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因为李德等人的错误军事决策,导致部队损失惨重。
当时,为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保存中央红军有生力量,在中革军委的指挥下,红军主力陆续从中央苏区撤出,两万五千里长征也从此开始。
在中央红军刚出发时,主力部队还有8.6万人。但是,经过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的兵力仅剩下3万余人,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战斗减员的牺牲兵力。
对于湘江战役的惨烈状况,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那么,历史上的湘江战役究竟有多惨烈?它的地位在红军长征中起到了何种作用?
首先,关于湘江战役的兵力消耗情况,需要重点说明一下,红军不是直接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而是累计锐减到3万余人。
当时,在中央红军从苏区转移后,国民党军便接连布下四道封锁线,而红军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后,就已经从8.6万兵力减员到6.4万余人。
然后,这第四道封锁线便是湘江,在此战之后,中央红军才折损到3万余人。
当时,南京国府任命湖南省主席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分五路围剿中央红军,并让桂军、粤军、黔军协同围剿。
在整个湘江战场,国民党军已经集中30万重兵,在飞机和重炮的掩护下,对于渡江的6万余名中央红军发动猛烈袭击,在如此悬殊的兵力装备情况下,红军损失极其严重。
但是,湘江战役,可以说是中央红军的生死之战,必须要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安全渡过湘江,才能挽救革命事业。
湘江战役之所以会如此惨烈,就在于没有得到准确的情报。
当时,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导致我党许多地下党员遭到国民党军的血腥屠杀,好不容易给中央红军搭建的情报网也是付之一炬。
随后,在中央红军和陈济棠进行沟通,顺利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情报不足的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当时,中央红军不知道国民党军的具体部署,也不知道从哪个方向突围,便选择去和红二六军团会合休整,但是也错过了突围的好时机。
其实,白崇禧一开始根本不想和红军硬碰硬,他和何健都清楚知道,蒋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面是追击红军,暗地是想吞并自己的地盘。
所以说,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小诸葛白崇禧便在湘江以东留下了个一百多里的口子,而且和何健交接防线时,留下的缓冲时间也很充足。
当时,如果说红军情报能够早点得到,也就早就突围出湘江了。
但是,就是因为红军的情报滞后,休整了十余天才出发,而白崇禧与何健已经完成防线交接,湘江防线缺口又重新被堵上,中央红军就失去了最小代价突围湘江的机会。
当时,在第四道封锁线上,蒋氏直接布置了30万重兵,而且沿着湘江还修建了一百多个碉堡,并且有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协助,军力和装备的巨大悬殊,成为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惨败的根本军事原因。
其实,如果说中央红军阻挡住全州南下的敌军,并抓紧时间迅速过江,就能够全部穿过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第四道封锁线。
但是,军委纵队带着从江西一路过来的印刷机、印钞机等重型设备,导致行军速度很慢,而为了保护中央纵队,外围红军就只能用身体去抵抗敌军的飞机、重炮,给中央纵队过江争取时间。
其中,红五师在敌军的重炮和飞机轰炸下,依然坚守阵地,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拼杀,近4000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不足1000人。
随后,红六师十八团,接管了红五师的阻击阵地,以一个不满编的团和3个国民党军整编师战斗。最终全团2000余人全部牺牲。
同时,负责执行断后任务的红军第34师,以全师6000名将士几乎全员阵亡的代价,成功掩护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两个纵队渡过湘江,红34师也被称之为“绝命后卫师”!
其实,湘江战役的惨败,不仅是情报信息滞后,还有战略战术的不当,以及军力军备等综合因素影响。
在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红军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长征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