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沙,好可怜。
从一直被吐槽为“下饺子”,到现在被调侃为“屎到淋头”,大梅沙海滨浴场背负了这么多年的嘲笑与挖苦,但每年夏天却依然承受了不该承受之重。
最近有媒体报道,大梅沙存在粪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导致水质状况被评为“差”,并被判定为不适宜游泳。
大梅沙很快做出了回应,并给到了调整举措。尽管被污名化了,但我依然相信,这个夏天的大梅沙依然会人满为患,毕竟在这背后的问题,不是一个大梅沙能解决得了的。
大梅沙的水质,到底行不行?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报告,大梅沙水质状况被评为“差”,判定为不适宜游泳的原因,是因为粪大肠菌群含量较高。
什么是粪大肠菌群超标?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是水质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菌,代表水质受污染的程度。
简而言之,海水里面的“含屎量”较高,“粪氛围”满满。
对此,盐田区说大梅沙水质波动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游客量大,今年暑期以来单日游客最高量达19万人次,与2023年同比增加110%。
第二是雨量大,全区累计雨量达1719.3毫米,较去年同期增多63%,持续强降雨将陆域污染物、山体枯枝败叶等冲刷入海所致。
随后,深圳卫健委发微博表示:研究发现,降雨后、游泳人多、涨潮等,都可能让近岸海水水质变差。特别是降雨后的12小时内,水中细菌繁殖最快,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是降雨前的13倍到20倍!这时候下海游泳,可能会被感染,引发肠道疾病。
“婴幼儿、老年人、存在免疫力缺陷等人群,最好等指标合格后,再下海游泳。”
所以,大梅沙水质到底好不好呢?官方又拿出了一组数据:
“2021-2023年间,在深圳大梅沙海水浴场共完成了69次水质监测,平均优良率为87.5%。”
看到这个数据后,我就笑了。
众所周知,2021-2022年,大梅沙是一个正常营业的状态吗?红马绿马黄马,懂的都懂。
所以我们要去看2019年和2023年的数据,我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统计了一下大梅沙的水质检测数据,其中2019年共监测了17次,其中5次粪大肠菌群超标,优良率约为70%;2023年共监测了34次,其中7次粪大肠菌群超标,优良率约为79%
可以看到,大梅沙的水质大多数时间是不错的,但粪大肠菌群超标情况,实际上每年都是存在的,而且只要是大梅沙正常营业状态,你就有20%-30%的概率会遇到不适宜游泳的水质。
早在10年前的2014年,广州日报就曾报道过:因为游客太多,深圳大梅沙连续三周“粪”超标。
为了解决这个老问题,大梅沙最近拿出了应对方法:
1、增加泳区面积(个人翻译:用更多的海水来稀释);
2、增设临时更衣室和卫生间(个人翻译:这有厕所,别再往海里面拉尿拉屎了);
3、加强保洁和保安力量(个人翻译:谁在海边拉屎,我抓谁)
随后盐田区表示,8月12日大梅沙的采样水质已经恢复到“优”。
我翻开了日历,8月12日,星期一,好家伙。
谁在制造大梅沙的“粪围感”?
