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 一位老读友 (不说名字了)在打赏后留言说,反感动辄大局的家伙辱骂日本知小礼而无大义。身边活生生的人尚且不爱,空谈什么爱国。
这段留言是让我极为的有感触,了解我性格的读友都知道,写了这么多年,我算是关注身边个体最多的写手之一。
无论是深夜凌晨遇见的叛逆少女,小镇街头因为家庭变故而不得不摆摊供养孙女上学的老人,还是车站外,那位抱着婴孩满面迷茫不知下一步该何去何从的年轻妈妈,都是能用自我的这点写作的能力,尽量刻画出最原本的面貌来。
相反的是宏大的叙事写的很少很少,如果不是因为这几天我的文章被持续的删帖,几个月前的都被违反某某法,说实话,我可能依然会结合着当下的荒诞,继续刻画小人物的故事。
但看一眼下面的这种情况,真的不太敢写;
我与那些常年活跃在社评圈的写手不同,他们大多有着固定的职业,写作只是业余,而我说实话因为一些原因,写作是我的全职,除非到了某段时间没有打赏,没有广告的时候,为了生计才会去做一些日结。
所以,只能很无奈的说,当我意识到危险的时候,也只能蜷缩起来,因为目前的我是承担不了那些较为大的代价。
除了这位老读友,还有着另外的一些匆匆而来的过客,认为我所说的太肤浅,不如那些电视上的人说的比较动人,让人觉得可以信服。对于这些过客,我深深的表示理解,因为在学龄的阶段,我也是喜欢看那个“4”频道的,几乎晚上空了就会看,在当年的那个年龄也会觉得他们好有水平。但进入社会,了解更多的百态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对我一生影响很大的本质,即,这些活跃在庙堂上的所谓专家们,在他们的叙事中,从未有过正视普通个体的意识,任何的一句话,所有的话术都是围绕在宏大的叙事当中。
在他们的思维里,是没有个体命运的。
除了没有个体命运,他们的水平其实也不怎么样,看一眼下面的视频,如果换做任何一个有点节操的写作者也好,某领域的有志之士也罢,都会觉得汗颜的,但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说的话。
为何我在行文中有着一定对乌克兰的偏袒,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相比,乌克兰可能是更在乎个体命运的一方,哪怕是对待战俘,也能看到基本的人道主义。
看一眼下面的这张图片,是6月25日乌克兰从俄罗斯手里交换回来的自家被俘虏的战士,可以看到一个个已经皮包骨头了。
再看一眼,前几天凤凰网采访的乌克兰战俘营,他们不仅有着面包牛奶火腿,还能每个月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自由得交谈,手脚也没有手铐和脚镣。
在这个很小的细节里,理性的人得出的概念都该是,一个对待敌人也可以以人为本的国度,在对待自己的人只会更好,更把人当人。
而一个对待俘虏苛刻折磨的地儿,在对待其他的同类时,也一定会时而暴露出苛刻残酷的一面。
而这些便是宏大叙事与关注个体,所不同的审视。
一直以来强调最多的一点便是,个体,作为普通的个体,关注的自然也是个体,以及生存的水温。
PS:
下午送一位老友回苏北,母亲生病了,着急忙慌的将之送到高铁站,然后一路返回,等到回来了,忽然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心里也有着一种莫名的空寂。
打开的书页也停留在阿多尼斯诗歌集的这一首《字典》上:
但我还是希望:如果有可能,
在这玫瑰的阴影里稍坐片刻。
我大抵是那种较为感性的人,早年一个人旅行,也是什么事情都没有,或是在阴凉的山涧,或是看到落日的余晖洒在陌生的村落,或是听一首可能并不是很好听的歌曲,就是那种莫名的寂寥会涌上心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