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8月16日消息(记者李春雪)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日前,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发布首期森林固碳能力监测产品,监测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卫星遥感MODIS的植被生产力数据,分析了2001~2023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的时空格局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年均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呈波动增加态势,2023年森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较2001年分别增加了188.85克碳/平方米和150.71克碳/平方米,增量占比分别为32.36%和44.91%。
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林区(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在空间分布上,2001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植被生产力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中东部、兴安盟西北部地区,年均值为708.45克碳/平方米。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中部和兴安盟西北部地区,净初级生产力(NPP)年均值为423.53克碳/平方米。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强大的碳捕获和碳存储能力。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丹介绍,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反映生态系统生产力和能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功能的重要参数,能有效反映生态环境的动态演变特征。
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林区(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近年来,内蒙古气象局根据政府与行业需求,研发了以卫星遥感数据为主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建设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平台,建立了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的“1+12+N”高分遥感业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春季植树造林适宜期气象预报、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监测预报和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等气象服务,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有力气象科技支撑。
未来,内蒙古气象局还将持续加强森林固碳监测评估能力,助力将森林生态资源变为可以物化衡量的“生态产品”,更好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大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