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辉(资深金融从业者)
在数字化转型中,谁更有发言权?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说多说少,都容易得罪人。
今年3月份的时候,香港The 15th Banktech Executive Summit,我去分享了一个主题:大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能否复制到香港,乃至海外?我的观点是,趋势可以参考,落地很难复制。
以大陆为例,各家金融机构的音视频能力在逐步完善,有不少已经走到了音视频中台阶段,可以在中台进行能力组合、编排,支撑各个业务环节的调用。这可以理解为趋势,但具体到每一家机构,那就很难说了,有的是渠道搞,有的是运营搞,有的是业务搞,切入的视角也不一样。
有一家香港的机构负责人跟我说,他也非常认可大陆的创新迭代速度,但也发现“拿来主义”很难奏效,他干脆招了几个人。这几个人都是在大陆金融机构或者金融科技厂商做了很多年的,经验丰富,他希望这些人在香港呆一段时间,熟悉了当地的监管和客群后,能够带来一些创新。
这是很好的思路,这些人充当了连接者的角色,连接大陆和香港,连接大陆的创新速度和香港本地的特色。
上上周,公司内有一个生态伙伴的班,我跟着去了新加坡。有位商学院教授给我们上课时,有两个观点特别印象深刻。
一个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欧美之外时,审视亚非拉这些国家的发展与我们的发展时,不要用“差距”这个词,不要觉得这是“5年前的中国”,这从认知上就不对。“差距”好像他们跟我们都在一个时间轴上、在一条发展路径上,他们经过5年的发展就会走到我们现在的位置,其实完全不是,他们既不是5年前的中国,也不会5年后跟我们一样,他们就是他们,他们在走他们自己的路,正确的用词是“差异”,大家在不同的时间轴,大家在不同的发展路径上。
另一个是,现在的出海,不是传统意义上产品和技术的出海,不是说,我有好的产品,我卖给他们,我有好的技术,我服务他们,不是这样的
。现在的出海是,人要出海,俗称“肉身”出海,需要你在当地注册公司,需要你在当地招聘员工,需要你把产品搬到海外,哪怕是线上的也建议独立国际站。
这些“肉身”出海的人,也是连接者,连接国内与海外,连接国内经年积累的能力资源与海外本地的特色。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发现,出海并非global to local,而是local to local。
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我还有个副业,响应大家对金融机构高层的callhigh,例如,什么是数字金融,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如何拥抱新技术,如何推动组织变革,等等。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某大行总行的一次培训班,他们叫“总行数字化领导力”。组织者告诉我,这个班的学员是全行选出来的数字化转型种子选手,包括总行数字化相关部门总、总行相关部门副总、以及分行分管行长,是希望他们后续能驱动行里的数字化进程。为了选出这40人,她耗费了功夫,几乎看了每一位的简历,筛选的标准是,既在科技条线工作过,也在业务条线工作
过。
这个筛选标准很有趣,这些人,也是连接者,连接银行内部的科技与业务。
上周的时候,有同事团队内招了很多实习生,攒了个饭局,让我以行业专家身份去跟实习生讲讲。
讲什么呢,什么叫专业知识,金融的门槛是什么?
来源:http://www.ssc973.cn
(http://www.zkjf.net.cn)
来源:http://www.tesecheng.cn
(http://www.bikenew.cn)
来源:http://www.jbb20.com.cn
(http://www.squt.cn)
来源:http://www.jy13.cn
(http://www.xsjl.com.cn)
来源:http://www.haiyuangg.cn
(http://www.zoyo-savaria.cn)
来源:http://www.mirsoft.cn
(http://www.wiremesh2010.cn)
来源:http://www.paperpop.cn
(http://www.zhongwenban.cn)
来源:http://www.cahq.com.cn
(http://www.xinanqing.cn)
来源:http://www.puvi.cn
(http://www.dudumall.cn)
来源:http://www.sdbzdp.com.cn
(http://www.yhdg-bj.com.cn)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金融专业性并非指书面的概念和知识,什么是影子银行,什么是中间业务,什么是表外业务;也不是指工作的技能,如何计算利息,如何计算违约概率,如何应对电诈和洗钱等。而真正的专业,是experience,更直白得说,叫“亲历”或者“感知”。
“感知”这件事是再好的文字能力、再高的音视频质量也无法替代的。
前段时间,陪家人去英国旅游,最喜欢的地方是剑桥,剑桥最惬意的事儿是在康河泛舟。可以这样描述:
我就懒懒得靠在船边,看两岸柳枝随风轻拂,午后的阳光透过枝桠间的空隙,柔柔得洒落在河面,波光跳跃间,眼前一暗,原来是穿过了一座石桥,桥墩在水下的部分满是青苔,无声诉说着历史的痕迹。穿过石桥,两岸的草坪上多了一些座椅,有一对老夫妻,男士戴着眼镜,低头看着报纸,女士就静静地坐着,眼光微垂,任河水轻淌,悠闲了时光。
我认为我的文字功力已经可以了,但仍然无法描述剑桥的特质,有一种“悠闲”与“活力”的融合,仿佛镌刻在剑桥的时光中。这种感觉,只有你去了,徜徉在当下,你就明白了,这就是“亲历”和“感知”。
你做过科技,所以你知道科技的思维,如何用科技的视角来看待一切;你做过业务,所以你知道业务的本质,如何用业务的视角来看待一切;这两者你都做过,且适应了下来,你就知道如何在两者之间妥协和平衡,换句话说,你知道如何连接两者,扮演好“连接者”的角色。
连接大陆和香港的人,连接国内与海外的人,连接科技与业务的人,都是指“肉身”,都是从一个local到了另一个local,都是从一个当下到了另一个当下。
那么数字化转型,谁最有发言权?
我认为连接者最有发言权,那些行走在科技与业务之间的人,那些亲历了科技、亲历了业务的人。
我希望,让这些连接者跃出水面,有更多的发言权。(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百家#图文夏日征集令#号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