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改革破“堵点” 服务提质效

0
分享至

 

  图为杭州市余杭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一直以来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产生了众多有益探索和改革实践。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尽管“金融向农业倾斜”是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持续强调的重点内容,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堵点”。以畜牧业为例,缺乏有效抵押物,可谓是生产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金融“活水”的关键症结。此外,面对生产经营风险,如何筑牢“防火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几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锐意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增添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尤其聚焦经营主体的发展“痛点”“堵点”和难点,通过“养殖圈舍抵押贷”“政策性鸡鸭养殖保险”“政策性湖羊养殖保险”等一系列金融创新工作,提供高质高效服务,引导养殖主体有序投入、科学生产,全力提升稳产保供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为其高质量发展赋能护航,日益凸显出改革成效。

  融资创新,资产得以“激活”

  养殖业投入不小,尤其随着环保设施、自动化设施的追加,再加上市场行情的波动,常常会令不少农户面临资金紧张。前些年,面对养殖活体抵押盘活难的“老大难”,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就积极创新探索,与原浙江银保监局联合开展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同时还采取“银行信贷+保险保障+政策补贴”模式,为养殖户既“减负”,又送“活水”。

  去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再次创新,与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印发了《浙江省畜牧业、渔业资产抵押贷款操作指引(暂行)》。针对畜牧业,双方瞄准的就是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以其拥有的包括但不限于生猪、牛、羊、蛋鸡等活体资产,以及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养殖用地经营权等其他合法有效的相关资产作为抵押物,不仅面向从事养殖的经营主体,还有后端的屠宰、加工流通等主体。

  对于养殖场而言,最值钱莫过于活体畜禽和圈舍。针对前者的“活体贷”,前些年,不少金融机构已推出相关业务,可后者这块“硬骨头”,一直难以被啃下。消息一出,顿时引来了浙江养殖界的关注,不少金融机构也顺势接题,开始了落地探索。今年3月,首批可复制、成体系的“养殖圈舍抵押贷”落地浙江,以前“难入法眼”的圈舍,摇身一变成了“价值高地”。

  拿到首笔1000万元贷款的是浙江欣宏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其提供贷款的则是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这得益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政策创新,通过政银合作,为金融业助力畜牧业打开了一个全新“赛道”。

  浙江欣宏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建兵说,这几年,公司陆续投入了近两亿元,用于数字化牧场的打造,以前为了筹钱,只能将设备以金融租赁的方式,成本着实不低。这回,他拿到了“养殖圈舍抵押贷”,从申请到拿到款项,前后不到一周,成本还降了一半,光利息一年就能省下约40万元。

  据介绍,“养殖圈舍抵押贷”在设计时就充分考量了普适性,以生猪为例,超过300头就能将圈舍予以抵押。如此一来,全省覆盖面可接近九成。起初,“养殖圈舍抵押贷”推出时也有“堵点”,后来,几方决定将圈舍定性为动产在人民银行公示系统登记,这才解决了贷款落地中的难点。

  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将进一步扩大“养殖圈舍抵押贷”实施面,积极对接养殖主体,保障主体资金需求。

  险种创新,筑牢农户“防火墙”

  先通养殖场负责人胡立巧在温州拥有3个养猪场,年存栏生猪4200头、出栏6000多头。去年,他一口气投保了育肥猪养殖、能繁母猪养殖、生猪价格指数三个保险。“去年,养殖场因猪肺疫获得了理赔21万元,因生猪市场价下跌触发理赔46万多元。”胡立巧感慨,幸好有保险兜底。

  为了应对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稳产保供风险,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推动地方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2022年5月,温州市在平阳、乐清等5个地区推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创新试点。据了解,该试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农户自愿、各方协同推进、保险公司保本微利的原则推进,在保险周期内,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生猪实际月平均出栏价格低于约定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

  在参与该项试点的多家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温州在生猪流通领域推出的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与原来的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形成有力补充,相当于在“单衣”外叠加“棉衣”,财政资金支持对承保理赔方案的确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制定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进特色农险的开展,主要目的就是最大化发挥财政资金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的社会效应。今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要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联合印发通知,对鸡和鸭的政策性养殖保险进行优化调整。

  据了解,主要调整涉及养殖场(户)的投保条件、投保只数,以及保险标的,并结合目前浙江省灾害及鸡、鸭养殖风险情况,对原有保险责任进行扩展,增加了暴雨、地震、冻灾等自然灾害责任,野生动物毁损等意外事故责任,高温热应激疾病责任。此外,此次还添加了加保情况,新增了大灾定损方式,优化了费率调整系数。

  今年6月,浙江再次推出政策性湖羊养殖保险,全省范围内湖羊养殖户都可以购买,最高以1000元/只为限,保费按浙江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政策,各级财政承担65%,养殖户自缴35%。湖羊存栏量20(含)只以上可作为该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未达到该数量的养殖户,则可采用整村参保、清单到户形式参保。农户还可以线下购买或通过“浙农险服务直通车”App线上购买。该保险一经推出,深受养殖户欢迎。

  前不久,养殖户吴相招就拿到了台州市首张省级政策性湖羊养殖保险保单。此次,他共投保642只,总保费25680元,自己缴费8988元,政府财政补贴16692元。“去年,我就想投保湖羊保险,当时没政策。没想到今年就有了这一创新举措,这让我回乡创业的底气更足了。”吴相招高兴地说。

  数字赋能,贷后监管更精细

  创新并非莽进,对于金融业而言,要把更多的贷款放给主体,首要考虑的就是风险控制。过去,之所以养殖户很难获得银行帮助,症结有很多:资金需求大、资金成本高、养殖风险高;银行对于养殖情况掌握不确定,难以评估风险……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金融“活水”灌溉畜牧业主体。

  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积极推动下,去年,依托浙江畜牧产业大脑畜禽全生命周期数据,农行浙江省分行专门上线了“畜牧贷”数字化系统,畜牧与银行两大系统数据直连,研发推出一款名为“智慧畜牧贷”的金融产品。由此,养殖主体只需通过手机端的“浙牧通”应用,即可申请贷款。

  此番操作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水到渠成,基于浙江畜牧业近年不断在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上迈进。以生猪业为例,过去三年,全省建成了145家万头以上大型规模猪场,规模化程度达到89.03%。在很多新建猪场,自动饲喂、智能环控、智能耳标、大数据云平台等成了标配,整个生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浙江畜牧产业大脑”正是由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开发构建,覆盖畜牧生产经营全流程服务管理,贯通生产、防疫、检疫、屠宰等9大环节,实现核心业务一“网”通办、核心数据一“网”打尽。以生猪为例,“畜牧产业大脑”依托检疫检验无纸化证明打通“浙食链”,实现养殖到市场畜产信息全程闭环追溯。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数达6.8万个,全覆盖12类生产经营主体,形成数据2.2亿条,涵盖了猪、牛、羊、鸡、鸭等十余种畜种,日访问量20万次以上,年检疫签证200万单以上,已处置风险2万多次。

  在农行浙江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相关负责人看来,“畜牧产业大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一个大数据集成平台,尤其通过免疫、检疫和保险三项验证,让数据更具真实性。随着各环节的数据流和业务流不断被打通,验证要素会逐渐增多,数据造假的难度就更大。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运用改革思维,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协作、政银担协同,探索“债权登记”等新路径,联合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基金等多方力量,持续深化金融支牧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提质,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网三农
中国网三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8696文章数 312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