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在宁夏,有这样一所高校,因师范而立、因师范而兴,聚焦教师教育主业,深耕教师培养,助力一批又一批学子开启人生新篇章。
“宁夏师范大学49年来三择校址、五易其名,形成了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家国情怀一条主线、务实教学一以贯之、服务基层一心一意的办学传统。”宁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宏伟说。
把红色根脉厚植学生内心
宁夏师范大学所在的固原市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意识到这些红色资源是育人的‘富矿’,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通力配合,通过持续打造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红色文化特色思政课育人模式,在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宁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文多说。
“我们给学生讲‘五史’、讲校史,在课堂和各类活动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讲述老一辈宁师人自强不息、执着坚守的故事,邀请优秀校友进行朋辈引领。这也是宁夏师范大学破解‘培根铸魂’的精神密码的关键所在。”宁夏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陆瑜说。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作为第一支进入宁夏的红军队伍,途经西吉县兴隆镇。“当时红军队伍中有一些伤员借住在老百姓家里养伤,他们大都是南方人,看到当地老百姓靠蒸、煮等简单的技术食用马铃薯,就教他们利用马铃薯制作粉条,被当地百姓称为‘红军粉’。”宁夏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李振聪说。
2021年5月,由宁夏师范大学师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红军粉的故事》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甲组一等奖及艺术表演类优秀创作奖。师生们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当年的军民鱼水深情,也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宁夏师范大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足用好红色资源,育人育心,努力打造具有宁师特色的思政课,构建了6个课堂教学专题、6条精品研学线路、6种创新育人方式、9个现场教学专题和1个以红色文化虚拟仿真教学中心为内容的“66691”红色文化特色思政课育人模式,持续凝练升华红色文化内核,进一步擦亮“红”的底色,让红色根脉厚植师生内心。
挖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范本色
在上世纪70年代,一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学子来到西海固,在宁夏师范大学的前身——六盘山大学,开启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批功力深厚的先生活跃在讲台上,既奠定了善学好学的学风,扎实的教风也得到了传承。
2000年进入宁夏师范大学从教的朱进国,1984年到1986年在宁夏师范大学前身——固原师范专科学校进修。1985年的一个周末让他记忆犹新,“我打水的时候碰到中文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南矩容先生,他把我请到家里,让我对教学工作畅所欲言。那时候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大家所思所想都是怎么提高教学水平。”朱进国说。
朱进国也常告诫学生们:“你们是未来的教师,对三尺讲台要有敬畏之心,从读书时就要以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次讲课,磨课磨到晚上11点,虽然挺累的,但是我们作为师范生,身上那股‘劲儿’不能松。”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杨志芳说。
在宁夏师范大学的教室和校园里,学生主动说课试讲和晨读晚诵已是常态,节假日的图书馆座无虚席。“从老一辈宁师人那里传承下来的奋斗精神继续在新一代学子身上发扬光大。”宁夏师范大学副校长倪刚说。
树牢“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
2008年,李军鹏从宁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主动申请到中卫市海原县薛套小学支教两年。2012年,他通过特岗考试成为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中心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经过多年成长和历练已成长为柳泉中心小学校长。
49年来宁夏师范大学向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毕业生,和李军鹏一样,其中大部分都扎根在宁南山区中小学校的讲台,辛勤耕耘。
宁夏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兆义介绍,学校围绕强化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行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了教师职业能力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见习实习、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设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制度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同时,宁夏师范大学持续40届的五项全能基本功大赛也不断为学生的专业素养赋能,竞赛内容包括三笔字、写作、说课、演讲、才艺展示,旨在通过第一、二课堂相衔接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和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师范生乐教善教核心竞争力。
“宁夏师范大学的学生将教育家精神浸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将教育家精神主动融入平常教育教学,学校将教育家精神熔铸在办学治校各方面、教书育人全过程,引领师生永葆弘道追求,努力成为‘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学校的鲜明底色。”王宏伟说。
《中国教育报》2024年08月19日第2版
作者:本报记者 张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