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嘴瓢 校对/李蓉婳
南方日报体育记者朱小龙(网名“艾晚”)在直播间用不当的言语形容全红婵,这件事的风波已经持续数天,如今还在发酵。
朱小龙曾经是广州恒大的“御用记者”,在行业内从业多年小有名气,按理说,在职业道德方面都是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他和全红婵都是广东人,算是半个老乡,但从他对全红婵不满,暗讽全红婵是农村出身,言行不得体。
巴黎奥运会全红婵夺冠之后,朱小龙作为场边采访记者,在采访时问全红婵:“你说要拿捏巴黎,那你知道拿捏的英语怎么说吗?不知道我教你。”
面对朱小龙的发难,全红婵直接拒绝了,在随后的直播连麦中,谈到全红婵在场外的表现,朱小龙说全红婵“疯疯癫癫向德国运动员展示金牌”,还建议她去学英语,不然以后不跳水就跟“白痴”一样。
全红婵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自家记者却在背后“捅刀子”,南方日报自然要采取一些行动,表示将对朱小龙展开调查,根据事实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两位大v发声,公开支持
既然官方已经发声了,本以为这件事情能告一段落,但是突然又有几个大咖站了出来,公开支持朱小龙,其中不乏复旦大学教授和知名律师。
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在朋友圈发文,表示这件事情是媒体断章取义“蹭流式围堵”,大家可能误解了朱小龙的意思。
张教授说,朱小龙口中的全红婵“疯疯癫癫”其实只是想表达她说话不够得体,至于那句“不跳水以后像白痴一样”,则是在假设一种情况,而非批评,核心意思是全红婵还要学习。
显然,在张教授看来,朱小龙的言论属于无心之过,这件事情问题最大的,不是朱小龙本人,而是那些把问题放大的媒体和网友。
另外一位微博坐拥40万粉丝的张新年律师则表示,全红婵作为公众人物,社会各界予以评论也是正常的,朱小龙并无恶意。作为体育记者,朱小龙关心运动员的未来是很正常的,其言论完全是出于关心全红婵全面发展角度而谈的。
张新年律师觉得,朱小龙用白痴形容全红婵,虽然不妥,但在口语表达中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要看他说话的上下文,不能只看一句话就下结论,一般算不上诋毁。
火上浇油,越闹越大,观点难服众
两位姓张的大V,本以为自己的“声援”能帮助平息舆论,但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发声并没有获得网友们的支持,反而制造了更大的舆论风波。
无论是张志安还是张新年,他们俩都没有意识到,作为公众人物,特别是像朱小龙这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人,应该要谨言慎行,不管是否存在恶意,都不应该用那样的词语在公开的场合形容全红婵本人。
白痴一词,我们平日里可以私底下跟自己的好朋友开玩笑的说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张新年律师却大言不惭地觉得,用这样的词语形容全红没有问题,这肯定是不对的 。
在公开场合,这样的话语对于一个年仅17岁的孩子来说,无疑太过沉重。
当然,全红婵在英文水平上确实有待提高,不过我们也要理解她的处境,全红婵7岁就参加跳水,作为国际级运动健将,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跳水的训练上,父母有两年没见过她了,他哪有时间去接触那么多英语?我们怎能要求一个如此年轻的孩子,就达到我们成年人所期望的高度呢?
再者,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不懂到懂,然后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全红婵才17岁,即将到步入大学的年纪,她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和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去评论全红婵, 作为国际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笔者也很赞成全红婵能学好英语,这样能让她在国际赛场上走得更远,但不能过于苛刻。
截至目前,朱小龙的微博已经无法查询,估计是他自己关闭了,这么多天过去,他也拒绝道歉,没有任何的表示,可能也是想通过冷处理让这件事过去,但这也让很多网友不满。
其实这件事也完全没有必要闹得那么大,现在的局面也不是大家所看到的,这件事的主动权还是在全红婵身上。
如果可以的话,全妹可以发个声明,例如:“朱小龙记者可能只是用词不当,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大家不要太过苛责他,同时感谢大家对自己成长路上的建议,以后我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
这样一来,可以给彼此一个台阶下,同时也能让大家看到自己不满足现状,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大家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