
又有一家保险公司股东提出 “清仓”。
8月14日,国富人寿发布信息披露公告。公告表示,股东吉安新年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安新年”),将其所持全部国富人寿股份转让给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投集团”)以及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品会”)。
数据显示,吉安新年共持有国富人寿10.13%股权,广投集团和唯品会分别受让6.23%、3.89%。加上此前持有的股份,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广投集团持有国富人寿股份占比达31.77%;唯品会持有国富人寿股份占比达24.32%。
事实上,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市场的竞争压力增大,那些把险企快速实现盈利当作常态的股东无疑将丧失持股耐心。
特别是包括国富人寿在内的“新生代”险企们。整个行业经历了高现价、理财型产品近乎无序扩张的市场阶段,“新生代”险企们已经没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规模、盈利激增的过去已经无法复制。
以国富人寿为例,其并没有打破“七平八盈”的规律,成立七年来还未盈利。此外,偿付能力也是国富人寿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在初始资本金不断消耗的情况下,国富人寿只能寻求股东的帮助。
而面对盈利遥遥无期以及长期的增资需求,吉安新年如今选择将股权转让给资金实力雄厚的广投集团和唯品会,或许既有利于自身缓释财务压力,也利于险企稳定经营。对于接盘的唯品会来说,也意味着其金融版图进一步扩大。
接连被弃
8月14日,国富人寿的第四大股东率先选择“清仓”。公告显示,吉安新年拟将其所持国富人寿股份数为1.95亿股,转让给第一大股东广投集团以及第二大股东唯品会。
具体来看,广投集团受让股份1.2亿股,占国富人寿总股比6.23%;唯品会受让股份7500万股,占国富人寿总股比3.89%。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广投集团占国富人寿总股比31.77%;唯品会占国富人寿总股比24.32%,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曾被多方众星捧月的国富人寿实际上资质并不佳。
将时间倒回2018年,当罩在牌匾上的红布缓缓揭开,国富人寿在保险行业的大潮中成立。
作为广西这片土地唯一一家本土全国性寿险公司,国富人寿得到了各路资本追捧。初创股东中,不仅有广西国资重要资本运作平台——广投集团,还有电商巨头唯品会、私募巨头信中利等知名资本的加入。
自成立之初,其就明确了“深耕区域经营”的发展战略。依靠股东强大的背景,短时间内国富人寿就已经完成了自治区内14个地级市和重点县域的机构开设,实现对广西的机构全覆盖。
尽管基础不错,国富人寿也没能脱离行业“魔咒”。据了解,我国寿险行业素有“七平八盈”的发展规律,即开业后第七年打平,第八年进入盈利周期。
数据显示,国富人寿2018年至2023年未能实现盈利,数据显示该阶段其分别实现净利润-1.19亿元、-0.47亿元、-0.66亿元、-1.55亿元、-2.8亿元和-2.25亿元。
进入2024年后,国富人寿仍未摆脱亏损的命运。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富人寿净亏损达0.61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的0.65亿元,亏损幅度仅仅微减400万左右。
正如泰康掌门人陈东升所言“一个企业的成长,三年决定生死,五年打下基础,八年站稳脚跟”。
如今,已7岁的国富人寿离站稳脚跟还有多远尚未可知。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股东们对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耐心。
业务扩张之际,国富人寿的偿付能力快速消耗。2018年四季度末,该公司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7.57%,到了2019年四季度末降至714.87%,并且在2020年四季度末进一步下降至193.13%。
基于此,国富人寿伸手向股东要钱。2021年5月,国富人寿首次披露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其拟增资10亿元,前五大股东均参与增资。
然而,或受股东财务压力以及国富人寿盈利暂无望的影响,所以多家股东选择不“跟注”,增资金额由一开始的10亿元变更为6.34亿元,本次转让股东吉安新年就选择了放弃加注。
最后,在广西国资以及唯品会的支持下,2021四季度末,国富人寿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再次回升至309.26%。不过,受偿二代二期的影响,仅过了一个季度,国富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又分别下降至198.48%、188.21%。
相比于2022年一季度,当前,国富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继续下滑,2024年二季度末,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5.82%、119.55% 。
因此,面对仍需成长时间以及成长资金的国富人寿,吉安新年选择将股权转让给资金实力雄厚的股东不仅有利于自身缓释财务压力,也有利于亟需“补血”的国富人寿站稳脚跟。
