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航拍的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景色。范柏文 摄
时间的意义,永远是奋斗者赋予的。
火热的八月,江淮大地上,城市乡村间,奋进的力量在激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亲自为安徽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美好安徽、怎样建设美好安徽”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安徽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把握最大机遇
全力服务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航掌舵、擘画蓝图。
安徽始终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携手沪苏浙推动国家规划实施、重点协同事项落实,在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和民生共享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一体化发展成果竞相涌现。
持续深化产业协作,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省一市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推动产业体系更合理分工、更紧密互嵌。
近日,位于滁州市来安县的安徽浦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最近公司订单持续饱满,尤其是线束、塞拉门,为了完成订单,我们工作十分忙碌。”公司总经理许智忙得衣衫已汗湿。
浦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轨道交通装备的企业,几年前从南京搬迁至来安县汊河镇。
近,是优势,也带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显著红利。这个毗邻南京江北新区的小镇,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来安县抓住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深化改革的机会,与该公司合作共建了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利用安徽省轨道检测中心、轨道研究院等现有平台,承接其中下游产业。
“我们选择汊河,是看中了这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我们轨道交通企业抱团发展。”许智介绍,搬迁后,公司发展平稳,两期项目均已投产,项目用地从50亩扩大到了144亩。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团队只有30多人,发展到今天,企业有3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2亿多元。
如今,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已入驻轨道交通企业100多家,其中80%来自长三角地区,年产值30多亿元,达到“高铁、地铁上所能看见的,汊河均可生产”的能力,初步形成了铁路客车、城际轨道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
区位优势,正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如今,越来越多沪苏浙企业投资安徽,产业协作之“手”越握越紧,延链、补链、强链、固链,一条条产业链上,大家齐心协力、携手共进。
以三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为例,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提质升级,去年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77个,总投资超460亿元。
产业协作,带来了更高的效率;民生共享,带来了更大的福祉。
马鞍山的胡先生退休后居住在上海,因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在上海的定点医院就可以完成挂号、就诊、拿药等,还可以直接刷卡结算,再也不用回老家报销费用。
一张小小的社会保障卡,如今已经成为长三角居民的“通关秘籍”。乘坐公共交通、游览景区乃至异地就医等,可以享受“同城待遇”。
安徽积极推动长三角“一卡通”和“一网通办”扩面提效,52项居民服务事项长三角“一卡通办”,17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长三角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通道全面开通,覆盖超2.4万家医疗机构;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当地群众不用出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海等地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安徽矢志不渝谋创新、强产业。
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壮大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去年,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获重大成果,在第122254次实验中,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第122254次!体现了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追求。
原始创新往往是慢热的,但却是创新体系的“地基”。
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到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安徽的坚持,不断获得回报。
既深耕原始创新,又推动产业创新,一批批科技创新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安徽深化产学研用对接合作,加速催化原始创新“从0到1”的突破、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发明从“书架”走向“货架”,点亮“科技树”、形成“产业林”。
为了让科技成果早日转化,安徽提出了“沿途下蛋”机制,即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建造运行和前沿科学研究过程中衍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成果,实施“跟踪发掘—二次开发—转化落地—产业化”,推动原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年来,通过开展大科学装置衍生科技成果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工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梳理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成果近180项,转化落地成果40多项,催生中科离子、中科太赫兹、中科光栅等企业20多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制造业在安徽,不得不提的就是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的首位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尤为强劲。
今年4月举行的2024年奇瑞全球合作伙伴共创大会上,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说,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奇瑞出口汽车94万台,是中国出口最多的汽车企业。
从四面漏风的“小草房”里创业,到如今的连续21年位列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实现营收超过30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在尹同跃看来,唯有不断地技术突破、品牌向上、市场拓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深耕技术与品牌,不折不挠地发展实业,从一定程度上看,奇瑞的加速崛起,是安徽工业的缩影。
今年上半年,安徽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1.1%,比全国高17.6个百分点,连续15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居全国第6位。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2.8倍。
