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8月,各国运动健儿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上挥汗如雨时,隔海相望的英国爆发了13年来最大规模的骚乱,他们打砸、抢劫、甚至袭击警察……
据新华社消息,这波骚乱的起因是7月29日,在英国英格兰西北部默西赛德郡绍斯波特镇,发生了一起持刀袭击事件,一名17岁男性嫌疑人闯入小学生舞蹈课行凶,造成3名儿童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由于未满18岁,根据相关法律,警方未公布嫌疑人姓名。随后,有关嫌疑人身份和来历的错误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发了英国各地反对政府移民政策的抗议活动。部分地区抗议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引发骚乱。英国首相斯塔默将暴力骚乱描述为“极右翼暴行”。有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部分英国民众对于经济状况等社会现实不满,并把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归咎于所谓移民问题,是骚乱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在该事件发生后,英国伦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赫尔、曼彻斯特等多地发生抗议活动,并演变成“13年来最大规模骚乱”。
暴乱波及的城市
英国司法大臣谢巴娜·马哈茂德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法院一直在延长工作时间,以处理在长达一周的骚乱中被警方指控的人员。她指出,“刑事法庭积压案件创下纪录”,同时监狱“接近人满为患”。她称,近期发生骚乱的影响可能将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而就在距今200多年前的今天,英国曼彻斯特也发生了一场英国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事件,史称彼得卢惨案或彼得卢屠杀或彼得卢之役。
在1819年8月16日,英格兰曼彻斯特一队骑兵冲进人数最高达60,000人的要求改革议会的人群,最终造成18死、700伤。
当时人们以滑铁卢战役比拟这次军队屠杀手无寸铁平民的事件为“彼得卢惨案”。英国诗人雪莱在1819年英政府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的“彼得卢惨案”之后,这样告诉百姓:
你们播种,别人收割。你们寻宝,别人收蓄。你们织衣,别人穿着。你们制造武器,别人使用。
根据历史事件“彼得卢屠杀”改编电影《彼得卢》
彼得卢屠杀背景
欧洲大陆发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即法国大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土崩瓦解,之后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而这种思想也漂洋过海传到英国。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其次于1815年结束的拿破仑战争,英国作为反法同盟的主力国家,在终结了拿破仑后国内流离失所,引发大面积的饥荒、失业,街头多了很多无业游民。
拿破仑战争中的所有参与者
蓝色:反法同盟及其同盟和殖民地
绿色:法兰西第一帝国及其保护国与殖民地
《谷物法》的通过加剧了上述问题。《谷物法》其实是一个古老的法律,中世纪就已存在,但1815年以后成为重大政治问题。《谷物法》于1815年至1846年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藉以“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免受来自从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谷物法直接影响着英国人的主食价格,工人需要花多大比例的薪水用于吃饭。因此谷物法长期是工业企业家集团激烈对抗的焦点。
《彼得卢》剧照
根据David Cody教授的说法:
谷物法是用来保护英国地主之利益;其手段为,当谷物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即鼓励出口并限制进口。谷物法最终在“反谷物法联盟”的军事动乱中被废除了;此联盟在一八三八年时于曼彻斯特成立,宣称谷物法增加了工业生产成本。经过一连串的竞争之后,反谷物法者终于在一八四六年得以遂其心愿,这也象征了英国中产阶级在政治权力中一项重要的胜利。
1813年英国下议院一个委员会建议当英国谷物低于80先令/夸特(约相当于2015年的240英镑/13kg)时,停止进口谷物。1815年立法后,受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无夏之年影响,全世界陷入了持续数年的饥馑,直至1820年英国国内才开始有反《谷物法》的声音。1845年爱尔兰马铃薯灾荒,几百万爱尔兰人饿死,更多的人流落他乡。解救灾荒让外国粮食自由进入英国成为势在必行。第二年谷物法废除。
所以一方面是思想上接受了法国大革命的洗礼,再加上反拿破仑的多年战争和《谷物法》的实施造成谷物价格骤贵,英国很多人希望通过抗议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于是工人运动与废奴运动遍地抗争,资本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男女工人要求投票权呼声渐渐高涨。
《彼得卢》剧照
1819年初,工人阶层、中产阶级加入了政治激进主义阵营。政治家亨利·亨特(Henry Hunt)组织了曼彻斯特爱国联盟(Manchester Patriotic Union),在圣彼得广场聚集和平示威,向议会施压,要求改革。
亨利·亨特
1773年11月6日 – 1835年2月15日
英国激进自由主义者和演说家、煽动家,曾作为劳工阶级激进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出现。在历史上,他作为一位演说家而闻名,曾是大宪章运动和彼得卢大屠杀的核心人物。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求妇女选举权的英国国会下议员,此外,他还反对保护英国农牧业绅士有产阶级的《谷物法》。
在1819年的8月16日,地方治安官拘捕了很多人,还驱散了人群。士兵马刀向前,策马冲入人群,造成18死、超过700人严重受伤。屠杀被名为彼得卢,以讽刺四年前的滑铁卢战役。
《彼得卢》剧照
当时英国全国舆论都为此事感到不安,《曼彻斯特卫报》也因此诞生,英国政府停止了改革进程,并且通过了六条法令(Six Acts)。
《曼彻斯特卫报》,英国的全国性综合内容日报
1959年更名为《卫报》,成为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
屠杀被人评为英国历史中最应当补上缺失的专门纪念碑的事件中第二重要的事件,仅次于普特尼辩论。
*普特尼辩论是英国革命时期独立派高级军官和平等派进行的一场辩论。参加者主要是独立派和平等派。争论的焦点是国家政权形式和普选权。首先围绕国家政权形式问题展开。独立派主张保留国王和上院,认为由国王和上院组成的政府是世界上最公正的政府,取消君主制将导致国家的崩溃。平等派一致要求废除君主制和上院,由人民和人民选举的下院行使最高权力。在选举权问题上,平等派坚持普选权的原则,认为生而为英国人的全体居民都应享有“自然权利”,如果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服从政府的义务。独立派则竭力反对普选权原则,认为选举权应有财产资格限制,实行普选权会造成对私有财产的威胁。
在曼切斯特自由贸易厅上所挂之纪念彼得卢大屠杀的蓝色牌匾
(2007年替换为红色)
2007年纪念牌被替换,新牌对事件的死伤人数和影响描述更准确。
编辑|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