生不逢时的国富人寿
“新生代”险企通常指的是2017年后诞生的保险公司。
彼时,保险牌照开始全面收紧。整个行业经历了高现价、理财型产品近乎无序扩张的市场阶段,而互联网保险的崛起尚处于萌芽与未来的迷雾之中。
包括国富人寿在内的“新生代”险企们,已经没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规模、盈利激增的过去已经无法复制。因此,他们仍然选择了银保渠道。
具体来看,在国富人寿的首个完整经营年度,2019年该公司银保银邮渠道获得的原保险合同收入为5.71亿元,占比高达93.6%。虽然国富人寿主动发力其他渠道,但直到2023年,其在银保银邮渠道所取得的原保险合同收入仍达到21.66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达到70.6%。
虽然保费规模得以增长,但依靠银保渠道不可避免地将会增加国富人寿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数据显示,成立至今,国富人寿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别为0.07亿元、0.54亿元、3.11亿元、4.85亿元、4.83亿元和5.05亿元,所占保险业务收入比重均较高,分别为4.64%、8.85%、19.35%、22.52%、16.34%及16.46%。
此外,银保渠道退保率高已是常态。公众号13个精算师指出银保渠道主销的产品,大多是中短期的储蓄型保险,这些产品到期后就会导致集中退保,拉升险企退保率,给现金流带来不小的压力。
2023年,国富人寿退保金支出达1.75亿元,同比增长52.95%。今年上半年,国富人寿退保金额前三的产品均为银保渠道。
除了费差损外,利差损也是拖累国富人寿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基准利率不断走低影响,这几年大部分险企的投资收益都不好看,整体投资收益率承压。今年二季度,国富人寿投资收益率较2023年同期的2.69%下降了18个基点至2.51%。
不过,相比于和泰人寿、华贵人寿、横琴人寿等“同辈”,国富人寿的步伐走得极稳。虽然未进入盈利周期,但国富人寿保费收入正处于逐年增长趋势。迅速打开业务局面之余,国富人寿总资产也已经突破百亿大关。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富人寿总资产突破168.06亿元,保费收入也达29.9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富人寿也扩展了网销渠道,今年销售前三的产品中有两款主要通过网销渠道。
唯品会的金融版图
与遭到原始股东清仓离场的国富人寿“命运”相似,大股东唯品会的金融布局也有几分“生不逢时”的无奈。
遥想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年代,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大亨都激流勇进,在金融领域开疆扩土。
唯品会的互联网金融故事始于10年前。2013年夏天,余额宝横空出世,激起互联网金融的创业浪潮,唯品会不甘落后,迅速在同年7月宣布成立金融事业部,进军互联网金融。
2014年唯品会已经取得包括支付、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经纪、小额贷款等在内的多个金融牌照。2015年,唯品会可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扩展至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理财、保险、征信等。2016年9月,唯品会全资收购第三方支付企业浙江贝付,并纳入唯品会旗下。
据了解,巅峰期的唯品会的金融布局,领跑大量互联网同行。业务涵盖消费分期产品唯品花、现金借款产品唯品花取现、互联网理财唯品宝、互联网保险代理产品维多利、众筹产品唯品众筹、个人征信品牌唯品信用、第三方支付产品唯品支付,以及供应商贷款产品“唯易贷”等等。
在那几年,唯品会还在财报中展示旗下唯品金融的业绩表现。2015年至2017年,唯品金融净收入分别为0.62亿元、1.15亿元、2.5亿元,增长明显。
不过,2018年后,互联网金融进入大洗牌期,身处其中的唯品金融也难以独善其身。数据显示,2016-2019年,唯品花消费信贷余额分别为33亿元、47亿元、57亿元、13亿元。2019年出现的断崖式下跌,也印证了业务调整的事实。
直到监管针对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唯品会才得以继续扩张金融版图。
2021年,唯品富邦消金正式获得开业批复,成为国内第30家消费金融公司。唯品会终于拿下了梦寐以求的消费金融牌照。
纵观唯品会的金融布局,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唯品会在B端的供应链金融方面,通过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供应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增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益来源。而在C端,唯品会通过消费信贷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即时消费的需求,推动了平台的销售增长。
与其金融布局不同,作为一家寿险公司,国富人寿与唯品会的业务勾连极少。因此,两者的合作可能更多地体现在财务投资层面。
责任编辑 | 李明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