集群化发展,成为安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安徽以大众安徽、蔚来、江汽、奇瑞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吸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4000多家。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培育、引进和扶持企业提质升级,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
大众安徽布局合肥之后,有48家供应商跟随而来,落户合肥及周边区域,在占地45万平方米的大众安徽供应商园区内,聚集着一批电池和零部件供应商。
2021年,比亚迪整车项目落户合肥长丰。目前,比亚迪在安徽建设了以合肥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以无为、蚌埠、滁州、阜阳为支撑的新型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
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150.6万辆,同比增长46.7%,占全国的10.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2.1万辆,同比增长81.4%,占全国12.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迸发更强的“乘数效应”。安徽坚定走“科创+产业”路子,完善市场化专业化推进机制,正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建设智能家电、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个超千亿级产业。
如今,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在安徽生产。2023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
持之以恒向新向上,安徽新兴产业欣欣向荣。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
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聚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奋力描绘绿美江淮“千里画卷”。
夏日的马鞍山薛家洼,江面碧水蜿蜒、沿岸绿带交织,一幅生机勃发的生态图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安徽以改革措施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让长江边曾经的“脏乱差”变成“美如画”,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第一次到长江边就被震撼到了,青山碧水、风景如画,我要把这里的美景记录下来,让家乡的朋友也看一看长江之美!”来自东北的游客陈先生边用手机拍照边说。
在安徽,风景如画的,又何止是长江两岸。
在新安江山水画廊的起点,歙县深渡镇渡口每天都会迎来许多游客。
游客们从这里乘舟顺流而下,在浙江千岛湖登岸,一路欣赏沿江山水。
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江面有垃圾,岸边有化工厂,水质就更别提了。”谈及过去,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还印象深刻。
2012年,皖浙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此后,皖浙两省实行三轮试点,新安江流域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质总体为优。
水质好了,当地旅游也旺了。
“这些年,新安江两岸的渔民确确实实享受到了新安江生态保护的红利,借力新安江生态优势,改行吃上了‘旅游饭’。”姚顺武说。
目前,大茂社区已有民宿、农家乐40多家,高产优质枇杷、有机无公害茶叶等特色产业也越做越大。2023年,该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
以改革促进生态,成为安徽优化生态环境、呵护绿水青山的“关键一招”。安徽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率先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目前,全省5万多名林长守护400万公顷森林和100万公顷湿地,实现一山一坡、一林一园都有专人专管,林长巡林、部门协作、考核评价等机制持续完善,入选中央改革办“全国十大改革案例”。
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副处长周强介绍,近年来,安徽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初步显现。深入践行“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重要指示,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实行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巢湖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东方白鹳展翅巢湖。
以人民为中心
回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安徽践行宗旨抓落实,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建立“民声呼应”平台体系,着力破解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等问题,并在一“呼”一“应”中溯根源、建制度、改彻底,努力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民声呼应”类载体共刊载群众反映诉求5.17万个,直接推动解决5.08万个。
坚持“小切口、大文章”,加大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真是太感谢了!搬到这里后,孩子读书问题一直让我们异地企业家长焦虑,如今能妥善解决,以后工作、生活更加安心了。”今年7月,宣城市旌德县俞村镇鑫山青源再生资源(安徽)有限公司的生产主管孙柱城说。
近年来,俞村镇举行了一系列助企行动,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解决企业外地员工子女教育问题,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让他们在当地立住脚、留住心、扎下根。7月9日,在镇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孙柱城的女儿顺利地办理了入学手续。
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只是安徽推进教育惠民的其中一项措施。去年,安徽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7所,建设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实训基地”300个左右,推进老年学校扩容增量提质,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药按时吃了吗?手部按摩操有没有定期做?”今年4月,在铜陵市铜官区石城路街道幸福社区,晖仁养老院护士来到胡奶奶家上门服务。
胡奶奶今年74岁,患有脑梗后遗症,行走困难,老伴年事已高,家里人照顾起来有些吃不消。
“医生护士经常上门,教我们怎么护理、药怎么吃,现在照护起来轻松不少。”胡奶奶的老伴钱根余说道。
幸福社区地处铜陵市老城区,老年人口4500多人。为弥补家庭养老照护的短板,幸福社区依托辖区内养老院的专业资源,建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把养老服务“搬”进家,专业护理送上门。
在安徽,像这样“搬进家”的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多了。去年,安徽建设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100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万户。
在促就业方面,安徽发挥产业、就业、创业政策协同作用,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实施就业困难人员“一人一策”援助计划,开发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围绕防汛救灾工作提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要求。
今年入梅后,安徽发生多轮强降雨,新安江流域出现严重汛情,长江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抗洪救灾形势,全省各地迅速响应、科学部署,各级各部门闻“汛”而动、听令而行,全力做好预警监测、巡堤查险、转移群众、抢险救援等各项工作,齐心协力打好防汛救灾攻坚战。
省防办实行联合值守、会商研判、动态调度、力量预置和工作督导五大机制,第一时间组建防汛、救援等6个应急工作专班24小时运转。9个联合工作组赴一线督导,3.5万名村级防汛包保责任人实现“一键叫应”,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度汛。
勇毅前行担使命,踔厉奋发向未来。
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篇章。(记者 王弘毅)
来源| 安徽日报
责编| 顾盼编辑| 袁丹丹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