既然官方说,大梅沙水质问题是由于近期“人多雨多”导致的,那既然我们控制不了天气变化,那就只能从人身上找问题了。
在我看来,大梅沙的“粪围感”,最大的制造者恰恰是深圳人。
我上面提到,大梅沙2019年的优良率为70%,2023年的优良率为79%,那么,2024年呢?请看大梅沙的水质统计图。
截止到8月12日,2024年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21次水质报告中,除了一次未营业外,大梅沙共采样监测20次,其中水质为“差”的次数高达11次,优良率仅为45%。
其中,6月监测8次,有5次不达标;7月监测9次,有5次不达标。可以说,大梅沙有超过一半的监测,都存在粪大肠菌群超标等问题。
水质优良率从79%到45%,大梅沙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2023年12月27日,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正式开通,深圳人“乘着地铁去大小梅沙看海”的梦想成为现实。
今年暑假最高峰,大梅沙单日游客最高量达19万人次。
要知道,大梅沙在1999年最开始的规划中,公园的平均游客容量范围仅为1.2-3万人,后来提到每天最高承载量在3至5万人之间。
但早在在地铁开通前,大梅沙就已经承受着不该承受之重,持续二十年了。
根据南方日报2009年的报道:“(大梅沙)日接待游客数量也屡创新高,2003年突破10万人次,2007年突破21万人次,2008年突破30万人次,2009年5月2日更是达到32万人次。”
这也就是20多年来,深圳人为什么会把去大梅沙玩,称之为“下饺子”的由来。
游客人数的暴涨,导致大梅沙常年以来都是超负荷的运行,包括像节假日大堵车、孩子与父母走丢、水质不达标等涉及公众安全、生态安全、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所以归根结底,此次大梅沙水质问题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大梅沙从始至终的超负荷运行导致的。
深圳人为什么非大梅沙不可?
为什么大梅沙年年被吐槽,但每年游客数量依然只增不减呢?
事实上,“梅沙踏浪”可以说是“深圳八景”中,人气最旺、客流量最大的一个,甚至没有之一。
这背后隐藏着两个因素,第一个,大梅沙是离市区最近的海滩;第二个,大梅沙是免费的。
深圳作为一座滨海城市,三面环海,按道理应该是不缺海滩的。但实际上,深圳西部只有西湾红树林一带,南边则是深圳湾海岸线。这些只能看海,但不能亲海。
深圳真正的海,一直是在东部。
纵观深圳东部海岸线,一共有约24个海滩(也有说26个),但是只有大梅沙、小梅沙、背仔角这些在盐田外,其他20多个都在更东的大鹏新区,包括像东涌、西涌、桔钓沙、玫瑰海岸、桔钓沙、杨梅坑、鹿嘴山庄、较场尾等等。
也就是说,从市区往东最近的海滩浴场,就是大梅沙。加上去年地铁大梅沙站的开通,大梅沙成为了深圳地铁能抵达的“唯二海滩”,另一个是它隔壁的小梅沙。
那其他比大梅沙更美,人更少的海有没有?有!但是你要么给钱,要么给时间。
打个比方,周末一家人去大梅沙,门票0元。但如果去隔壁的小梅沙,门票50一张,2大1小就是130元。另外,收门票的还有东涌30元、西涌30元、玫瑰海岸50元等。
有人会说,除了这几个之外,深圳还有很多免费的海滩啊!
没错,但剩下的海滩都在地铁还没有开通的大鹏新区。这就意味着,不仅需要预约,你还需要有车,或者是等很久公交车。
最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节假日的东部大堵车。我上个月去穿越东西涌,下午4点从大鹏出发,最后花了3.5个小时才回到南山。这个用时,足够我从南山开车去珠海的沙滩了。
所以综合来看,不用门票、地铁直达、不用堵车,可当天来回的大梅沙,成为了深圳人夏天亲海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那么,我们想要把大梅沙的“粪围感”变成“氛围感”,只有这几个方法:
1、深圳海滩统统免费或大降价,为大梅沙分流;
2、等到2026年,深圳地铁开通到大鹏新区;
3、大梅沙实行收费限流。
早在2009年,深圳市就已经多次广泛讨论过“大梅沙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以此来保护超负荷运转的大梅沙,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但我相信,这20年来大梅沙始终没有采取收费这一限制做法,就是希望为深圳人留下这一片没有门槛的海滩。
正因为这种“牺牲”,所以我才会在开头说,大梅沙是可怜的。这本不是它应该背负的重担与“污名”,它甚至可以名正言顺地设置门槛来保护自己,但它毅然选择了做深圳人夏天最美好的氛围感。
谢谢你,大梅沙。
强烈呼吁,文明游泳!
我是小圳子
半吹半黑的深圳控
与你在深圳打怪升级的小圳青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