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天津的轻工业在百年之前开中国工业之先河,其中地毯业是天津的重点行业之一。天津,为何能在百年前,一跃成为中国地毯最主要的生产地呢?
传统手工地毯
从何而来?
地毯为生活带来温暖与宁静,也带来了美学的点缀。地毯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毛纺织技术的成熟期,到东汉时期,中国的织毯技术中出现了栽绒织法。而1404年设卫筑城的天津,为何能在早年间,地毯业就兴起了呢?天津文史学者李琦琳告诉记者,这要从华北地区的兴起说起,清朝中叶生产地毯的一些省市把地毯作为贡品送到北京,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毯制造作坊应运而生。“清末时期,在北京居住的德国人把地毯送给德国的朋友,当地人非常喜欢,因此有了对外销售的需求。”李琦琳说,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地毯的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地毯厂在国内纷纷建立。
宫廷地毯
据192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北京已有地毯工厂206家,从业工人6834人。可是,就在当时,把北京地毯运送到天津出口,要担负京津间的运费,过程中还要缴纳各种税费。为了减轻负担,很多工厂逐渐向天津迁移。当时的天津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埠,除了拥有港口优势,还有着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优势。这也是天津地毯工业能够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地毯厂都选择在天津建厂、置业、投资和发展。天津的地毯生产不断进步,一度成为中国地毯出口量最大的城市。地毯业的兴盛发展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还需要管理者、中间商,大量人员的衣食住行拉动了第三产业发展。1937年,天津沦陷,地毯工业遭受了致命打击。抗战胜利后,生产能力已经大不如前。据1946年的《河北省银行经济半月刊》记载,截止到当年3月,天津重新恢复生产的地毯厂仅有30多家。
走向何方?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地毯行业迎来新生,而作为“地毯之乡”,武清崔黄口镇近一半家庭从事地毯相关工作。
实际上,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地毯制作所需辅料,如布、纱线、染色剂、胶水等,便经由大运河南来北往的客商,集结于崔黄口镇多个村落。它们或继续转运,或就地生产,地毯制作所需的技术积累由此逐渐在这里继承下来。
传统织毯老物件
周新亮,新发地毯有限公司负责人,今年62岁,小时候的他,就耳濡目染,对地毯再熟悉不过。
1986年,周新亮开始正式从事地毯行业,当时镇里有四个支柱型企业,男毯厂、女毯厂、腈纶厂和毛纺厂,为了把业务做大做强,当时镇里决定把四个厂合并成为总厂,也正是那一年,周新亮入职厂子跑业务。
四个厂合并在一起,初衷是好,但实际运行起来存在不少弊端。“几个厂从事不同种类的业务,生产流程不同,不便于管理,导致运行起来效益并不好。”周新亮说,当时镇里决定再重新划成四个厂,而那时的周新亮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他入职的时候厂子已经合并了,这企业一变动,他没了去处。后来,接到镇里通知,周新亮进入男毯厂做业务科长。为了尽快了解业务,提升管理效率,周新亮下班后跟工人学习技术。一块手工毯,要经过纺纱、染线、砍活、平活、剪片、洗活等20道工序,经过十几名工人的手才能完成,而一名工人一天最多能干1.2平方英尺。纯手工制毯,人工成本高,出货量小,不到两年功夫,周新亮所在的男毯厂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相反,半手工半机械的女毯厂销量一路走高。当时,作为男毯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周新亮压力激增,他认为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于是,他开拓思路,到北京、河北、上海、江苏等地拿订单。可是,订单拿来了,客户要求的地毯种类却不尽相同,这让当时的技术工为难了。周新亮就从外面请师傅来厂里干活,一边干一边培养厂里的技术工。就这样,没出半年,厂里技术工掌握了一项新的制毯技术。
1998年,企业改制,法人代表可以承包,也可以出去单干。当时,已经从事十几年地毯工作的周新亮想留住厂里的工人,同时也想继续经营地毯行业,于是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但算来算去,还是差40多万元。在朋友的帮忙和资助下,周新亮一点点把自己的厂子经营起来。边干边学,向同行学习宝贵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推陈出新的同时,周新亮还琢磨着在地毯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每研究出一种新材质,周新亮都要反复试验将近半年时间,而且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持续创新。在周新亮的用心经营下,厂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自己研发、生产、销售,从一撮绒毛到一张地毯,每道工序都倾注了地毯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随着一次次的穿梭,翻挑,一块块精美的地毯在他们手中慢慢成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天津地毯也面临着新挑战,比如有些传统技艺失传、纹样流失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首个以地毯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展馆织采宫-崔黄口国际地毯文化展览馆,弥补了国内地毯行业展览馆的空白。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副镇长龚建兴说:“作为地毯之乡,要挖掘地毯历史,我们计划每年定期召开地毯论坛,把业内的大师集聚到地毯展馆里来,要把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科技元素融入我们的地毯中,这也是未来地毯发展的方向。”
来源:津云
审核:刘浩杨
编发:苏纪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