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极限求生,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西方形象。
大名鼎鼎的贝爷、永不放弃的鲁滨逊,中国人好像永远和挑战极限无关。
但现实是,海上极限求生记录,是由一位名叫潘濂的中国水手创造的。
他的求生事迹,还被美军当作典范,写进了作战教材。
海上遇袭
1942年11月23日,英国商船“贝洛蒙号”从开普敦港口出发,向拉丁美洲苏里南驶去。
这艘船吨位不算大,担子却不轻。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贝洛蒙号承担了大西洋战时运输任务,既需要运输战备军火,又需要运回军队急需的食品与原料。
可就是这样一艘任务艰巨的船,却命运多舛,曾多次改名,还一度被转卖给了希腊人。
也正是数次易主,贝洛蒙号并没有专门的停靠母港用来补给,跨越重洋也没有军舰护航。
而这种落单的船只,也是当时德国人最喜欢的猎物,随时会遭到潜艇的袭击。
可以说,在这艘船上工作的船员朝不保夕,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落得葬身鱼腹的命运。
这艘船上,半数船工是华人,在当时百姓吃不饱的年代,他们一个月可以拿到80美元的薪资。
这些船员中,有一位名叫潘濂的青年人,他身材消瘦,年龄也不大,但却有着丰富的船员经验。
从小,他就跟着卖艺的父亲走南闯北,锻炼了一副好体魄,16岁时就开始在海轮上当学徒。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名小伙才能创造毫不逊色于鲁滨逊的极限求生奇迹。
当贝洛蒙号行驶到亚马逊河口以东750英里处时,船上突然传出了巨大的警报声。
果不其然,它还是被德国潜艇盯上了,鱼雷顷刻间击中了船体,地动山摇的爆炸声传来,不少人跌坐在甲板上。
当时潘濂正在船舱,爆炸将他甩到了过道里,但他反应很快,迅速爬回屋子,穿上了救生衣。
说时迟那时快,随着第二枚鱼雷袭来,船体开始下沉,潘濂早已跳进了水中。
找到生命之舟
之后,船体发生了大爆炸,巨大的漩涡,将潘濂拉往海底,好在穿着救生衣,而且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潘濂在慌乱中抓住了一块木板。
这次袭击,贝洛蒙号上的55名船员,除了潘濂以外全部遇难。
可失去货船的庇护,潘濂在无边无际的大西洋中,那种绝望感甚至比死去还要强烈。
但谁也想不到,潘濂硬是凭借一股信念,在海上漂流了133天,最终穿越大西洋,成功获救。
那么,没有食物、没有淡水,直面暴风雨和阳光暴晒,几乎是十死无生的境地,潘濂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茫茫无际的大洋上,没有补给,无论谁都会心生绝望,但潘濂没有,他觉得自己一定要活下来。
趁着还有力气,潘濂顺着洋流开始找寻能让自己活下来的一切东西。
不知被漩涡推了多远,潘濂只能顺着洋流,朝记忆中贝洛蒙号的位置漂去,同时心里不断祈求,能有一些物资留存下来。
过了许久,就在潘濂心生绝望时,奇迹发生了,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只救生筏。
救生筏是方形的,长约2.4米,四个角都有桅杆。
潘濂迅速游了过去,爬上了救生筏,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最起码不用担心体力耗尽的问题。
之后,潘濂迫不及待检查救生筏的每一个角落,他发现救生筏两旁各有一个小隔间,在小隔间内还放置有金属箱。
打开金属箱一看,潘濂惊喜不已,里面装着各种罐头和食物,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有信号弹和手电筒。
这些食物虽然不是很多,但至少可以让潘濂坚持一阵子,或许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也增加了遇上救援的几率。
有了这些物资,潘濂活下来的信心又增添了几分,他觉得这是一艘“生命之舟”。
海上极限求生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的明白,想要活下来,物资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
之后,潘濂开始思考在大洋上可能遇到的危机,首先就是酷热的阳光。
为了隔绝阳光,潘濂把木筏上的帆布绑在桅杆上,搭了一个顶棚,有了些许阴凉地。
而且顶棚中间凹陷,还可以收集雨水,解决潘濂一段时间的饮水问题。
潘濂支起的顶棚
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获救,潘濂严格规定了每天的食物和淡水安排,每天早上,他还会在绳子上打个结,用来推算时间。
就这样,潘濂开始了海上求生之路,尽管他每天只吃一点东西,但食物还是在第55天耗尽了。
好在通过雨水收集,淡水还剩下一点。
于是潘濂决定自力更生,他先将目标定在了海鸟身上,此前搭的顶棚,晚上是不是会有海鸟在上面栖息。
潘濂就找机会将海鸟捉住,然后当作食品,之后,他又用手电筒里的弹簧做成鱼钩,把木筏上的缆绳拆开,重新搓成细鱼线。
将附着在木筏上的一些贝类软体动物当饵料,钓上来一些鱼。
因为海鸟只能生吃,而鱼可以利用太阳晒成鱼干,吃起来不会那么难以下咽。
在找食物的过程中,潘濂也曾遇到危机,一次,他遇到了暴风雨,将辛苦收集的食物、淡水全部毁于一旦。
信息来源:南海网,链接已附文末
潘濂几乎要崩溃,但他还是强大精神,重新钓鱼、捉海鸟,没有水就喝海鸟的血液,艰难度日。
其实期间潘濂遇到过两次救援,一次是对方看到他亚洲人的面孔,立马就调转船头。另一次是飞机给他投了一个浮标,但风暴将浮标毁掉了。
但这些打击都没让潘濂放弃,他依旧重复钓鱼、捉海鸟的生活,坚信自己一定能活下来。
而且尽管没体力,潘濂还是偶尔在木筏旁游上几圈,避免肌肉萎缩。
不知过了多久,长时间的海水腐蚀,缺乏维生素的摄入,潘濂四肢开始溃烂,长出脓疮,关节也出现了浮肿
他全身胀痛不已,气息奄奄,失去了时间概念,支撑他的只有一股活下去的信念。
就在潘濂觉得自己快到极限时,他突然发现海水的颜色变浅了,这说明离陆地很近。
1943年4月5日,潘濂经历了133天海上漂流,终于穿越大西洋,抵达了巴西沿岸,被几名渔民救了上来。
之后,他被送往医院治疗,同时传奇求生的故事也传了出去。
很多人不敢相信有人能在大洋上存活133天,在求证之后,媒体蜂而来,英国国王给他颁发了大英帝国勋章,表扬他的坚毅精神。
美国还派了海军与潘濂谈话,之后让他将自己在木筏上的求生经历重现一次,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写入了美军的军事作战手册。
直到现在,潘濂的求生记录也没无人打破。
人的求生本能究竟有多大,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但潘濂用实际经历告诉我们,人的潜力有无限可能。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